查看:6851 回复:56
发表于 2005-4-6 19:3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33:你会投票给希特勒吗?
作者:亦端
希特勒的独裁,是德国人“选”出来的。在啤酒馆政变失败后,像他所曾保证的那样,他取得权力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就,都是用合法程序确认过的。是选民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德国统一工人党足够的票数,使它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是其他党议员自愿的合作,给了希特勒所需要的在议会中的多数。最后一次有意义的投票发生在1933年8月19日,在兴登堡总统病逝后不久,由全民投票来决定,是否把总统的权力授给希特勒总理。这次投票并不是极其重要的,在此之前的3月23日,国会自杀性的《消除痛苦法》已经消除了独裁的法律障碍,在7月14日,一党制被写入法律;反对派正在被消灭,军队进行了效忠宣誓,在德国国内,已没什么能阻止纳粹暴政的降临。但在这最后一次确认中,德国人仍然有机会表达他们的愿望,自由地,也是安全地,因为纳粹偷窥选票的办法,此时还没有发明出来。
假设你是1933年的德国人,你会投票给希特勒吗?
“为什么不呢?”首先,在希特勒先生个人的品性中,你挑不出什么重大的缺陷来,他过着一种纯洁的生活,在道德上没有不光彩的记录;他不追逐财富,是正在腐化着德国的物质主义的抵抗者。他不嗜烟酒,还是个素食者,除了为德国人民服务,似乎没有任何其它的强烈欲望。他在一战中得过一级铁十字奖章,饱尝过饥饿的滋味,住过监狱,和人民共过患难;而他对绘画和音乐这两种艺术的爱好,证明他除了是勇敢的战士,还有过得去的趣味,并不粗俗。比这一切都重要的是,他拥有领袖所需要的一切品质,他的果敢和智慧,是得到公认的,他不可思议的本能,敏锐的直觉,是连他的对手也佩服的,而他无比伦比的个人魅力,是每一个德国人都感受过的。他像是天意的化身,在德意志民族最多灾多难的时候降临,率领他们走出埃及;从黑格尔到尼采的德国哲学家所预言所梦想的英雄,德意志甚至人类的拯救者,难道不可以姓希特勒吗?
1939年4月,在一次著名的演说中,希特勒这样描述他的政绩:“我接受了这样一个国家,它因为信任外国的诺言,因为民主制度种种恶劣的弊病而面临毁灭。……我克服了德国的混乱,重新建立了秩序,并且大大增加了生产,……发展了交通,使庞大的公路网得以兴建,运河得以开凿,巨大的新工厂得以出现,同时也致力于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我曾经做到了使七百万失业的工人全体得到工作。”这些基本上不是吹牛。在1933年,虽然这些还没有尽成事实,前景已开始出现,希特勒的经济政策,使经历过一战后的不幸岁月和1929年开始的恐慌的德国开始繁荣,计划中的社会主义性质,即没有激烈到让大企业家、金融家恐慌,又给了下层人民相当的慰籍。工人得到工作,严格管理下的农民免于破产,并把产品卖出了满意的价格。劳作虽然更艰苦,但劳动者不是得到更高的赞扬了吗?
为什么不投希特勒一票呢?和魏玛共和国大腹便便的议员相比,希特勒难道不更是人民意志的代表?如果能实现德意志族的目的,为什么还要非得保留低效率的民主?对待那些卖国贼、共产党人、生着鹰钩鼻子的高利贷者,一切阴谋使德意志民族沉沦的罪人,为什么不该施以无情的镇压?关闭不团结的声音,从德意志文化中清除那些使人萎靡不振的渣滓,把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广到每个家庭中,又有什么不对的呢?如果你习惯了服从,恐惧就只是别人的事,如果你没有什么不满要发泄,何必需要那些嘈杂的报纸呢?那些个人主义的美妙词句,难道不是软弱和堕落的资产阶级才钟爱的,而意志坚强的人,当看到了光荣的前景,难道不去选择最径直的道路,而会用表面的程序来延搁前进的速度?
比这一切都重要的,希特勒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统一了德国,清除了这个国家使自己陷于涣散的联邦性质,这是连俾斯麦也不曾做到的。希特勒解放出德意志民族被压抑多年的力量,唤醒了这个民族,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伟大,在他们面前展示新的梦想,他许诺湔雪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的屈辱,废除不平等的凡尔赛条约,夺回被瓜分的领土,让流散在外的德意志同胞重新聚首在大家庭中。他发誓使德意志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他的一切使命和全部工作,都可以用“民族复兴”四个字来概括。在1933年,他还没有显示出要把德国卷入世界大战,全德国人都听过他5月17日的和平演说。当然,德国必须得到平等待遇,她的合理要求不该得不到满足。“凡是想生存的,必须奋斗”,德意志已经团结起来,不会再向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低头,归根结底,民族复兴难道不是比个人自由更重要的事情,胜利难道不是比和平更值得渴望?
你是1933年8月19日的德国人,你会投希特勒一票吗?
