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572 回复:7
发表于 2002-8-30 21:0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行乞者
The beggars
和朋友正在繁荣的和食堂毫无至二的西式快餐店吃饭。才坐定,边上突然传来一个老妇的声音:“你们一块钱有么?一块钱,就一块钱。”
我和朋友都有些惊愕的转头看着她。她的衣着很整洁,容貌也是标准的“奶奶脸”,如果她的表情不是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她一定是和蔼可亲的。
然而问题在于她没有“不是”,反倒是真像的有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似的,用不容辩驳的口吻,向我们提出这个问题。
当时我只是在思忖她要这一块钱做什么,如果不是我朋友的动作过快的话,我想我接下去就会向她提出这个疑问。然而我的朋友已经拿出了一个硬币,交给她。
哦喝,她拿到硬币后,收回手的动作之敏捷,仿佛就像触了电。她把硬币丢入另一只手拎着的一个塑料袋里,传来一串碰击声。我和朋友的目光也被吸引了过去,才看明白那只塑料袋里面装的都是矿泉水的瓶子——最近一次听说这种瓶子的单价是每个5分钱,不知如今可有涨否——然后她就走了,居然没有一声谢谢。
我和朋友都明白怎么回事了。我们相识一笑,无奈的摇摇头。老妇则转到了下一个桌子,亘古不变的问话:“你们一块钱有么?一块钱,就一块钱。”
我不得不承认这一句问话时十分有效的,所定的价位也十分的精当,配合上她这一副长者的姿态,一般人如果首次遇到通常会身不由己的去掏钱。也难怪她不说谢谢,如此一把年纪,要转这么多桌子,力气上自然能省则省。虽然这本质是一种乞丐行为,但是较之一小时之前遇到的那个所谓聋哑人的手段,毕竟要高明的多。
加上所谓二字,是因为我无法确定她是否真的是聋哑人。她来向我兜售毫无使用价值可言的东西。这个方法的创始人我认为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因为施行者已经表明自己是聋哑人,那么被行为的对象将无法用惯用的语言进行逃避或者反击。不过这行为的行乞成分太明显了,遇到习惯了行乞的人,譬如我,就无效了。
只是这人一样衣冠楚楚,在纠缠我无效之后,居然还给了我一个鄙薄的鬼脸。
从小到大,行乞者见过不少,却也见证着他们的发展进化历程。最早见到的行乞者,衣衫褴褛,形容猥琐,有时候还附带断手断脚,着实让人可怜,也着实让人讨厌,公车上的司机都会赶他们。那个时候我年纪小,没有经济支配权,故而虽然满心同情,也无法表达。后来人大了,身边能带钱了,却听得了不少诸如装扮之类的不利于行乞者的传闻,有些甚至夸张到,行乞者可以靠要来的钱买房子雇佣人。呜呼,行乞者曾被唤作“要饭的”,若照如上所言,岂不变成“要房的”了?这些话无论其真假,总是严重的破坏了行乞者在我心中的形象,于是后来看到他们,脑子就两个字在转悠:骗子!故而往往对他们怒目而视。
印象中我只给过一次钱,那次亦是一个老妇,穿的肮脏破烂,而我裤袋里正好有不知哪里来的一毛钱。当时我所得到的只是几个很职业化点头。
中学年间,我每日要轮渡,于是得以在渡船上看到了行乞者的第一次进化。那是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学年纪的孩子,只消船一开,那老人便开始拉起一个不知名的乐器,而那孩童就和着引吭高歌。之吵闹,之难听,宛若魔音蚀骨,媲美鬼嚎穿心。更糟糕的是所有听众都被囿在渡船之上,周围则是滔滔的江水,躲无可躲,避无可避,唯有同受苦共患难。记得有一次边上有两位打趣道,这小孩子中气倒是蛮足的。
我不知道这种扰乱人的心神的行为能为他们要到多少钱。或许他们此举一方面在于给自己安慰——我是靠劳动挣的钱,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人们因看到这小孩儿声嘶力竭而动恻隐之心吧。
只是这依然没有摆脱依靠“可怜”的路子。
市场经济体制下,贫富差距被拉大了,但是人民的绝对物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这话不假,行乞者的改变就是证明。近年来,也就是中国上海经济形势一派大好的这几年,我不时的会由于各种原因到一些繁华地带如人民广场转转。在那些地方我一次也没有遇到过衣衫褴褛的行乞者,却有的是衣冠楚楚的所谓花商,之讨厌,真的像苍蝇一般直绕着你转,而且分散于各个角角落落,让你无可遁形。不过被它们招惹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必须带着一个异性的同龄人。
它们对于人类心理的拿捏真是恰到好处。它们会过来强塞给目标对象中的雄性两支所谓玫瑰,然后雄性会很尴尬,雌性也会很尴尬,虽然这两种尴尬无论其来源还是性质都不尽相同。我想说这种以所谓爱情作为行乞手段的想法和行为简直就是万恶,而且它们在行动失败之后往往会对目标对象施下恶毒的诅咒。说实话看着那些在太阳底下晒了半晌焉焉的所谓玫瑰,我很有把这些行乞者狂殴在市前的欲望。
然而这一步进化的确很有效。以我不完全统计的结果来看,这种行乞行为成功的概率和收益远大于传统的可怜行乞模式。
而今次遇到的老妇人,我想是行乞者们的第三次进化了。如此堂而皇之,如此明码实价,如此寡廉鲜耻,这在行乞历史上应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行乞发展的里程碑,它很可能标志着广大行乞者在经过曲折的探索,历经无数的磨难之后,终于发现了一条正确的属于自己的道路,今后芸芸众行乞者将跨入一个历史的新纪元。
以前看过关于外国乞丐的文章,说是在英国这种欧洲发达国家,乞丐也是很体面的。衣着整洁,带着礼帽,一般就站在某个广场的喷泉边上,前面方一个容器,然后就等着,不说话,不做什么动作,更不会唱什么所谓歌。他看上去不像乞丐,但是人人知道他是乞丐,想给的便给,不给的也不会有麻烦,一天下来收益也能不错。由此我想,在中国的一些最接近欧洲的城市如上海之类的,行乞者们如此这般进化下去,会不会在某一天,它们拿着一个容器来到你的面前,胸前挂一块牌子,上书:xxx(姓名)无声行乞者,目标xxx元,定额x元,请主动投币,自备零钱,不设零找…… |
|
|
|
|
|
|
|
如果说行乞也算是一个职业,
那么中国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和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
|
|
|
|
|
|
|
唉……你的经历不过是自己吃点亏而已,可是……
曾经有一次,我们学校有几十个日本学生来玩,我同学带着几位逛嘉定镇,结果几个衣衫褴褛的小乞丐上前讨钱!
我同学是给也不好,不给也不好,尴尬之情实难想象。
虽说行乞也算是一个职业,虽说行乞国国都有,虽说乞丐在中国历史悠久,还有所谓的“丐帮”之传说,但这实在有损中国人形象!  |
|
|
|
|
|
|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02-8-29 22:23:27
|
只看该作者
下午3点想到要写的,4点写完的。一个小时的随笔。如果要在这点时间内改风格,恐怕困难得很了……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3-9 13:44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曾经听老师说过一种高级行乞
行乞者在他人百年好和之际
放上几个鞭炮,说上一堆让人欣喜讨好的话
然后手一伸,表明来意
多半都会成功
毕竟谁都不想让如此的良辰美景出现一丝遗憾的
如此下来
看来要小康确实不是问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