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252827 回复:16 发表于 2013-10-15 19:22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19:22: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嘉定教育界人物选介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龚继章(1925-1969)江苏海门人,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先后就读于“能仁”,“启秀”,“海门”等初级中学。民国32年,赴江西,考入国立玉山中学。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师专。1949年8月毕业,分配至嘉定县立中学(今嘉定县第一中学)。任三部主任兼教化学。1951年改任总务主任兼生物老师。1955年,在兴建作教室的“和平楼”时,作为教务主任,精心策划,精打细算,力求为国家节省开支,即时在暑假中,也不休息,每天去工地检查督促。
    1954年8月,任生物教研组长,为了加强直观教学,亲自剥制鸟,兔,羊等动物标本和许多昆虫标本,积极搞好生物实验室工作,充实生物实验室内容,教得生物,学得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他还协同兄弟学校的生物教师钻研教材教法,举行校际观摩。
    他爱教育事业,又爱学生。1957年,兼任高一(2)班班主任工作,深入班级,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循循善诱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学到真本领,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他知道班上有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生活困难,冬天衣着单薄时,自己花钱买了卫生衣裤送去,为了改善该生的生活,一方面向学生领导作了反映,又想方设法把当时学校里的一头母绵羊给孤儿学生分养,饲养后生下小羊留下,或和学校对方,老母羊仍归学校。
    1958年开始勤工俭学,他把学校建议并获得同意,把生物教研组创办的园地,扩大为农场,成为生物学实验的基地,为了办好农场,他以农场为家,与农场职工卷起裤脚一起劳动,还规划农场蓝图,研究作物生长规律,制定师生劳动计划,为提高作物栽培技术,他带领学生三访水稻状元陈永康和徐行棉花高产能手,是年,师生在农场栽培的农产品硕大的成果连同附存图片说明的10幅版面,先后在上海,北京举办的《中学生勤工俭学成果展览会》上展出,1960年11月,龚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者,6月赴北京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10月11日《文汇报》头版以《嘉一中师生以农为荣,以农为乐》为题,报道该校和龚的先进事迹。
    1965年,调上海市半农半读师范学校,任农基教研组组长,为改进教学以及研究如何改造盐碱地而竭尽心力,曾多次去大丰农场取经,引进适合于在改造盐碱地上栽植的品种进行试种。“文化大革命”中,他横遭迫害,含冤去世。1979年3月,上海市教育局为他平反昭雪。并举行隆重追悼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23 10:34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17
    发表于 2017-5-22 14:1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10 22:29
  • 签到天数: 150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6
    发表于 2016-6-15 12:3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4-1 15:50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15
    发表于 2014-10-29 12:16:33 | 只看该作者
    teenager80 发表于 2013-10-30 13:22
    说到教育,中医教育是否也算呢?
           吕炳奎(1914-2003),上海嘉定人,十五岁初中毕业,拜嘉定县名医 ...


         司长为部下面的”司局“级,吕炳奎享副部级医疗待遇。沪剧”芦荡火种“中陈天民”开方授计“那场戏就是根据吕炳奎的经历创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4-2 23:19
  • 签到天数: 20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4
    发表于 2014-3-11 20:18:57 | 只看该作者

    不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9 09:24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13
    发表于 2014-3-11 17:17:48 该帖发布自手机版:wap.jiading.com | 只看该作者
    chinaspirite 发表于 2013-10-23 21:02
    百年大计,教育第一

    支清海知道吗?

    点评

    不认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1 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2-17 13:47
  • 签到天数: 45 天