(在这次公决中,百分之九十的德国选民把票投给了希特勒。)
本书起点中文网(www.cmfu.com)签约作品,独家首发,转载请保留
|
|
|
|
|
|
|
|
事情不完全是这样的。
拙劣的《凡尔赛条约》以民族自决为基础划分欧洲的领土,全然忘记了传统的均势外交原则。在德国的东面冒出了一堆弱小国家,英法与他们签定了盟约,与其说是为了牵制德国还不说这些小国企求他们的保护。英法凭一己之力是无法战胜一战中联合美俄才侥幸获胜的德国的。这种劣势又被他们愚蠢的外交加剧了,他们与波兰签定条约,这样就排除了与苏联联合的可能,斯大林一清二楚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必然参战,所谓祸水东引根本不可能,而他可以如愿看到资本主义大内战,这样的情况下苏联自然不会与德国翻脸。更何况斯大林和元首一样认为苏联也是巴黎和会的受害国,一样渴望推翻凡尔赛体系。
此外《凡尔赛条约》虽然对德国定下了苛刻的惩罚措施,却没有严厉的监督执行手段。到元首上台时,凡尔赛对德国的约束几乎荡然无存。德国有世界一流的空军和陆军,英德海军协定又规定德国可以拥有与英国一样吨位的潜艇和40%的水面舰艇。
当时的世界舆论受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影响是渴望和平的,万事交国联解决,英法决不会主动封锁德国。
总之,元首如果有斯大林一般的耐心,德国的未来将是多么美好啊。 |
|
|
|
|
|
|
|
嘿嘿,元首应该是考虑到了西边是世仇法国,东边是红色苏联,怕再受到两者的威胁,于是才决定先发制人吧。临死的时候大概也会长叹一声‘没有后顾之忧的国家真是幸福’之类的话吧。奥匈不一直是德意志的铁杆盟友么?犹太人是希特勒用空气捏的对手,如果不排犹,说不定德国能多撑些日子。不过就失去了党章的基石咯。有时候我觉得很奇怪,抓了那么多犹太人,宁愿让他们在集中营里头把石头搬来搬去做无用功,也不肯让他们为后勤做贡献,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只要能活下去,大部分犹太人是什么都肯做的。
窃以为,当时的外部大环境一点都不好,德国是贫油国家,罗马尼亚的油田离苏联太近。瑞典的铁矿石得通过海运运到德国,英国支持下的挪威如果想封锁就能配合皇家海军封锁这条水道。但泽走廊还归波兰管着,巴黎和会还禁止德国有空军、限制了德国海军数量,德国没有出海口,意大利是个弱的无与伦比的盟友,具体也不用说了,买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看看战前态势分析就知道了。真要封锁,一夜之间就叫德国哭爹喊娘。元首怕的大概就是这个,所以急吼吼地发动了战争。 |
|
|
|
|
|
|
|
原文由 黑色魔导士 在 2005-04-05 17:43:53 发表
一战留下的是土壤,希特勒是种子。没有土壤,种子再多也不能发芽,有了土壤,再少的种子也必然会长成大树。...
也就是说,蛇公爵大人认为没有西特乐也会有东特乐,反正会有这么一个人利用环境来挑起大战的,所谓时势造英雄。这是典型的唯物史观。
但如果有一位高瞻远瞩的人物,他洞悉一切,比如罗斯福,或者俾斯麦再世,那样的话二战是不会爆发的。(事实上当时的德国并没有发动战争的必要。)这是完全可能的,难道不是吗?
此贴由 欧根亲王 在 2005-04-05 20:56:22 最后编辑 |
|
|
|
|
|
|
|
其实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证明一个团结,好斗的民族永远都会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
|
|
|
|
|
|
|
原文由 WILLIAMS 在 2005-04-05 20:09:31 发表
德国需要Hitler,德国需要英雄,无论他是胜利还是战败。
当时德国内有犹太人,东面又有巴尔什维克时刻威胁...
不同意啊,当时下士最合理的做法是静坐等待。事实上德国在一战后的地缘政治环境比一战开始时要好的多。一战时德国的邻国都是强国,西面是法国,东面是俄国,南面是奥匈。而凡尔赛条约后奥匈已不复存在,俄国后退了好远好远,德国的东面是一群小国,衰弱的法国在大陆上找不到可以制衡德国的帮手。假以时日,德国必然是欧陆的霸主。从一个事实可以看出下士发动大战是不必要的。那就是即使二战失败德国分裂了五十年之久,今日的德国依然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 |
|
|
|
|
|
|
|
德国需要Hitler,德国需要英雄,无论他是胜利还是战败。
当时德国内有犹太人,东面又有巴尔什维克时刻威胁着德国,如果没有Hitler,现在你也许已经很难分清德国是由什么民族组成的了。
WWII是德国带领所有日尔曼民族的一次圣战,只可惜很多国家都没有响应罢了。
此贴由 WILLIAMS 在 2005-04-05 20:17:18 最后编辑 |
|
|
|
|
|
|
|
一战留下的是土壤,希特勒是种子。没有土壤,种子再多也不能发芽,有了土壤,再少的种子也必然会长成大树。所以我认为,二战的爆发是必然的。 |
|
|
|
|
|
|
|
由大家的回贴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老西在1933是一定会当选的,也就是说大战一定是会爆发的。那么就引出一个问题,如果历史上没有这位老西,二战还会爆发吗?或者说二战的爆发原因在于西特乐本人还是在于一战留下的祸根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进而又引出一个问题,历史的发展究竟是像马克思说的那样是有规律可循的,还是由一系列偶然因素造成的?
欢迎大家讨论。 |
|
|
|
|
|
|
|
Hitler是个当老板的好材料,他的手下的办事效率有是那么高,但本人不太喜欢当时德国政府的管理模式,那就像是私营企业,本人还是喜欢英美的股份模式,总统只是Genaral Manager,还要通过议会这个股东大会来做出决定的模式。最后说一句:
Hein mein Fuhrer.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