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4563 回复:19
发表于 2005-3-6 23:5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 the butterfly effect
混沌论又一新作。
靠时间的不断转移来构成影片。人的思维可以控制时间吗?
我一直怀疑。
有点像时光机的感觉。虽然很多人都说这部片子不错,当然我也就是冲着这些口碑去看的,但是很令人失望。
时光机器靠埃文的记忆不断穿梭,以此来改变历史。
为了心爱的人,最后他还是改变了历史。
从此相成陌路。
eight year later,街头的偶遇在我看来就是浓浓婚纱的翻版。
与其看这个,还不如看pay check,时间机器——卖点太大了!!!!!
二 Eurotrip:欧洲任我行
典型的美国派电影,青春搞笑电影。
我很久没有这样开怀大笑了。
也许美国派更注重sex对于年轻人的狂热,但是Eurotrip却更注重爱情。
scoot高中毕业被女友抛弃,聊天的德国网友他一直认为是男的,哪知却是柏林美女。
twins兄妹开始了计划很久的毕业之旅。
scoot决定重拾我爱,毅然决定去柏林,好友放弃了律师所的实习,为的是sexy trip。
每个人的目的不同,但是他们在这次旅行之中各有收获。
很嗲的片子,可能在某些人看来有点无厘头搞笑,不管了,千金难买一笑,不是吗?
值得一提的是,scoot教皇登基那段最搞笑,也就是他和maga相认的时候。
如此痴情男,何处寻觅?
三 三更之饺子
刚看了外国记者对此片的反应,于是他们永远都不吃dumplings。
怪谁?
陈果?李碧华?
陈果向来有怪才之称。所以,对于陈果,我是有所期待的。
找来大笑姑婆的杨千嬅,实在是弹落眼睛,六十年代的那个大棚头显然很不适合她。
白灵的表现可圈可点,很喜欢她那股骚媚劲,张扬的,含蓄的,全在掌控之中。
对于梁家辉的记忆永远停留在《情人》中那最sexy的屁股上,三更中自然也不能少了它。
李太由于自己年老色衰,留不住李生的心。
听说媚姨的饺子特别贵,能保住青春。就找上门去。
第一口吐了,饺子本没有什么秘密。饺子的馅就是死婴的肉。
粉红色的,蒸饺,汤饺……花色繁多。
极品是“五个月的就最好了,像小猫猫那么大,小手小脚还会动呢。”媚姨打掉了一个16岁少女的孽胎,刚刚好,五个月。后来少女流血过多,死了,母亲发疯似的砍死了自己的老公。
“洪湖水,浪呀么浪打浪,洪湖~~呜~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媚姨等客人吃罢又唱又跳……
果然,极品下肚,李太身上焕发出一种奇异的香味,李生又重回怀抱。
没过多久,香味变成了恶臭的腥味,她开始恶梦连连。
偶然,李生得知老婆是靠人吃人才保住青春,遂找上媚姨。
两人勾搭上了。于是媚姨就不卖极品给李太了。
李太盯上了老公的秘书,肚子里刚刚好是五个月的极品。
花了两倍的价钱,得到了完好的死婴,遂,举刀……
Trust me ,三更之饺子绝对不是三级片。
忘了说了,媚姨1960年的时候20岁。
看看白灵的卖相吧……
还要说的是,饺子我包的最好来……我的胃口还是那么好……我还是那么胖……我还是吃的下饺子的……
PS:不知发影音还是发文学,版主你看着办好了。  |
|
|
|
|
|
|
|
答小妖:
《孔雀》——再议,不过冲着张静初也可以看看了。
《借刀杀人》——二个月之前下好了,可是没时间;有了时间,就没空间,无奈地删了……唉,咱不就看个阿汤哥么?
