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807 回复:0
发表于 2004-4-3 20:28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此次央行提高了股份制银行的准备金和实行央行贷款浮动利率,且几乎同时发行了1100亿的国债。表面上看,央行此举是为了控制过高的通胀率而采取了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可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此举对控制通货膨胀并不是很有力。原因有:第一、提高银行准备金只涉及少数小规模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的贷款准备金率早就达到了国际标准的8%,减少的货币供应量可能只有区区几十亿;第二、1100亿的国债在此时发行是因为第一季度仅完成了今年7600多亿国债发行任务的极小部分,第二季度为了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只能加快发行速度。还有一种可能是国家还在观望,留着巨额的债券发行额度到需要时在发行,起到定乾坤的作用;第三、国务院最近出的经济报告认为近期的核心通胀率并不高,且通涨是短期的,在二季度通涨率会下跌。所以央行没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控制通涨,更多的是观望。几乎在央行的措施出台的同时股市开始上涨,这不是偶然的。股市上涨是因为机构投资者看出了央行在二季度不会采取紧缩银根的政策,继续保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股市在二季度将得到强有力的资金面支持,自然会上涨。但是三季度股市很可能面临大幅度调整,因为届时投资者会对央行的货币政策高度关注,有可能会预先撤退部分资金,股市会有较大波动。如果二季度的通涨率还是居高不下,央行定会猛发国债并提高银行准备金率,货币供给量将应声而跌,股市将会下调。如果二季度的通涨率回落,预先撤退的资金可能会杀个回马枪,但无论如何下半年巨额的国债肯定会抽紧银根。机构到下半年面临结算的压力,无论如何要回笼资金,所以为了确保今年的收益,机构只有在二季度才能采取大动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