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3979 回复:9 发表于 2013-11-4 07:38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7:38: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嘉定近代名人录①吕炳奎—外冈游击队的创始人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uan1398 于 2013-11-4 19:06 编辑

一、创建杨甸民众自卫队
      吕炳奎先生1914年1月3日生于嘉定县望仙桥,出身在一个富裕的农家。外冈游击队的创始人,电影《51号兵站》中的主角小老大梁洪的原型。曾任国家中医管理局局长。
       吕炳奎幼年时,曾染上重病,垂危之际,幸遇一走方郎中救治,从此立志学医,遂拜嘉定名医汪志仁为师,一学五年,从抄方、号脉,到内、外、儿、妇诸科,埋头苦学。二十岁起,他在外冈镇挂牌应诊,诊务繁忙,渐有医名。
       吕炳奎回家开业后,由于行医,交往较广,各方面人物都有,特别是在外冈、望仙、方泰等重镇,上层如望仙国民党区分部书记叶秋升、外冈流氓头目谈思源。这些家伙常向吕炳奎借钱,敲竹杠。下层的贫苦百姓请吕炳奎看病,一般不收钱,或多少不计。有买不起药的,吕炳奎开张条子到指定的药铺取药,记在他的的账上。所以,吕炳奎与各方面关系较好。平时吕炳奎也主持正义,对那些仗势欺人、以权压人的行为常打抱不平,因此,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也有一定的影响。吕炳奎原本只想做一个不问政治的人,出于民族的自尊,实际上从1937年起已涉足政治了。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切齿痛恨。日军侵入嘉定,最终使他走上组织抗日武装的道路。

       1937年10月嘉定沦陷,日军占领了嘉定县城以及重要的镇,控制了公路和铁路的交通,这时候,土匪流氓,散兵游勇乘机集结起来,组织了所谓的游击队,青红帮扩充实力,嘉定地区的各种土匪武装是百余股,总数在万人以上,后来大部分被国军收编,小部分被日军收买,做了伪军。
        1937年底,社会秩序极度混乱,那帮地痞流氓都变成什么“司令”、“队长”了。方泰方面最复杂,土匪人数也最多,对杨甸威胁最大。吕炳奎此时仍照常行医。期间先后高价买了支驳壳枪和几支步枪,之后还买了挺轻机枪,有一次,土匪来杨甸强行缴群众的枪。由于事先关照过,所以群众就说,有枪,是吕先生交待保管的,土匪也就走了。这样一来,群众的胆也大了,又买了些枪,就自动地组织起来,叫“民众自卫队”,有4个分队。庄凤来是第1分队长。吕炳奎虽然没有挂名职务,实际在统一领导,这是自然形成的。此时,谈思源、金谷、卫昌明等在卫家角、麻陆泾地区也组织了“七村联防”。。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4-6 09:30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10
    发表于 2014-9-8 10:10:08 | 只看该作者
    吕炳坤同志很伟大
    外冈游击队纪念馆也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3-7-31 16:06
  • 签到天数: 679 天

    [LV.9]以坛为家II

    9
    发表于 2014-9-6 13:1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4-9 20:12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8
    发表于 2013-11-11 12:42:47 | 只看该作者
    好象吕炳奎家和我们村不远,村里还有一户是蛮近的亲戚,所以从小听过村里老人说吕炳奎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6:1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uan1398 于 2013-11-7 16:36 编辑

    距据一位老嘉定,原来住在东大街博乐路附近的退休教师回忆,他7岁时的一天旁晚,日本人通知晚上门窗全部关闭,不准往外看,但半夜时他还是偷偷地从楼上往下看了,只见拖车上铺着门板,躺在一个日本死尸,一共有八辆拖车,
    据参加过这次战斗的外冈游击队分队长张服膺回忆
    八字桥之战,是外冈游击队在嘉定打得最漂亮的一战,影响最大的一战