《女老师VS女学生》——我……我承认我的动机不良,先前查询的时候就看到有个帅哥名字,于是就莫名其妙地下载,然后看了云里雾里,到了结尾处才恍然大悟帅哥原来只是配角诶……没劲没劲……
——————————
礼拜五看的《我的毕业电影》。
SHU出品,到底不一样额
DVCAM作品

大学校园充斥的绝对不是学术氛围,不可能再出现古人那种悬梁刺骨的读书场面。
宿舍楼里的一切是那么熟悉。床单、写字台、热水瓶、食堂……种种的一切都是属于我们的回忆。
每每走在校园里,看着身边经过一对一对甜蜜的情侣手牵着手窃窃私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学生时代的爱情是最辛苦的也是最甜蜜的。没有钱,可是我们还能爱下去,直到毕业为止。
就算两人合吃一份饭,也是甜蜜的,有情饮水饱么。
这部片子如同它的名字一样,采用了戏中戏的手法。一群大四的编导系学生,为了自己的毕业作品,以及掺杂着对未来的路途的迷茫、对爱情的懵懂……一切的一切,都很顺理成章。
总是想在毕业前夕,搭上最后一班末班车,好向往天堂。
洛森、于坤、葛怡、水水,四人一出戏。
洛森经历了太多的爱情,于是对爱情变得迷茫,到底什么才是校园式纯纯的爱?
于坤性格木纳,专一,对爱情至死不渝。
葛怡,对爱情的看法独到,可是编剧出来的效果不尽人意。
水水,大一新生,清汤挂面,西湖莼菜汤MM。
寻找女主角的时候,于坤本想推荐水水,谁料洛森已先他一步。
洛森的侃侃而谈,丰富经历,都让水水羡慕不已。生病时对水水的体贴细心,水水终究还是选择了洛森。
于坤爱情事业两失意。一直暗恋的水水变成了洛森的女友,眼看到手的offer却因领导从变动而黄了。
葛怡以她坚强的后盾作为于坤的支持,只是于坤一直不知道罢了。
那个抽签筒是关键。
于坤:“你为什么那么喜欢风车?”
葛怡:“你为什么那么喜欢水水?”
——这是我在剧中最喜欢的台词。
三年后,物是人非。
水水留校当了老师,于坤当了PA,可是性格依旧。
那个抽签筒此时又浮上睡眠,后悔不已的于坤打开一看,四支都是“上上签”,葛怡的用心可见一斑。
水水上完课后,在讲台下发现了一张熟悉的笑脸……
——————
我以为会是一个大团圆结局。
熟悉的校园,熟悉的林荫道,熟悉的图书馆,熟悉的食堂,熟悉的大草地,熟悉的池塘……
有太阳的时候,在操场旁的栏杆上会挂上很多一摸一样的被子……
晚上的时候,寝室就会有一股暖暖的味道,属于太阳的味道。就算逃课回来晒被子,也是值得的。
那个不大的阳台上,有着许多的回忆。当然,路边的风景很好。
总是这个样子的。
我的毕业电影,就这样结束了吗?
——————————————
片长24分钟,去年11月曾在顶层画廊公映。
另,推荐个论坛——净化之夜。
里面无数牛人。哈哈……
净化之夜主办过很多的电影场,曾放映过《感官世界》,无愧为先锋艺术者,nod  |
|
|
|
|
|
|
|
The butterfly effect
是很令人失望……
其实是我自己看得莫名其妙……
不好品论不好品论,
哎……
Eurotrip:欧洲任我行
其实是个美国式的闹剧,
但是真的非常可爱,
几个青年真性情的展示,呵呵……
三更之饺子
倒是感觉很一般了,
或许这种恐怖片题材的电影,对我向来是没有作用的……
失败的,不止是电影,还有我这样的女人,哎……
哦,对了,最近我也看了几部电影……
1.《孔雀》
我是比较早就知道顾长卫这个名字的,由于他的妻子。
在我还不太清楚蒋雯丽的时候,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说:小妖,你长得真像蒋雯丽……
所以,会很刻意地寻找她的电影和她的生活信息,
呵呵……
很多看过《孔雀》的朋友说,不清楚在讲些什么,只是觉得画面很美丽,而这种美丽和老谋子的浓重色彩截然相反,是那样的清新淡雅,不愧是王牌摄影师出身啊!
