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34447 回复:85 发表于 2014-9-4 10:43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1-30 10:51
  • 签到天数: 12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10:4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沪人员无序增长致社会治理难 徐行镇全面布控   [复制链接]

    沪人员无序增长导致的社会治理难题,在地处嘉定东北部的徐行表现得淋漓尽致。总量增长、素质偏低、结构失衡……面对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重瓶颈,站在十字路口的徐行必须作出抉择。户籍人口只有3.1万人的徐行,来沪人员却超过7万人,人口结构的严重倒挂催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过去10年,来沪人员以年均超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成为徐行“不可承受之重”。全方位设防之下,多年来持续的增长态势得以遏制,今年更是在去年基础上减少了1600多名来沪人员。“拧紧水龙头”,徐行才刚刚开始。

    被扰乱的生态圈

    每个工作日早上7:00不到,徐行镇曹王地区的前曹公路,这条城乡结合部的小路,面临的交通压力不亚于市中心区的主干道。挂着各地牌照的私家车,以及装满货物的大卡车,因为拥堵烦躁地发出分贝各不相同的鸣笛声。

    前曹公路丰凯集贸市场对面的一家早餐店门口挤满了人,没人规规矩矩排队,营业员判断先来后到的标准就是谁的嗓门大、谁的手伸得长。在集贸市场刚买好菜的曹王人老李想买个包子,却怎么也挤不进人群。这是老李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他却越来越看不懂,“有时候感觉像走在外地一个县城”。

    在老李买早餐的时候,离这个早餐店五分钟行走路程的徐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前已经人头攒动。医生周建香比规定的上班时间提早了半小时上岗,从冰箱里取出昨晚已经备好的疫苗。每天她和同事要为将近100个孩子接种疫苗,这其中90%以上为来沪人员子女。由于这些年门诊量激增,原先只有10多平方米的预防接种门诊不断扩容,如今已经搬到一间200多平方米的独立小平房内。根据统计,徐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的门诊量为8.4万人次,到2012年增至11万人次,年平均增幅近7%。与之相应,医疗卫生经费投入从2008年的1299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906万元。

    如同人吃多了一时难以消化,无序增长的人口也让徐行的“胃”备受考验。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3年,徐行镇来沪人员年平均增幅近13%。徐行镇人口办主任陈静坦言:“大量人口的导入为徐行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但与此同时,人口的无序增长也对公共资源和社会治理造成了巨大压力。”

    比医疗卫生经费增长更为迅猛的是教育经费。2008年,徐行镇投入教育经费3344万元,到了2012年翻了一番,达到6749万元,年平均增幅达19%。过去两年,包括徐行中学、小学在内的几所学校都进行了扩建,以满足外来随迁子女不断增长的入学需求。数据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徐行镇外来随迁子女占比已接近九成。徐行镇教委常务副主任王燕开玩笑说:“如果只招收本地户籍学生,徐行镇留下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就足矣。”

    大量的导入人口彻底打乱了本地生态圈,社会治安与环境方面尤甚。据人口排摸数据显示,徐行镇来沪人员中,有前科的高危人群有370多人,就业年龄段无正当职业人群有4000余人。分析近年来徐行镇发案和110报警情况,涉及来沪人员的案件占到九成以上。在社会公共安全方面,徐行镇近年来年均投入经费接近2000万元,年平均增幅为35%。

    林立的厂房,各式的商铺,作为徐行镇劳动村主干道,劳动路的繁华映射着这个村的经济实力。每年可支配收入超过千万元的劳动村,在经济实力方面多少年来一直在徐行独占鳌头。

    “除了招商,还是招商。”回忆起艰苦的创业阶段,村民组长出身的村党总支书记潘明龙唏嘘不已。当年他骑着一辆老旧自行车走南闯北,为的就是让更多企业落户于此,让这个地处嘉定北部的偏僻村庄脱贫致富。如今,4.5平方公里的劳动村已经集聚80多家企业,光是村里建造的厂房就有4万平方米。

