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424 回复:0 发表于 2014-9-9 09:45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1-4 11:2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南市北区长荣社区“不是离乡人”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这是一个关于“眷村人”的故事,在这里首先要厘清台湾的 “眷村”是什么概念:眷村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于国共内战失利的国民政府,为了安排被迫自中国大陆各省迁徙至台湾的的国民党军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
    眷村是历史留给台湾的特有产物,台南的长荣社区是属于眷村改建的新社区,在这里容纳了高达十个眷村的住户,由1300户,3000个居民组成,高龄在长荣社区是可想而知的,在二代眷村媳妇潘美纯(台南市北区长荣里里长,长荣社区发展协会会长)的号召之下,组成了一个长荣志工队,在这里他们打造出一个快乐的大家庭。她嫁进眷村的眷村媳妇,爽朗的性格没有省籍情节,是维系社区的灵魂人物。
    旗袍姥姥选美队
    15个婆婆妈妈,翻出压箱底的宝贝,精心打扮,环肥燕瘦,风情万种,在台上轻松走秀,比美比娇。旗袍姥姥选美比赛,各位参赛者,各个台步走得有模有样,旗袍姥姥的比赛,用意不在乎选美,而在乎分享旗袍对于奶奶们的深层的生命意义。每一个姥姥在镜头前摆出一个最娇媚的姿势,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而这样的笑声经常洋溢在长荣社区里。
    搜集老军人的故事和眷村文物(流传老东西)
       过去这里是黑瓦矮房的眷村,历经改建,成为现在新颖的集合式住宅。昔日眷村的模样,随着老房子的拆除走入历史,但老军人的故事却不能随着瓦砾被埋葬。所以潘美纯里长就开始搜集这些文物,并将其陈列在长荣社区的文化馆里。一张张老照片,代表荣誉的勋章,奖状,都在静静地诉说这那个烽火年代的老故事。老东西让故事继续流传着,新的生活在这个外表光鲜的新家继续写下眷村生活的新历史。
        成立长青食堂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个新家的老宝贝却有上千人,各个都是国宝级的,为了让长者能够安居还有乐活,潘里长组织成立了长青食堂的成立,解决大家吃饭的问题。这是开始朝银发服务方向进行社区营造的工作。让老人家在社区里面有一个比较安全的用餐环境,长青食堂在里长的号召下组织了一批志工,帮忙打饭洗碗,让老人家安心饱餐。同样地,食堂变成一个工作人员关怀的媒介,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成为一个美好的平台。在低龄老年人的服务过程中,志工服务也让其找到自我的价值。甚至志工的投入在这里发展出一套社区服务的典范,就像在自己家里照顾自己的长辈,进行居家的义务服务。
    住进长荣就住进一个大家庭,在这里居住的每一户居民都属于家庭中的一份子,需要建立家庭关系,进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就渐渐被建立起来了。潘美纯透过社区志工的训练与服务的过程,一点一滴建立。
    潘美纯对社区的细节,不仅仅就局限于社区内,隔着一条马路的街坊邻居也借着活动的举办,建立亲密的互动关系。每个礼拜天的早晨,长荣社区总动员社区打扫除,眷村一代二代三代分工合作。拔草,清扫树叶,修剪树木等等,舒活筋骨,运动还可以换来健康。
    在这里看不到铁栏杆,看不到铁窗圈住自己,开放的空间,开放的心胸,看到的是快乐满满,幸福也满满的表情。长荣社区用信任建立其一座最富有的大观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