我对《孔雀》的理解,可能也仅仅限于“寂寞开屏,异常美丽”这样的宣传语。回忆自己逐渐成长的过程,真有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想法,但是,所有一切的狂热和执着,都是对美好的追求,怎能过于简单地进行评价呢?
93曾经在MSN上说,打算在这个影片不那么热的时候再看,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或许那时才能更客观地品论一部电影。
只是,我的狂热,有时实在难以自控,
就在影片大红大紫之时,多此一举地介绍一下这部电影吧。
2.《借刀杀人》
这是几个月以前看的电影了,
最近才得知,原来是部挺红火的电影。
我虽然喜欢阿汤哥在电影中一头白发非常cool的造型,
但是,真的不太喜欢这个故事。
这个发生在一个晚上的非常紧凑的片子,
在整整两个小时内,竟然让我感到昏昏欲睡,
跟师兄介绍这部电影时,只说了三个字“蛮闷的”。我相信,我不是一个喜欢闹剧的人,我可以静静地看很多被人认为闷到了极点的电影,譬如《海上花》,但是不会轻易说出“闷”字来……
3.《女老师VS女学生》
这是一部轻喜剧,韩剧。
女老师吃女学生的醋,从而开始关心起一直被她忽视的学生闷,而她也终于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而这个转变,只因学校里来了一个英俊可爱的男老师--昨天师姐教导我,男人不可以用可爱来形容,可我还是喜欢“可爱”的男人!
闲暇之余,用两倍快进速度看无聊片子,是我经常的恶劣行为,
这部片子,未能逃脱此难。
4.《五月之恋》
继续用两倍速度看完……
只能说,是个很老套也很无趣的故事,
五月天的加盟表演?呵呵,简直是笑话!
此贴由 Deirdre 在 2005-03-06 09:57:20 最后编辑 |
|
|
|
|
|
|
|
超级喜欢Eurotrip欧洲任我行,这部片子我看了不下5遍,每次看都能开怀大笑,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片子之一,不过此类青春性喜剧片还是太少了,不过这是继《美国派》之后最好看的一部,比起《色即使空》有不同的感觉~喜欢~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8-20 21:41 |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亚洲的恐怖片不看得,自己人知道自己人恐惧的是什么,我可不像晚上不敢一个人上厕所,所以只看欧美恐怖片,三更的上一部还是学校里面和一帮兄弟,自己吓自己看完的,一个寝室一起上厕所,兄弟,就是好。 |
|
|
|
|
|
|
|
嗯。做个预告(现在都兴这个。。埋伏啊埋伏。。)
——懒了,最近懒的很。
白灵果真很嗲,获得金马的最佳女配角。
祖祖死在烂片里,也好歹捞个最佳男配角。
看了一下天涯的八卦,原来白灵一直以“胸”为卖点的……怪不得,饺子里演的的确是好,把这种险恶小人演的活灵活现,其实就是将生活还以之本色。
我这就去找《安娜与国王》,白灵也有参与演出。
nod
——————————————————————
去年10月看的片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当少年遭遇成人节
——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对于这部片子所享有的声誉,我想我就不必多作说明了。影片向来都是导演的灵魂所在体,《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也是如此。它的创作背景是杨德昌幼年时期发生的一桩真实事件,发生在牯岭街,一个14岁的男孩杀了一个女孩。我们可以说是童年阴影带给他如此巨大的冲击,所以才导致了此片的诞生。
