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2303 回复:1 发表于 2014-8-23 14:34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1-30 10:51
  • 签到天数: 12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3 14:3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粑粑麻麻注意】普遍关注的上海市小学“新生入学问答”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年级没有回家作业了吗?识字表里的字都要会写吗?孩子入学后需培养哪些习惯?



    开学在即,上海市教委为“小一生”家长总结了一些较为集中关注的“新生入学问答”,希望能有所帮助:



    ★课程:一年级课程是怎么安排的?

    现今,上海市小学的课程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开发和组织实施的,是全体孩子的必修课程。小学一年级基础型课程的基本科目及周课时数如下表:



    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拥有自主权。



    ★语文: 语文课上汉语拼音不教了吗?

    汉语拼音的学习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任务,从一、二年级正确运用,到三至五年级熟练运用,可分为三个阶段:渗透阶段、强化阶段、巩固阶段。


    渗透阶段主要是指“学习准备期”时,老师会有意识地渗透汉语拼音的学习,如遇到翘舌音时,会提醒孩子“把舌头卷一卷”。



    强化阶段是指孩子在阅读、识字的过程中,集中学习声母、韵母、音节的拼读等,教学时间有8周左右。



    巩固阶段是指孩子在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和阅读的过程中,能逐渐较为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使用工具书和学说普通话。



    一、二年级的孩子既不需要抄默字母和音节,也不需要为汉字标注音节,只要求能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



    ★英语:一年级英语教些什么?

    老师会教一些基本用语和简单日常对话,每单元还有4个左右的单词,要求孩子能看图认读单词,能和同伴或老师进行简短的对话,如问早、问好,表达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一年级英语不以语言学习为唯一目标,更多考虑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老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等。



    ★数学:数学就等于计算吗?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很丰富。比如,一年级数学教材中除了数与计算外,还有“物体的形状、上中下左中右、找规律、认识人民币、长度比较”等生动有趣的内容。通过学习,孩子们除了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外,还将认识钟面,会读、记钟面上的时刻;认识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各种不同的形状;学会辨别方位;会测量物体的长度等等。



    ★新名词:等第制评价是怎么一回事?


    等第制评价,是指用“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指标,来评价孩子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除等第评价外,所有学科还要提供具体且有针对性的评语。



    用等第制评价代替百分制,目的在于淡化具体的分数差异。等第制评价重点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如作业、口试、专题讨论、课堂回答、实践活动等)的实际表现,以此进行综合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的评价。



    ★要想孩子学习好,要陪读吗?


    陪读并不利于孩子的习惯养成,家长应努力将“陪”转变为“培”。“家庭老师式”的陪读,表面上孩子交出来的作业很漂亮干净,老师也觉得孩子的学习质量很高,但随着知识难度的上升,习惯了家长陪读的孩子,很难维持独立的学习状态。



    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家长就应跳出“帮孩子检查作业、帮孩子整理书包、帮孩子梳理知识点”的陪读模式,转而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巩固、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维护、亲子沟通的渠道和内容……这才是做家长的优势所在。



    ★怎样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师?




    面对孩子入学后层出不穷的各种新情况,不少家长会深感压力。此时,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师极其重要。



    首先,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把他的想法全部说出来,观察孩子在诉说时的表情、体态等一切细节,不急于评判,否则孩子很容易结束和你的对话。



    其次,认同孩子的感受。这不仅容易得到孩子的认同,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还能选择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后续教育的有效性。



    此外,与老师保持积极沟通。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只有与老师有效沟通,才能让家校双方对孩子都有更为客观的认识。

    家长要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于他人的个体,不是所有孩子的优点都会集中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努力发现自己孩子的可爱之处,将有利于家长获得解决问题的信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10-2 12:48
  • 签到天数: 2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沙发
    发表于 2014-8-23 14:36:34 | 只看该作者
    顶起顶起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