    10多年闷头搞发展,钱是有了,可潘明龙发现村里正在发生着变化:雨后春笋般冒起的违法建筑,道路上河道里随处可见的垃圾……曾经宁静的劳动村“不太平了”。经济的发展导致来沪人员无序流入,只有2700多户籍人口的劳动村,竟然涌入了近万名来沪人员。“村里每年投在联防、卫生等方面的管理费用超过100万元,光20多个公厕一年的水费就要10万元。”潘明龙说。

    劳动村的变迁之路是徐行镇的一个缩影。早在2012年底,感受到社会治理压力的徐行镇就将2013年确定为“社会管理年”,并实行《村(居)委社会管理专项工作差别化考核办法》,将“流动人口无序增长控制工作”、“违法用地、违法搭建整治工作”等6个方面确定为社会管理考核项目。为此,镇里每年还为每村拨款10至20万元用作奖励。

    潘明龙对此举的评价是“思路清爽”,“以前经济指标占考核的一大半,考核项目的变化将引导基层干部将重心转移到社会治理。”这位曾经的招商能手,如今戏称自己是“海陆空司令”,“‘海’是治理河道污水,‘陆’是控制违法搭建,‘空’是飞来飞去的流动人口。”治村思路之变,让多年来来沪人员一直两位数攀升的劳动村止住了增长态势,“去年有所缓和,今年随着蔬菜种植散户和落后产能的淘汰,预计可以减少3%至5%的流动人口。”

    紧挨着劳动村的安新村,同样面临着人口无序涌入导致的治理困局。身为“一把手”,村党总支书记陈钢力推私房出租管理星级评定制度,即按照出租房的安全设施、承租人就业情况、有无新增违法搭建等7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并按分值评定星级及不合格户,根据星级等次给村民发放相应的福利。陈钢对新举措的效果颇为满意:“去年一年发放奖励62万元,村容村貌改善的同时,村民的观念正在逐步改变,同样的钱用于整治,未必能有这样的效果。”

    这两天,位于曹新公路的“易通压缩机”正忙着拆除生产设备,准备年内迁至江苏。在徐行,年缴税近500万元的“易通压缩机”算得上“金主”,可高企的能耗和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让当地政府下定决心将其调整。

    这是徐行镇面对社会治理之困的产业抉择。2007年至2013年,徐行区域完成调整的企业共有94家,远远超出上级部门下达每年调整八九家的指标,这一长串名单上,不乏年销售额超15亿元的“春冶钢铁”这样的纳税大户。在徐行镇经发办副主任黄培元看来,产业调整对人口规模的“挤出”效应非常明显。而他更期待的,则是类似“华荣集团”这样通过提高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逐年减少一线工人的转型样本。“这两年我们加大了对优质产业的招商力度,通过高素质人才的落户优化人口结构。”黄培元说,“目前全镇经济总量的一半由‘不占地’企业贡献,减轻了人口压力。”

    低端劳动力需求旺盛,生活成本较低,让徐行在短时间内集聚众多流动人口。不甘沦为“人口洼地”的徐行,明确了“以业调人”的思路。与落后产能一同被“请出”的,还有众多蔬菜种植散户。据徐行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丁惠德估算,去年以来,徐行拆除田间窝棚2万多平方米,至少有1200多人另寻它处,“
    我们将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和机械化,以前100亩地需要20对夫妻种植,以后一对夫妻就能搞定。”

    除了“以业调人”,徐行还提出“以房管人”。在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下,今年以来徐行共拆除违法搭建1万多平方米。事实上,“减少存量”就是动村民的“奶酪”,并非易事。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违法建筑集中区域,徐行采取有偿征收的方式。如徐行村单家村民组有12户村民自行搭建违法建筑158间,是徐行最大的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区,镇政府出资对涉及的村民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顺利将其拆除。对于“控制增量”,负责拆违的徐行镇土地所所长何国明并不担心,“首先我们有一支延伸至村民组的巡查队伍,此外,拆违已经作为考核村干部政绩的依据之一,一旦履职不力,严重的甚至降职、免职。”

