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923 回复:2 发表于 2009-12-5 07:04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2-27 14:2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8:1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海派(上海滩)理解上海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海派(上海滩)理解上海
         海滩很开阔。在这开阔的海滩上建立着一个非凡的城市。她扎跟在田园文化的土壤里,枝叶享受着西方阳光的普照,开着属于自己奇异的花朵,她便是上海。上海有上海的文化。她就是众人所知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是由上海人创造的。当然这个上海人是有标准的,那就是他身上必须有上海味,上海味能把你和别的省市人分开。没有上海味的上海人是不被上海人认可地,尽管你在上海出生,并待了几十年能说一口标准的上海话也没用。同理外地人能和上海味心心相印也是被上海人认可的。要知道上海味就必须先知道上海和上海人是怎么来的。
         上海作为现代化的都市应该是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以后、1843年11月7日正式开埠,在短短地20年里上海的外贸出口超过了广州占全国的总额的一半,9年以后占63%广州13%,当时的后起之秀香港也被称“小上海”。上海的高速发展需要人和知识,当然本土的人是远远不能胜任的,因为他们固守着田园文化。移民就成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切的说上海是个移民的城市,他们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湖北、山东等临近省份,国外有英、美、法、日、饿、德、意、比、葡、奥、捷克、波兰、印度、丹麦、西班牙等国。其中有社会名流、文化精英、前卫战士和革命先驱等等。他们的文化在这里融合后,去了糟粕取了其精华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海派文化)所以海派文化决不是上海本土文化,既然不是本土文化,那所谓的上海人也决不是世代居住在上海的乡下人,它是江苏、浙江、安徽等临近省份的移民,这些在外地人眼里是分不出来的,在他们眼里则统统都算(上海人)海派了,当然这时的上海人,不管是乡下人还是移居的人都通通吵起“啊拉上海话”把自己和外省市的人隔开,注意,上海话决不是土话,(上海周边或浦东和崇明的)它只能是新型语言,它是移民创造的。它只能是属于上海某个市区区域的
    许多稍微了解上海的人都能从人群中辨认出上海人,因为他们身上有上海味,你能敏感地闻到感觉到。如站有站样,坐有坐的样子,身上干净、衣服笔挺、走路有风度和气质,不大声喧哗。如果是一群男女在一起的时候,你一定是能看见男性的绅士风度和女性的柔和结合的天衣无缝。上海味是金钱带来的吗?不是,是学来的吗?也不是,是本土具有的吗?更不是。它是上海人(确切的说是移民,江苏、浙江、安徽等临近省份,)经过几代人提取精华慢慢煲出来的。你再有钱买不到,你再有知识不一定学的会,它是上海的环境渗透到你身体里后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一股气质。更是你在懂得了自身的价值和环境背后的共识产生的行为和思维。所以,当一个落后的地方,开始变的文明和懂得自身价值并尊重他人时。它一定是被海派文化俘虏,而他她们多少也具有点上海味。