        8月2日晚,“江抗”3路去嘉定东乡活动。行军途中,皓月当空,照着我们悄悄行进的长长行列,照着通向徐行的大路,照着隐约可见的村庄、树林,真有点诗情画意,大家一路也不觉疲劳,早晨到达徐行西北的八字桥一带宿营。

        天气较热,午睡中,突然西南方向传来清脆的三八枪声,原来日军来袭击了。吕炳奎命副连长任增率部队出击。任即率我们2分队出村南,在绿茵茵的黄草地田埂上向南跃进。日军从西边两三百米处向我们射击。我们沿着田埂自北向南散开。战士张维忠出村不远腿部受重伤。我们向西边日军射击。任增是邱生凡从上海动员来的原四行仓库守军(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部分军队坚守在上海中央银行等四家银行的仓库,孤军奋斗,屡挫日军,后退入租界,守军英勇顽强的杀敌爱国精神受到上海及全国人民的赞扬)的机枪手,有战斗经验。他带着机枪手,在最南面靠河边的牛车棚里,以石柱子为依托,握着卜壳枪沉着地指挥机枪手和我们向敌人射击。我在他两三米处的田埂上。太阳偏西,可能是我的眼镜反光为敌发现,打来一枪。子弹擦破了我的头皮,吓了我一跳。我们与敌人相持一些时间后,任增指挥我们从容撤回村里。撤出途中,东边1分队的几个老兵边撤退边据枪向西边敌人射击,掩护我们。我真佩服他们的战斗精神。八字桥战斗,“江抗”击毙日军8人,伤11人。战后,吕炳奎召娄塘税务干部张维群携款来部队,购买棺木,在娄塘东安葬排长黄锡恩阵等五位烈士。
        有一位是当地村民,他不相信中国军队会打日本人,就站在门外观战,不行被流弹击中身亡'

    吕炳奎对八字桥战斗的回忆

    8月某日晚,我们从杨甸出发,经娄塘,再由嘉定城北插过,到达南双庙八字桥西驻营,已是次日上午。午后1点多钟突然听到枪声,发现敌人已到村口,我部队未及进人阵地,敌人机枪已响。第3支队驻地李家宅正处敌火力圈内。在副连长任增、指导员蒋敏、政训主任邱生凡指挥下,战士们沉着应战,把已经冲到村口的日军一步步压退村外。部队立即发起追击,直到望见嘉定城墙,战斗情绪高涨极了。不出两小时,日增援部队从罗店赶来,我部即向娄塘转移。此次战斗敌死伤20多人,我部牺牲第3排排长黄锡恩等6名战士。八字桥战斗大捷的消息迅速在嘉定、上海传开,影响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6:01:42 | 只看该作者
    八字桥战斗
    八字桥,位于徐行新潭村,八字桥原来是一个小集镇,有几家商店,现在的那里有个好又多超市,菜市,几家小店、
    这是八字桥附近


    这就是现在的八字桥,当时可不是这样的水泥桥,是石桥



    这是八字塘和当时的主战场



    图中的一座桥就是八字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7:48:27 | 只看该作者
    外冈游击队的演变与构成
    外冈游击队早起叫杨甸民众抗日自卫队,后改名为外冈游击队。
    1939年1月,外冈游击队受领了新番号,江苏省第3区保安步兵第1团第1营,团长是邓敬烈。
    营长是谈思源,原来是外冈镇上的流氓头子。副营长是金谷,是外冈区卫家角的地主。他两很少来部队,整天在外冈镇上花天酒地,吃喝玩乐。
    营部有个特务队,人数为30多人,于副官江租培带领。
    吕炳奎为1连连长,1连有脱产武装七八十人,都是经过武装自卫锻炼的农民,是1营的主力和骨干。
    4连连长是唐生,外冈区横泾唐家宅人,唐生原为青帮小头目,有脱产武装五六十人,在外冈游击队中人数列为第二。
    其他3个连也有少数脱产武装。各连都有不脱产的群众自卫武装,称“地方×中队”,人、枪都比脱产武装多得多。各连的负责人分别是各村落地方中队的负责人。脱产武装和群众自卫武装人、枪有七八百。(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10-18 14:26
  •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地板
    发表于 2013-11-4 15:18:1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路过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8:10: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uan1398 于 2013-11-7 16:22 编辑

