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今年注定是民航史上最沉重的一年,楼主为大家介绍的这个人用自己方式将航空业中的种种事故呈现在大家面前,以此来纪念逝去的人
这些巨大的银灰色的遗体散落在沙漠、树丛里、在潮涨潮落中仰望着星穹,它们曾经飞翔过的地方。除了曾经的官方数据和飞行爱好者叙述的传说,几乎没有人再知道它们,也没有人会来清理它们。
直到Dietmar Eckell用相机来让它们重现在人们眼前。
多年以来,Dietmar一直在拍摄空难后的坠机遗骸。起初,他只是喜欢拍摄废弃铁轨、汽车和建筑物等等颓废题材,一个嬉皮范儿的风景摄影爱好者,后来爱好变成了工作,他甚至给自己绑了个滑翔伞,开始航拍照片。
有一回,这哥们儿在航拍中摔断了一条腿,不过这个事故也让他突然灵光一现,想要看看那些坠毁后的飞机遗骸是什么样的。不过他想拍的并不是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的空难现场照片,而是那些最终以 “荒野求生” 故事为结局的历史坠机事故现场。
这哥们到现在都一直独自旅行,驾着自行车、摩托车、四轮驱动或者动力伞,没有企业资助,也没有专业指南,只能依靠当地人的帮助。漫长的找寻之旅上只有他一个人的表演(他有一个泰国女朋友的,每年冬天有次“探亲假”,夏天的时候,姑娘就来德国找他。)
Dietmar是一个现代人,但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那地方,就不得不穿过仍然固守百年传统的地区,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在北非追逐另一个残骸时,他跟当地反判军谈判了N久,才获准从毛里塔尼亚进入到西撒哈拉,开了26小时的车。
他逃脱过大熊的攻击,困在泥沼里过,嗯,还贿赂过警察。
在加拿大的马尼托巴湖,他的动力伞挂了,在这次事故中,他丢了照相机,连带着300多张照片。紧接着,又掉进了一个洞里,摔断了腓骨。“我本来不是一个太有经济头脑的人,不过那次实在太糟糕了,损失肯定超过了1万刀。不过我还是会接着干下去,有些事,要是你太考虑风险,到最后你压根儿就不会去做。”
上个月这家伙刚从澳大利亚回来,那儿有一架古老的 C-53 战机,是在1942年的某个夜里在布鲁姆坠落的。当时因为日本人的轰炸,布鲁姆全城一到晚上就没有一丝光亮,所以这架飞机的飞行员找不到机场,飞着飞着油就耗光了。幸好当地是一片平原,能让他们把飞机迫降下来,所有人都安全等到了救援,所以算是个完美的故事。
72年过去了,因为失事地点的丛林太过偏僻,这架飞机残骸得以完美地保留了下来,只丢了一侧的引擎。“我花了七天时间才来到现场,我倒是挺想到飞机里过一夜的,不过当地原住民不允许我这样做。”
印象最深的飞机残骸无疑是阿拉斯加森林里的那个。拍的时候正是深秋,颜色特别鲜艳,而且这架飞机背后,有个很有意思的50年代的故事。“这架飞机的型号是 C-82,本来是军用的,但是性能不太好,后来就转作民用运输机了。当年这种飞机频繁往返于加拿大和阿拉斯加之间,因为事故率太高,被人称为 ‘飞行棺材’,飞不了几年就会掉下来。”
终于有一天晚上,这家飞机上的电力系统彻底瘫痪了,机组人员想方设法给它飞到了这片森林上空,并且安全迫降了。当时正值寒冬一月,又是在北极圈以北的地方,所以他们知道,自己幸存下来的唯一可能就是赶紧放把大火。果然,三天之后有架飞机在空中看到了地平线上升起的浓烟与火光,这帮人就此得救了。
“最有意思的是,当时这架飞机上的飞行员看到了我的照片,然后就联系上我,感谢我替他讲出了当年的故事。我给他寄去了我的书,他收到后特别兴奋,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给自己的孩子讲述这个 “莫须有” 的故事,孩子都听烦了,现在他终于有证据了。 ”
“我永远不会去拍那种真正的 ‘飞行棺材’。就在我一本本地卖着我的飞机残骸摄影集时,世界上还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空难,真挺让人难过的。还有人找不到失事飞机的时候,居然会来找我,甚至还有本中国杂志在MH370失联后联系过我,问我有什么建议。我真的挺不希望看见这些的。 ”
在德语里,有一个词叫做 restwert,意思就是 “剩余价值”,就是说一样东西虽然没有功能价值了,但是还有别的用处,你可以从美学价值或者故事价值里换个角度去看它。“不管是成了残骸遗迹的老飞机,还是爬满树枝的废弃旋转木马,对我来说都有无形的价值,而且我爱这种无形的价值。或许这些东西的历史只有200年,但感觉就像过了几百万年,让你从这个角度体会到我们到底是如何渺小,我们的生命又是如何短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