    上海男性理想的化的女子形象就是《马路天使》里女主角周旋,这不仅仅是因为她说话的声音象个嗲妹妹,更重要的是她的身材和行为都符合上海男人择偶的口味。故,作为一个上海男人我会微笑的对她说;“美丽不打折,满意一百分”。接着是邓丽君,从内心对她说:“味道好极了。”在上海男性眼里最尴尬的便是当今的红歌手韩红了。有这样一个尴尬地笑话。在OK厅男友对正在大唱《天路》的女朋友说:“浓阀要唱了,含红格声音勿墨屋汇,参谗到急净来”意思是说(你不要唱了,韩红的声音你没学会,身材快要一样了)这种说法只有上海人才能体会它的尴尬和含义,外地人是体会不到的顶多只是当作笑话来听。嗲、是每一个上海女人必修课程,不嗲的女人是脱离群体的,是孤立的,在更多的时候被看作外地人或乡下人,到极限时就变成了老虎,前面还要加个“雌”字。嗲、是女人的武器。因为上海男人吃嗲。能吃到什么程度?有这样的一件交通事故可以说明。在马路上两车相撞(追尾)前车男子一脸怒气的走出驾驶室看着车尾(,还好只是撞坏了车灯)。后车的驾驶室里走出小姑娘先开口说::“不好意思噢——,我那能会撞着侬格啦。”男人心想:废话。侬撞着我了,还要问我那能撞着我?但看见她没有一点狡辩的意思,也承认是她撞了自己,于是也发不了火了地说:“那能撞要问侬格呀。”小姑娘又问:“格么,格么。。。。。。。撞坏脱阀啦?”男人笑出来了:“尾灯也被侬撞下来了,还问撞坏脱了阀,”小姑娘又说:“格么,要赔阀啦?”“阿吆,算了算了,算我倒霉。下趟开车当心点。”小姑娘第一句话恰恰是:“不好意思,噢——”后面还加个噢——,接着遍是一系列的呀,啦,阀,等等,行为和语气配合的恰到好处,正是这些的表达。嗲的男人骨头酥掉没有方向了,嗲地男人吃不消自认倒霉,倒霉的不是被汽车撞了,而是被一个嗲妹妹撞了,还白撞了。所以上海男人吃嗲。如果撞车的是一个难看的女性也不会发嗲,结果一定要赔。再想一下,难看的女性还发嗲的话,你说结果怎样,也不要赔了,那个男子吓得逃走了,因为他碰到怪物了。所以上海男人也是懂嗲的,这就要求女性从自身的要求来把握嗲的尺寸和度。这个尺寸和度很难把握。就如同维纳斯的艺术品一样,多一刀和少一刀,深一点和浅一点都不好看。嗲,是上海女人的一个品牌,是独有的内敛的性格,是温和的接人待物,是适合而止,是维护自己的淑女形象。嗲不是作,嗲了过头就变成了作。我在咖啡吧看见男友约女友时这样说:“我们出去跳舞吧,”女的说:“太热了哦,”“那唱歌去吧”“太吵了呀”“那看电影吧”“太闷哎”男友无法理解她的用意,但还是尽力去解题,最后的答案是无解,男友只好独自走了,其实那女友3个“太”字出了问题。它的含义是“不”字。而且“不”的不到位。嗲需要有基础,没基础的嗲给人的感受是怪物,如腰身象柏油桶,踏鼻子小眼睛黑皮肤,说话还嗲声嗲气,一再强调自己很嗲。上海男人会汗毛竖起来对她说:“啊啦吃不消侬,啊啦躲地特”(我怕你,我走了)或干脆2字,嘿——宁——(恐——怖——)。一个女人让男人感到恐怖她不孤单吗?更多的时候连自己的女性朋友都不太愿意和她在一起,她不孤立吗?所以上海的女性一定要把自己打扮的时髦,使人眼前有一亮的感觉,这种感觉必须赋有内涵,而不是当今年轻人讲的个性,他们的个性不具有上海味(海派)(是不是当今大量外地移民文化影响了青年一代)因为上海是不会追随任何田园文化的,上海就是上海,上海是追求自我的城市,简单的一句话,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上海男人不太会娶一个传统型的贤妻良母做妻子的,她没有嗲味和自我的主见,切记,自我主见是上海男性普遍对女性的尊重、平等为前提下产生的,这样的妻子必须是有能力的有内涵的,她不同于妻管严。上海男人也不太会找窈窕淑女做恋人的,窈窕是什么?