    毁鬼子飞机


    张服膺,外冈游击队分队长,在外冈游击队一年,是苏名中学的学生,嘉定人,这是他的回忆
        1939年1月30日,一架日军通讯机坠落在望仙桥(现为望新镇)东北。江祖培率部持枪跑步前去。日军已逃跑。江祖培指挥拆下发动机,烧了飞机。为防日军报复,当晚,吕炳奎、江祖培率部队转移到蓬阆镇南的洪家厍。夜行军中,庄铭咸擎着4连的军旗。大家背着背囊行进在阡陌上。我为自己成为一名抗日战士而感到自豪。

        游击队缺乏与日军作战的经验,到洪家厍宿营时不注意保密、隐蔽,人声外扬,灯光四射,也没有封锁消息,没有制止人们出村,缺乏严密的警戒,哨位只设在村边,没有向外设游动哨,更没有派出侦察员,没有作必要的战斗准备,仍像平时那样宿营。

        第二天拂晓,日军密集的枪声和掷弹筒发射的炸弹爆裂声把我们惊醒。大家仓皇穿衣,拿枪冲出大门,冒着细雨,一面抵抗,一面向村后撤退。日军进村后,焚烧民房,火光冲天,屠杀村民,惨叫声远扬村外。外冈游击队被打散了一部分,损失了装载有飞机发动机、武器弹药、被服等两大船物资。我们的背囊都损失了。我背囊里的书、衣服、眼镜等都丢了。

        邓敬烈(国民党军官)曾阻止吕炳奎毁敌机,洪家厍战后既扬言要处分吕炳奎,却又谎报战绩,向上请功。据国民党3战区司令长官部《阵中日记》1939年2月13日记载:“蔡熙盛蒸(11)日电:邓团于陷(30)日击落敌邮机一架于外冈附近,并于翌日将搜索之敌军击退,夺获步枪4枝、匣枪2枝,毙敌10余人。”部队受到嘉奖后,邓不再处分吕炳奎,发给游击队一些慰问品。

        洪家厍被袭后,4连唐生的那些徒弟都吓跑了。吕炳奎率1连、江祖培率4连等化整为零,先在外冈南陈家村、唐家宅等村落,后在钱门塘南潘家角一带村落,分散居住在老百姓家,受到群众的掩护和照顾。张维群在陈家村时,按规定交搭伙的伙食费。房东再三拒绝,最后才勉强收下。不久,连附张纯章大概被吓破了胆,带了村上一个姑娘跑回黄渡老家去了。4连还有个别人离队回家。当时有些本地的队员有点“来去自由”。还有个别外地来的游击队员不告而别或请长假走了。在这个问题上,游击队纪律不严,从未作过处理,也不进行巩固部队的教育。当游击队员完全靠自觉自愿,有的本地人走了不久又回来了。不但战士“来去自由”,个别本地的干部也是如此。

        张纯章走后,吕炳奎、邱生凡命 张服膺带领4连剩下的人。这真是“赶鸭子上架”, 张服膺回忆说“我又不能不挑这担子。我没有军事常识,只在学校时受过童子军操练。不过4连的成分比之过去纯洁了、好管了。我勉强带着出操,喊口令,队前“训训话”。因为缺乏民主管理教育部队的思想和经验,外冈游击队那时还存有某些打骂战士的军阀残余行为。有个战士偷吃了老百姓的东西,我就集合全连,令人打了他的屁股。据张维群回忆,3分队一战士的机枪走火,打死了战士。分队长钱士英下令打了他的屁股,再关禁闭。直到和“江抗”会师后,干部受到官兵平等的教育,这种偶尔发生的打骂战士行为再也没有发生过”。

