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7342 回复:38
发表于 2005-1-31 20:29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余尝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欣喜若狂,掩卷而骂:荣宁两府之石狮干净乎?当时少年意气,未免争强些愤狷情绪,着实于事无补,倒不如落静下来冷眼淡看,仿若天热乘凉时摇扇树下的信口雌黄,调侃之任意不系于红尘辕马,倒是有一盅清酒几句闲话的民间的轻松和快意。嚼着蜡多了,遂有了这《大话红楼》的几页张本,断续整合而来,望各位看官别掂在心里,纯当茶余饭后说书人的流水帐便罢了。
初话红楼,尚不想摸那些陈芝烂蓖的腌脏人事,向吾妹念叨,她一脱口说了个极妙曼人物——妙玉。这小娘倒是个不见烟火不见影的角儿,形象上也有“姑射仙子”梦中情人的味道,终于技痒,惹不住在这馥气洁质的真原美玉上添多余一笔。
说起妙玉,各位看官总能想起那首《世难容》的曲牌,片言即断死人生宿命我向来嫌的慌,不过这个中性格尺寸却是为妙玉量身而作,青灯古殿其实只能算是掩人耳目的外围表象,对于一个性格内向,心气极高的女子,“闷骚”一词足以打发。妙玉的多情不显山不露水,多半隐性地藏在其严重的恋物癖上,诸如众人皆说:栊翠庵的梅花妙玉不让摘。一句旁人插诉把妙玉的脾性描刻地如临真人。当然最有趣的还是品茶那节,她巧用茶具的心思实为女子的超级如意算盘。其待客有三等,刘姥姥最是可怜,所用茶具是一次性的成窑盖钟;薛姨妈黄夫人么算是客气,乃用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而黛玉和宝玉则算妙玉比较中意的人物,待遇自是不同,尽取私藏杯瓴之宝与她们分享。真真看人行事,终究是女儿家欠了点一视同仁的气度。
八十七回尝提起寥风轩宝玉、妙玉两人听琴。小妮子动了春心又羞于表达,急了内火,怕是柳叶水禅门诵等皆无法救火,情之不慎成了“走火入魔”的最大根源。黛玉所弹两阕“猗兰、思贤”由宫调变成了徵调,春秋时的琴人师旷所奏《清徵》《清角》皆大悲凉的亡国之音。妙玉只轻声唤了声过了,那边的琴弦就断了,两人默契到了无信能通的境地,两阕求知己的合律不曾白弹。而那位机灵聪性的“混世魔王”安知自己被暗恋的事儿,当下有“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的歌词倒是正符时宜。
关于妙玉的断语与最后命运我是带着强烈的怀疑。一个冰清玉洁的女子与山野的“压寨夫人”太不成比例,这看上去只可能是《西游记》妖怪抢公主的荒诞之谈,红学专家俞平伯、顾颉刚等也是众说纷纭,各自图理。自打“金玉良缘”一成,大观园的三块玉死的死,散的散,看破红尘的剃度成了和尚,据这个理妙玉应该是划为散的一块玉,散有主动和被动两种,而妙玉的腾空消失且被歹人所劫皆是旁人口述,落不着准。她那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足以保障她有极大的心智去完成一次诓骗世人的布局,从而摆脱她在感情上落魄失意的伤心宅院。她性格的孤高亦不会让污秽之物染沾片刻,我更愿意相信她化了一阵云烟去了。
过于高洁的女子,红粉朱楼春色阑必定不是她们停留的终点,如水的脉脉无言却是饱满着精神最大寄托。载着一片轻舟越飘越远……
茶钱五文,板凳免费……诸位看官改日须再来。
此贴由 冰未然 在 2004-06-14 16:55:17 最后编辑 |
|
|
|
|
|
|
|
楼主将妙玉作为开篇第一人,其中的奥妙,今天才揣测了八九分,真是糊涂糊涂了。 |
|
|
|
|
|
|
|
装糊涂 其实是一种妥协
超然 是一种抗争
还是有所区别的 |
|
|
|
|
|
|
|
所以,退而求其次,有时候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是件不错的事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