先介绍一个故事情节:建国中学夜间部男生小四是一个置身学校帮派对立之外的好学生,父亲是奉公守法的公务员,母亲在小学代课。小四与家事不幸的小明十分投缘,暗生情愫。“小公园帮”的老大哈尼也倾心与小明,小明同时周旋于几个男生之间。数学考试,因滑头抄袭,小四被记大过。哈尼回台北,要小四好好照看小明。哈尼被“217眷村帮”老大山东害死,小四参与围剿“眷村帮”替哈尼复仇的行动,山东被杀。小四父亲涉嫌政治问题被带走写交待材料并被解聘。小四冲撞校方被勒令退学,转学日间部。小明母亲到马司令家帮佣,小明又移情于小马。小四陷入友情和爱情的矛盾,与小马吵翻。在牯岭街旧书市碰到小明,再次表明心迹,小明断然拒绝,小四接连向小明捅了七刀。小明当场死去,小四被拘捕。朋友小猫王录了他唱的英文歌《阳光灿烂的夏日》送给小四,被警员随手丢进垃圾桶。
影片真实传达了上世纪60年代初台湾两代“外省人”的生活经历与人生感悟。对他们来说那是灰暗绝望的年代:台湾在政治高压下动荡着,充满危机。如果说台湾本土人孤单无依,那么“外省人”则心里更加失落无助,充满对自身身份认同的渴望与忧虑。导演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普通的小人物,以个人经验把握几十年的台湾现代史。
本片是杨德昌的第六部作品,承袭了他对现代都市生活的一贯关注和对负责叙事技巧的特殊喜好,结构繁复,故事曲折,人物众多,光编织、理顺各种线头就很需功力。那么多帮派,错综复杂的关系,生如浮萍的小明周旋于几个男孩子之间,小四不觉间无法保持平静心态而卷入争斗,一步步偏离轨道,最后酿成悲剧结局。笔调凝重舒展,质朴沉静,冷静旁观却不漠然。电影语言丰富深邃,有复杂的结构和开放式的结局,对时空跳跃的衔接流畅统一。
后半部分稍嫌拖沓,但气氛营造细致沉着,在不置一辞的“低调”叙事中适当出现情感高潮,比如小四在校园里向小明表白,背景是喧嚣的音乐,他讲到关键时刻忽然所有声音都停滞,一下子寂静下来,他的表白听起来声音大得惊人;而各个帮派之间的恩怨纷争则在平缓的节奏中融入紧张场面。杨德昌以熟练巧妙、似散实密的技法,把性格各异、来自不同社会和家庭背景的少年串联在影片中,纵横交错而达到内容和结构上的平衡。
影片的格调基本上是沉郁内敛的,明暗对比强烈,讲究造型感,而且充分利用人们在城市的生存环境,采用了“框架性构图”割裂空间,房间、墙、门、窗、框、帷幕、帘、桌子……这些框架性的空间造型形式,让观众看到影片中人们被压抑和欲突破而不得的焦虑。
看一个人,不能光看他的光鲜外表,要从细节开始注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也是如此。看杨德昌的影片,不应从一般的角度着手,而是要从细节着手。因而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觉得杨德昌不是在用胶片拍电影,而是拿一架放大镜冷静观察,所以细节都得以最大程度的展示,导演却仍旧躲在暗处不动声色。他很少用煽情的特写和背景音乐,对少年人的爱情和青春几乎没有任何外露的渲染,只是静静填在一个个零碎的镜头里。
大姐的青春是入世和光明的,她漂亮的长裙,流利的英语,戴手表的姿势,还有教训弟妹的家长口气,就像是她妈妈留在上海的韶华。老二的青春混沌而压抑,在家中永远处于被忽视被责罚的位置,留恋于弹子房也可解释为内心中被接纳被承认的渴望。二姐把青春的信仰奉献给了上帝,她的声音一直都是低沉而平静的,但最后得知小四杀人时歇斯底里的尖叫,却充满了对神的愤怒和绝望。小妹衣服上的纽扣总是掉,裙子总是嫌短,不知不觉中其实那是她迅速成长的青春。
被杀者小明时一个很复杂的人物,杨德昌在她身上的文化指代意义已远远超出十几岁少女的负荷。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她对残酷现实的体会远比小四透彻,贫穷、动荡、寄人篱下,时刻处在一种没有安全感的不稳定状态中,这使得小明身上体现着矛盾的美感,既有少女的清纯羞涩,又有成熟女人的冷酷。如果说,在小四由明转暗的青春里,小明是他最后的亮色,那么,小明早已在黯淡无光的青春岁月里,小四就是她唯一的一抹星光,当然这光亮,最后还是由她自己所掐灭的。