    在徐行,居住证的“含金量”正在逐步提升,这让“以证疏人”更显成效。徐行镇人口办主任陈静介绍说:“租住违法建筑、无就业证明、不配合信息登记、不按时缴纳卫生管理费等都被列为居住证禁办事项。”正因如此,
    徐行7万多来沪人员,目前办理出居住证的只有2800多人。陈静补充道:“居住证与享受义务教育、电瓶车上牌、驾照考试及人员出境等紧密挂钩。”徐行镇教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由于没有居住证,今年春节后400多名学生选择回老家或其它地方入学。

    一套徐行镇自行研发的“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系统”,为徐行的社会治理提供了“大数据”支撑。这套系统的“触角”是分布在全镇各个角落的114名人口协管员。俞冬琴便是其中一员,她每天的工作状态,就是在所负责的徐行村姚潘、罗家2个村民组转悠,她告诉记者:“我这个片区共有1200多名来沪人员,每个月进进出出起码200人次,不及时更新的话,一部分就将成为‘隐形人’。”目前,这个数据库已经累计逾7万名来沪人员的信息,准确率超过98%。

    一个故事显示了徐行在加强来沪人员管理方面的决心。为取缔大安路一处非法办学点,在通知整改无效的情况下,全镇机关干部几乎全体出动,在现场蹲守整整3天,硬是把学生家长都劝了回去。严控背后,是徐行面临人口剧增的危机感。正如徐行镇相关负责人所说:“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加强社会管理服务,徐行时不我待。”




    单选投票, 共有 169 人参与投票
    95.86% (162)
    0.00% (0)
    4.14% (7)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3 反对反对2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56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86
    发表于 2015-6-16 20:53:1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去唐行看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5-3-20 21:42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85
    发表于 2015-6-16 19:39:54 | 只看该作者
    YP生的越多人才也就越多,提倡把YP移民到其它国家,政府部门要扶持YP到发达国家发展,比如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啊,这才是国家的中级战略目标,把土豪事业有成的人留国内,YP每人送个1000万去国外发展作为生存资金。YP的生存能力很强的,我看可以让我们华夏一族更加繁荣昌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5-3-20 21:42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84
    发表于 2015-6-16 19:32:0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发这贴哪个意思?年纪大了该下来就得下来,***来了不是很好,我建议划出一块区域让***自己发展,把最穷镇给***自己发展,每年定期交税给当地政府。不是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
    发表于 2014-9-26 17:51:42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党八股。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10-17 08:35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82
    发表于 2014-9-26 14:07:54 | 只看该作者
    小白米西米西 发表于 2014-9-9 11:25
    可惜你说了不算。

    说白了,目的是为了赶他们走,而不是为了更合理的均衡城乡发展。

    城镇化根本就是一个瞎想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9-12 10:53
  • 签到天数: 390 天

    [LV.9]以坛为家II

    81
    发表于 2014-9-26 13:46:03 该帖发布自手机版:wap.jiading.com | 只看该作者
    天魁帝星 发表于 2014-9-26 13:39
    其实应该道歉的还是政府。当初建厂规划时,环境评估会考虑不到这么多工人家属,流动人员对当地资源匹配要求 ...

    估计还是官僚主义害人。那个遇树寄说话了,谁敢拿出他们的评估报告去反对。你们说是不是呀?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9-12 10:53
  • 签到天数: 390 天

    [LV.9]以坛为家II

    80
    发表于 2014-9-26 13:39:58 该帖发布自手机版:wap.jiading.com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应该道歉的还是政府。当初建厂规划时,环境评估会考虑不到这么多工人家属,流动人员对当地资源匹配要求,和他们的破坏性?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6-12-1 09:47
  • 签到天数: 728 天

    [LV.9]以坛为家II

    79
    发表于 2014-9-9 11:36:56 | 只看该作者
    没钱等着在家吃老米饭吧

    美丽环境,势必加大工人居住成本,拉高工资,逼迫工厂迁移,厂一走财政税收下降,拿什么来养公务人员,到时候开刀的首先是公务群体小八辣子,城市破产可不是件好玩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8
    发表于 2014-9-9 11:36:11 | 只看该作者
    小白米西米西 发表于 2014-9-9 11:25
    可惜你说了不算。

    说白了,目的是为了赶他们走,而不是为了更合理的均衡城乡发展。

    赞同,农村就是要有农村的样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