    [LV.5]常住居民I

    12
    发表于 2013-10-30 13:22:46 | 只看该作者
    说到教育,中医教育是否也算呢?
           吕炳奎(1914-2003),上海嘉定人,十五岁初中毕业,拜嘉定县名医汪志仁为师,勤奋刻苦,十九岁即挂牌应诊,不久便成了方圆几十里有口皆碑的年轻名医。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血气方刚的吕炳奎弃医从戎,毅然投身抗日队伍。他于1938年变卖家产组织嘉定外冈游击队,是当时上海郊县三支抗日武装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之后还领导苏北海防纵队,曾缴获了敌人一艘坦克登陆艇,成为解放军历史上拥有的第一艘现代舰艇。
          吕炳奎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并留下了腿部的残疾。现代京剧《沙家浜》和电影《51号兵站》就是根据他的经历创编的。
           新中国成立后,吕炳奎又重返医林,担任了江苏省卫生厅厅长兼党委书记。江苏省率先组建了全国第一所中医院和中医师资进修学校。在省委书记推举和老中医的极力要求下,吕炳奎亲自挂帅,出任校长。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中医人才,编写了全国第一部中医系列教材。1956年,吕炳奎受命出任卫生部第一任中医司司长,成了中医界的最高领导,被广大中医同仁亲切地称为“中医司令”。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刮起了一股歧视、排斥中医的歪风,面对这股歪风,吕司令拍案而起,奋起抗击,慷慨陈辞,据理力争,英勇地保卫中医国粹,保卫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珍贵的历史遗产,立下了不朽之功。1958年,吕炳奎主持起草了《关于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总结报告》,毛泽东主席在报告上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标志着吕司令领导指挥的“中医保卫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吕炳奎自1933年悬壶,迄今60余年,门生遍四海,桃李满天下。一生救人无数,以医术精湛、医德高尚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治疗温病、肾病、肝病和疑难病,在理论和临床方面均有独到的建树。1984年,为致力推进民办中医药的发展,不顾晚年高龄体弱的他创办了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并建立分校34所,培养了3万多名中医人才,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自胡军编著《生死判官誰來當》

    题外:发现嘉定是个和中医蛮有缘的地方,上面说到的吕老,是新中国卫生部第一任中医司长,感觉应该是副部级吧,主管中医。而目前卫生部主管中医的副部长也是嘉定人,希望嘉定的医疗水平能越来越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09:48:25 | 只看该作者
    chinaspirite 发表于 2013-10-23 21:02
    百年大计,教育第一

    现在教育产业化了,读书无用论又泛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4-2 23:19
  • 签到天数: 20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发表于 2013-10-23 21:02:36 | 只看该作者
    百年大计,教育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19:2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10-15 19:22 编辑

    陈奉璋(1902~1974) 名熙瑞.娄塘镇人。幼时在娄塘两等小学读书。民国9年(1920),考入江苏省立第四中学读书,时值“五四”运动爆发.波及全国.他积极参加学校的宣传工作,读完中学,又于上海私立大同大学攻读英语,1924年修科毕业。后又在家研读政治,经济学等类书籍。1926年,任嘉定县立女子职业中学校长。第二年,该校并入嘉定县立初级中学。由潘指行推荐,任该校校长。他在该校工作岗位一直服务到1952年调至安亭中学止。期间学校因日军侵略曾两度停办,两度复校。“一二八”之后,校舍、设备均遭破坏。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学校停办,举家避难沪上,1939年,入上海晓光中学当总务主任兼历史教员。又在东亚中学兼课。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成为孤岛,遂离职返回娄塘闲居。1945年2月应葛石熊之请,合力筹办娄塘私立初级中光中学。垫出开办费银元50枚。并将参与经营的娄塘教育实业社房屋划出一部分作为校舍。任校长兼英语教员。抗战胜利后,辞去中光中学校长职务,复任县立初级中学校长。
    复校后,因校舍遭受战事破坏,向在沪经商致富的校友宣宝濂募捐,得黄金300两,兴建大礼堂,取名“锦生堂”。解放前夕,陈奉璋任校长时,掩护过不少进步人士,由她亲自安排在学校任教。
    解放后,他任嘉定县第一~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又被聘为政协委员。因病,他退职返乡,每逢政协开会,不顾寒暑体弱,参加会议,晚年生活在上海,义务为居委失学青年教学,又担任老年之家读报员。直到1974年10月26日逝世。
    他对英语造旨甚深,抗战前,县立初级中学校友办的刊物《雁》他翻译的世界名著《简爱》,他的零星著作,散见于抗战前的嘉定各出版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