这部影片最大的冲突在于正当享有明媚阳光的少年突如其来地遭遇了过早来临的成人节。暴力的青春、纯纯的爱恋,纷繁的社会……牯岭街中的暴力少年,已经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不管前后时代的少年是因为什么参与了暴力,但是杨德昌,他明确而又冷冷的用小四的眼睛,用小四捅向小明捅向世界的尖刀,告诉人们,这些少年,就是在这么一个残破的社会里,在一个单纯与复杂交织的时代里,早早的开始接触人世的丑陋,而理想,而梦想,而象小四和他的父亲那样执拗又不懂得弯曲的人,惟有灭了自己。 现在想起来,小四为什么要杀小明?他就是不明白,不明白这个世界怎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承诺不可以坚持呢?为什么坚持了就一定是错误呢?他不明白,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只有永远的改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杨德昌描述的暴力,不是少年的暴力,而根本是成人的暴力,这暴力不是那么单纯,已经没有鲜血的纯度。 所以,我说,让少年过早地接触了成人节,只能是血腥的结果。
从社会学理论的角度来看,社会分化,意味着个人在网络社会的位置上的不同分布。无法区分小四、小明、哈尼这些人的社会地位,看来有些混沌也有些不明朗。“不平等和异质性是分化的两个一般形式”。对于前者而言,是一种等级序列的显性构成,如社会经济地位和权力;对于后者来说,呈现出不规则、甚至无序的状态,宗教和性别就是如此。阶级阶层的凸现,常常表征为前工业社会或者现代性进程中社会的醒目标志。这时,宗教信仰的差异、男女性别的区隔,还处于被更大的不平等的强行统合之下,社会各群体的界限相对分明,个人地位的流动、升降更多受到主观进取、能力习得以外因素的干扰和胁迫。从社会结构的角度透视,愈是开放的社会,个人才愈有发挥一己才能的空间,才愈有通过奋斗、节俭等方式,获取发财致富的机会;愈是封闭性的社会,身份、权力、地位往往沿袭再生产的运行规则,贫富之间的悬殊会越来越大,社会中个人或阶级集体的职业流动会极为滞缓、乃至静止固化。
至于人格分化方面,有两个社会机构强有力地影响着个人的人格成长。第一个是家庭,建立美好的家庭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小四的家庭人口众多,父母也都有着自己的矛盾,家庭的冲突无处不在,影片开头提到的“小四是一个好学生,从来不出去混”,以至于后来小四持刀杀人。这就是人格分裂的一个表现,由此可见,家庭问题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是多么重要。第二个是学校,这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小四由于考试中被人抄袭等种种原因由夜班生转为日班生,他的苦处我们明了。他是迫不得已,父亲对于孩子成才的冀望都很高,让小四有抬不起头的压力。双重压力使小四活的很累,只有从小明身上他才能感受到那么一点点的爱(如果那能称之为爱的话)。后来小明的背叛使他痛心疾首,于是他在绝望中就造就了牯岭街杀人事件。
全片长达四个小时,但一点也不觉得时间就这样一晃而过,跟少年的青春一样,不知不觉中,杨德昌的历史重现使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现实。青少年的暴力,难道只局限于青少年吗?它所折射出的成人世界,才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地方。
此贴由 angela93 在 2005-03-05 14:54:20 最后编辑 |
|
|
|
|
|
|
|
呵呵,前日看了部极品SM电影~
SM的有那么点艺术~ |
|
|
|
|
|
|
|
其实不是死婴,是完结在腹中的胎儿。
五个月的是极品。
价钱自然昂贵,李太李生都是有钞票的人家咧……不过李生吃的那个小鸡也挺恶的……
2 粉丝:白次,我故事大纲都在这里了,你说你看的还会吓人伐?所以说,下回看电影之前先不要看影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