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020 回复:0 发表于 2002-3-24 10:34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3-24 10:3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人的散步,一个人的诉说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个人的散步,一个人的诉说
――――韩浩月文集《给美女让座》读后
方晓蕾
要了解和认识某个文化人,甚至与这个人成为朋友,你读他的书就够了。文与其人嘛。譬如韩浩月,我以为我就对他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他的那种思想深处灵魂深处的东西,我以为我是理解的,这不仅仅因为我和他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更重要的是我完整的读了浩月的作品。
《给美女让座》最早的名字是《一个人散步》,以e书形式在网上流行,这之前,单篇文章在网络上非常受欢迎,以《心灵小品》为主打的性情文章在网路倍受欢迎,成为作者的代表作品。酷评文章一度登上国内知名网站网易(www.163.com)板砖排行榜。 ... 章的魅力了。
这种魅力自然也在感染着我。当我接到这部书稿后,虽然差不多所有的文章我过去都读过,但我现在还是情不自禁的读了一遍又一遍。在这部书中,我最喜欢《一个人散步》和《独自在路上》这两辑,不是说后面三辑不好,这三辑内容为浩月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在网上广为流传。我喜欢前两辑东西,因为我更看重文质。“一个人散步”可以说是浩月心灵里的东西,是他的思想:而“独自在路上”却是浩月情感的展现,是他的感情。思想与感情。在我看来是为文文人最重要的东西,与写作技巧,与写的东西,是没有多大关系的。《给美女让座》的魅力之所在,正是这两辑的思想与情感的缘故。
浩月的这部书,让你读下去的理由至少有以下几个:
阅读感好。现在这个社会的人都很浮躁,写作的人浮躁,读书的人浮躁,真正象浩月这样的人,真正象《给美女让座》这样的书,已很少见了。有思想,有情感,而同时有具有强烈的阅读感。我所说的阅读感,是指让人阅读下去的欲望,也是指阅读后产生的愉悦与感受。《给美女让座》正是这样,一读就放不下,读着读着,还会掩卷思考,还会会心一笑,这是语言的魅力,也是情感的魅力,也是细节的魅力。书中的五辑各有特色:“有话不好说”以幽默风趣见长,煽情的语言背后是时尚的话题,自然备受小资男女喜爱了;“寂寞红尘里”以情爱故事见长,有爱情,是那种爱的死去活来,爱的无可奈何的爱情,凭空赚得多少少男少妇美女的眼泪;“浪漫网中央”,一听名字就知道是网络上的浪漫文字,让我等缺少网络爱情的人实在眼红,只好读浩月的文字过过干瘾了;“独自在路上”是一辑情感真挚的文字,写童年、青年,写感情,写爱情,写亲情,写友情,写人生际遇,写世态炎凉……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从中读出什么样的感觉;“一个人的散步”正如浩月自己所言,是一组心灵小品,平实的语言写平实的感觉,平常的日子悟平常的哲理,从小事从个人经历去感悟去思考人生。这就是五辑的内容,也正是这些内容让你不得不读下去,那是种身不由己的感觉。
语言好。语言好有标准吗?没有。在我的理解里,好的语言不外乎自然、行云流水、痛快淋漓、不做作。这些在《给美女让座》中都可以看见,你读时,没有硬的感觉,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这就是巴金所有的最高技巧吧。浩月的文字同他的出身一样,来自于农村,充满了乡村气息,也布满了朴素的味道。浩月从没忌讳过他的童年,我想他是知道那些苦难的过去给了他无比的财富。这种财富就是浩月文字中的活力,也是他的文章受到许多人喜爱的原因。朴实的文风,朴实的感情,朴实的语言,朴实的爱情……但是所有的这一切之外,你自然能发现他的机智,他的聪颖。就象有评论家论贾平凹所言:他的农民的朴实后面藏着的是机智。浩月也是这样。浩月在他朴实的语言后隐藏着的是他所追求的一种博大的朴实的文风。无论是酷评,还是情爱文字;无论是心灵小品,还是自传类的文章,浩月总是用他那没有一丝张扬的文字,叙述着往事,叙述着情感。这种平实的语言决定了自己独特的文风,平实文字后面是热烈浓郁的情感。
