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寻香客 于 2012-8-1 15:37 编辑
第一次看到“入殓师”三个字,是在日本导演TAKITA YOUJIROU(泷田洋二郎)于2008年出品的一部同名电影《入殓师》,这部影片引发了我浓郁的好奇心。
“殓”,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殓”,把死人装入棺材。“入殓师”,顾名思义,就是替死者美容、入棺的职业。
和死亡有关的东西,通常会和可怕的黑暗、腐臭、蛆虫以及莫名的恐惧联在一起,有人居然克服了这些情绪上的抵制,并把它作为自己的职业,这令我十分好奇,如同20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到鲁迅的散文集那部取名叫《坟》的所带来的好奇心。就这样,带着这种对于有些神秘的另类职业的窥视欲,我走进了这部影片。
导演主题立意很高,影片一开始便以高雅的音乐艺术,这一能与世人心灵直接沟通的途径加以切入,仿佛向人们诉说:我们可以优雅地活,也可以优雅地死;谁也无法回避死亡,然尔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对待死亡。
影片自始自终以一种含蕴、内敛很有节制的情感节奏娓娓述来。很意外,关于死亡,以及活着的人们对于死亡的处理方式,一直到影片结束,留给我这个欣赏者的,并没与黑暗、恐惧笼罩在一起,相反,却与影中人因思透了生命的质朴与厚实,继而产生的那种温情、美好结合在一起了。
当彼此间因会心一笑的刹那理解而流下泪水时,有种超越了死亡的人性大爱在影片中四处弥漫。
如果电影除审美之外的另一社会职责是教育的话,那么这部影片通过导演富有人情味的场景诠释,男主角本木雅弘的深情演绎,扮演精神导师的山崎努简约而又意味深长的质朴言行,广末凉子那份温柔而体贴的善解人意,都使影片以一种正面而健康的基调,促使人们反思着生命的生与死,反思着人生的生活意义。
影片最后,当男主角含着热泪为他的父亲庄严地行使着一个入殓师的职责时,电影似乎又将拉远了的情感收回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死亡,关乎我们身边的每个人,请珍惜善待还在我们身边的每个人!
电影是人们梦想的一种理想再现,自然可以浪漫而唯美。 现实生活中的入殓师,也许日本社会对于这个职业的尊重、理解,会让入殓师这一职业于其它职业一样普通地存在着,而在有着几千年神话、鬼怪文化作背景中国,死亡通常仍与黑暗联系在一起。和死亡沾边的事或人,通常也被列为晦气、不祥的事。我想在中国从事入殓师一职的人们,首先从心态上,他们就得学会坚强,学会容忍那些尚未开化的职业成见吧?特别是那些女入殓师,说不定,就会落得没人可嫁的结局,谁知道呢。
有次从《南方周末》上读及一文章,内容恰好有关入殓师,其中一片段让人深记,说中国某学院开有殡仪专业课程,结果同一学院上学的学生经过该学院殡仪专业楼时,宁愿绕道而行;更有甚者,某英语教师十分忌讳殡仪专业的学生选修她的课程。一帮有着高度文明修养的人群尚且对“死”事忌讳到如此夸张程度,也就大略可以概述中国社会对于入殓师一职的识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