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7045 回复:20
发表于 2014-7-19 22:22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8 05:55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冥界波 于 2014-7-19 22:27 编辑
早在8090年代,日系企业,无论电器 汽车等厂商,因为当初祖国相对落后,所以日系企业根本不看好中国市场,从而不来投资,他们不屑你这个市场,不来合资么我国也引进不了日系技术,当初就天津大发,还有80年代的宝钢都是日本技术合资
整个世界充斥着日本制造的产品,那时候这些牛笔的日系企业如日中天,而当日系企业纷纷来中国投资后,你们发现了吗?单单就嘉定这地方的日系企业就相继破产关门了好几家,或者就是效益不好裁员,好多日系企业都被收购股份。被别人控股,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中方的管理层贪污的太厉害了??蛀虫太多?还是日本来的啊呜乱领导智商不高,被国人愚弄?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4-7-30 18:26 |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别傻了,日本人早就看透了在国际上生存的真理-力量就是正义,弱小就是罪恶。
只不过我朝人民不太能接受这样的逻辑罢了。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6-2-28 11:40 |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8-1-25 14:01 |
---|
签到天数: 308 天 [LV.8]以坛为家I
|
宝钢的布局是按照新日铁的,当时引进技术的同时引进了管理,宝钢和新日铁合资建造了汽车板有限公司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6-2-28 11:40 |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本帖最后由 qiush1234 于 2014-7-21 17:55 编辑
碎叶河 发表于 2014-7-21 17:24
三井控股“淡水河谷”,这个真没听说过。
至于你说的“控制成分”,准确的说:炼钢从技术、效益上对铁矿 ...
宝钢一期是由日本新日铁设计的,新日铁是三井财团的九牛一毛的小公司。
日本的公司基本都有三井财团入股,而且都不小!
前几年的矿石涨价,我们才意识到我们被坑的20年。国内的钢厂全是参考宝钢建立的,所以成分控制基本没改变,主要是技术消化不够深入!
其他两个矿业,也有三井的入股。
入股以后就是利益共同体,他有技术内线保证涨价后可以赚钱。
入股有时候不需要一分钱!!!
日本人一直把中国当敌人,是一匹恶狼!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5-1-13 11:23 |
---|
签到天数: 21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本帖最后由 碎叶河 于 2014-7-21 17:27 编辑
三井控股“淡水河谷”,这个真没听说过。
至于你说的“控制成分”,准确的说:炼钢从技术、效益上对铁矿石都有一定的要求(任何一家钢厂均如此,并非只有宝钢)。但这种要求并不意味着某家钢厂只能用某家的矿石。
基于你的提醒,去查了一下,三井只是在其中有股份,远未到“控股”的程度。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6-2-28 11:40 |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顺便说一下,国内18个钢厂的净利润都没有淡水河谷的利润高!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4-7-30 18:26 |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日本这个国家现在的生产力早就不是当年战后那批肯吃苦耐劳为了把国家打造成世界一流国度而努力的那群人了,那群人已经老去死亡,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基本已经完蛋了,这个国家的国债是GDP的2倍,以前一大批很牛逼的日企也已经完蛋了,看看我曾经喜爱的SONY,现在勉强靠着SCE和卖不动产在打天下,这个国家出过小泽征尔,矶崎新,黑川纪章,高田贤三以及三宅一生等引领世界潮流的人物,现在不行了。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6-2-28 11:40 |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碎叶河 发表于 2014-7-21 16:48
“日本人设计的宝钢只适合日本人控制的矿石,所以铁矿石要一路高涨!”没听说这个说法。
我们主要的铁矿 ...
淡水河谷就是三井财团控制的!!
炼铁炼钢都是要控制成分的,控制成分是有范围的!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8-1-30 10:51 |
---|
签到天数: 12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创新不足和竞争加大。
日本的产品高端的做不过苹果,低端的做不过大陆企业,中端的还有一点点竞争力,但是日益匮乏的创新力和跟不上世界潮流的审美观造成日货越来越举步维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