情感真。情感的真实真挚是一个人为文的基准,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你若让我举例子,我自然也会拈手拿来。其实这是不用举例子的,即使是写小说,也有最初情感的触动,没有凭空出世的作品。散文、诗歌更是情感的产物。放眼望去,举凡触人心动心动的作品,其首先是以自身的情感等许多魅力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以《一个人散步》为例,若以情论情,没有人会否认“独自在路上”这一辑自传类文章的煽情力。但浩月不是煽情,他也不用做给谁看的,这些完全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不怕你笑话,在读浩月的这些文章时,我的眼角湿了,读一次湿一次,我可是从不流泪的呀。这就是情感的共鸣。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而且是秦岭深处的农村,我的家庭成份还不好,虽说不至于影响我,但我自小看透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世态炎凉。我是家里的老大,我与父母的关系也并不好,我二十多岁丧母……我以为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我自以为自己的童年是最苦难的,我的青少年是最不堪回首的,然而我错了,浩月比我过之。正因为我与浩月有如此相同的过去,所以我读他的文章时才感觉到异常的心疼。对于过去,我回忆起最多的是母亲,心疼最多的也是母亲。我为母亲写下了许多文字。当我读到浩月的《送母亲回家》一文时,我看到的是一个同我母亲一样朴实的一个女性。然而浩月的伤感比我更多,浩月的母爱比我更少。《送母亲回家》一文,在平淡中透露出了伤感,在伤感中隐藏着酸疼,在酸疼中隐藏着爱意。做母亲的是这样,儿子浩月也是这样。浩月在文中写到:“……每每到傍晚时分,看到母亲一个人在厨房里吃着剩菜,不知为什么,我心里难受极了。……”这是一个做儿子的真实的的矛盾的感情。他又写到:“……看着刚四十多岁就已有丝丝白发的母亲,看着从未关心过我也从未被我关心的母亲,积攒了许多年的眼泪一下流满了我的面庞,我扑进母亲怀里,痛哭失声。……”这是爱呵,母亲与儿子间的爱呀。在文章的最后,浩月这样结束:“母亲坐上了火车,脸上又恢复了那种严肃的表情。也不看我,只是说了一大堆话,无非是少和媳妇吵架,少喝酒,多带儿子玩之类的。这些话加起来可能要比一年当中对我说的话还要多。我还是伪装的那幅大大咧咧的样子,眼里却总有眼泪忍不住想掉下来,这或许就是母爱的味道吧。……不知道该怎样去评价母亲。一个人生活惯了,一个小家庭生活惯了,母亲在我心目中往往只是个模糊的概念。只是在有些时候,心里会隐隐酸痛。说不清为什么。”所有的感情,所有的爱,所有的恨,所有的所有,都已过去。是的,说不清,什么都说不清,也不用说清。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感情在线,这在《给美女让座》中比比皆是,在“独自在路上”这一辑篇篇如此。写童年、青年的六叔,写青少年时的朋友,写在大都市与自己一样漂泊的人儿,写同事,写不知名字在电梯里唱歌的男孩,写不近人情的姥姥,写初恋的女孩草儿,写温暖的地瓜……所有这些,浩月真是用情至深用情至真也哉。
浩月的文章的特点当然远远不是这么多,我看到的比这更多,我没看到读到的还有很多。这也不是我这篇短文所能解决的。我希望在另一篇文章中很好的系统的深入的论述,这一篇短文只是我的读后感而已。就《给美女让座》而言,我喜欢的是《一个人散步》和《独自在路上》这两辑。我也喜欢大家喜欢。从这两辑中,你可以读到韩浩月的人品,读到浩月的心灵,读到浩月的人生经历,读到浩月的种种爱与恨,苦难与欢喜……总之,你会读到一个人的奋斗,挣扎,不屈,还有顽强。文以栽道,浩月为文的最初当然没有这样想,而现在在他不自觉时,他的文章记录了他的喜怒哀乐,记录了他的思想与品质。这是意外的收获。
“我被人群挤住了,几乎没有了自己选择的权利,……即使在如此拥挤的人群之中,我仍然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人,在散步。”这是浩月的一句话,我想也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在这本书中出现了许多次。一个人的散步,看,多么从容!即使人群再挤,我仍然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人,在散步。这是不是一个真理?抑或是浩月做人的选择?也许。
一个人散着步,一个人在用文字诉说着,虽然个人化,虽然情感化,但个人与情感永远是社会中的个人和情感。浩月就这样一个人散着步,一个人诉说着,向我们向大众走来。
2002、3、21夜于汉水之滨
方晓蕾,中国诗人协会理事,陕西作家协会、陕西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安康分会副主席。有诗集《爱情与生活》、散文集《我是世间有情人》、小说集《红颜知己》等四部作品集出版。
联系地址:725000,陕西省安康市金州路85号,方晓蕾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