        外冈游击队化整为零后,日军没有动静。后来由吕炳奎率领,集中到娄塘东整训。不久,部队返回外冈游击区。那天傍晚,江祖培指挥部队通过葛隆镇南的锡沪公路。4连是后卫,刚过公路,1辆日军辎重汽车从南面驰来。江祖培命令4连在公路西侧卧下,等车开近时突然向敌开火,打了许多子弹,把汽车打得开不动了。押车的鬼子乘夜色潜河逃走。在汽车旁我们缴到1支三八枪。我们又剪断了军用电话线,迅速转移到远处宿营。

        中共江苏省委决定加强外冈游击队的领导,壮大抗日武装,派来党员李裕民(后名李森)、沈青(后名沈进),建立党的组织,领导外冈抗日游击区的军队、地方工作。从此,外冈游击队纳入中共绝对领导之下。党又从上海动员了一批青年来。祝德新(后名祝德胜)等一批文化骨干就是这时候来的。他们的到来改变了外冈游击队农民占绝对多数的组织成分,提高了部队的政治、文化素质。部队文化生活也大为活跃。祝德新教唱抗战歌曲《游击队之歌》、《大刀进行曲》等,歌声响彻军营。起初,大家还唱过《国共合作进行曲》,歌词中有什么:“国民党和共产党现在已站在一条线。它们贡献了全部力量,一齐奔向抗日的战场……”显然对国民党和国共合作抗战诚意估计过高,太天真了!直到邓敬烈、陆麟勋等的投敌阴谋暴露之后,大家再也不唱这歌了。

        1939年4月,部队整编为3个分队。4连编为3分队,钱士英为分队长(以后由司务长瞿宗贤代理分队长),政治指导员沈青,文化教员高逸萍。7月1日长泾战斗中,3分队打得很英勇,损失较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7:53: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uan1398 于 2013-11-4 19:42 编辑

    二、首战消灭方泰土匪

         1938年清明前的一天,方泰方面来了四五个土匪,敲诈杨甸一家普通农民。自卫队的群众立即带枪赶到,一下把他们打跑了。从此,杨甸与方泰土匪翻了脸,杨甸地区民众自卫队的名气也出去了。群众情绪很高,枪支越买越多,土匪更不敢来了。
        1938年7、8月间,方泰土匪毛林生部借故要来洗劫杨甸。吕炳奎动员各村日夜防守。土匪终未敢来。为保卫杨甸消除匪患,群众一致要求干脆把这股土匪干掉。吕炳奎也同意打,但考虑虽人多武器多,毕竟没有打过仗,不能单独去打,就要求邓敬烈出兵。是在一个夜晚共同行动的。邓敬烈的特务营停在方泰东南一两公里处,作为后备队。民众自卫队担任主攻。由于事前已作了侦察,地形和敌情都很熟悉,拂晓时突袭毛林生的老巢,一下就把毛林生等11个匪首一起抓到了。他的匪部驻前村,听到枪响,全吓跑了。这次战斗中,首先冲进毛宅的钱阿大、朱友生等人大部分是庄凤来第一分队的人。生平第一仗就打了个漂亮的胜仗,大家非常高兴。大家押着俘虏回来,半道上遇到邓敬烈。他令把11个匪首全部交给他处理。吕炳奎以为邓可以将毛处决。结果,邓敬烈勾结谈思源同毛林生谈判,得到十几挺机枪、80余支步枪、几千元钞票后,就把他们放了。
        几天后知道了这个情况。大家非常气愤。自卫队的处境从此将更加困难。这次事件使吕炳奎彻底认识了这帮家伙,对国民党也完全失去了信心。群众也纷纷要求组织脱产的抗日武装队伍。觉得只有这条路才有前途。但经费无着是大问题,以前搞不脱产的群众武装就没有这个困难。以杨甸群众与方泰匪部已完全对立、今后再动员群众参战非常困难为由,向邓敬烈提出了组织部队的要求。邓为了拉住杨甸这股力量,同意由他供给经费,吕炳奎自己组织武装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