是身材高大匀称,上海人说的,“长脚螺丝”这种女性一办都在1.70以上或更高再加上高根鞋。想一下男性应是多高?1.90以上!姚明足够了,我们可不行,我们喜欢的是小巧玲珑的身材,有淑女的性格还要加个会嗲和有自我主见。所以上海的女人是难做的。有个上海女人,她家境很好是书香门第,本人学历又高涵养又好,可她还是感到自己不象个上海女人。问她为什么,只是回答一句话:“做女人难,做上海女人更难。”的确上海女人难做,按我个人的看法,上海男人才是真正难做的,包括上海本土的人。只有真正了解上海的人才知道的。这里有一点要阐明一下。当女人没有文化。社会没有文明时。男人只需要权和势,只需要霸王条款就可以占有女人,(奴隶、和封建社会)当女人有了文化,社会有了文明时,她们是不愿意被强权玩弄的,只希望自己被绅士深爱并享受家庭的温暖和浪漫。(上世纪50、——80年代)当女人有了文化,社会以经济基础为文明,她们便知道了“嗲”和某些生理机能是独有价值。(改革开发以后)切记这里不光指上海女人,外地女人要嫁上海人时要得更多。有这样一句话(生命诚可贵,爱情嫁更高,若为金钱故,两者皆可抛)为什么会这样呢?太贫穷了。人就是这样,越得不到的一有条件就越拼命要,(女性的第二次投胎)反之也就无所谓了。上海男人的辛苦也在于此,有具话说(有家的男人真幸福,养家的男人真辛苦)。如果上海男人造就了女性的“嗲”,那么上海女人就应该为她们塑造男性的噱头(花功)负责,你见过皮肤黝黑,肌肉发达,满脸胡须说话象打雷的男人花女人吗?上海女人送你2字,嘿宁(恐怖)或干脆象躲辟怪兽一样逃跑了。差不多每个上海男人都知道,上海女人吃花功,会花的男人当然是风度偏偏、细皮嫩肉、干干净净、能说会道、体贴入微远离暴力的。(这些行为恰恰是母亲给自己孩子塑造的。同时把自己的丈夫打扮的象个大男孩。)接着便是自己的硬实力(钱)这一点城市里和农村是一样的。城里人希望找个好工作,能有个好报酬,农村里想买个好价钱,能多赚点钱。他们有这样一句口头禅。(要票子、造房子、娶娘子、养儿子、翘辫子)翘辫子就是死掉了。更有趣的是他们把女人说成(格这女人)乡下土话(这只女人)猪也是用同样的词(格这猪猡)意思可想而知,故上海文化不是田园文化也不是上海本土文化。只能是移民创造的海派文化。“嗲”和“花”也是移民特有的。随着土地被大量征用,田园文化以失去了它的辉煌,许多人摆脱了土地对他们的约束,临近的海派风刮进了他们的体内,他们也变了。
    上海人是靠脑子吃饭的,所以精明是我们衡量人的标准。(如果你有足的够精明的话,就能在上海一展伸手)它代表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小气、自私、对人不够热情。你见过在谈生意时不讨价还价,不斤斤计较、不小气、不自私、对人热情的吗?你都知道是傻瓜还要求别人这样做?他其不是比你更傻吗!上海人是不会在乎外地人怎么说的,最后外地人还是败了下风,他们败的不服气,他们会说:“一个有钱有能力的上海人看不起我们可以理解,可为什么一个没钱没能力的上海人也看不起我们”他们不能理解。这主要还是文化、经济、和区域上的优势。上海是文化和经济最发达的地方这是公认的,区域性很多人就不怎么能理解,这还要从滩说起,滩是开阔的它能容纳各方人,它不在乎你是怎样来的,更不会在乎你怎样走的。它只在乎你怎样在竞争中能生存下来,能生存下来的才是精英。在那人人都自危的时代生存是很难的,就如同自然界的进化一样,这些移民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年就彻底改变了自己,在这竞争中男女都一样,(这也是上海女知青能在边远地区被认可为女强人的原因,)他们懂得尊重女子,他们是被强逼的迫不得已的,内心是痛苦的,所以他们会特别保护爱护自己的区域。要爱护和保护就需要与众不同,他们进化的语言不同,行为不同,思维不同,他们自然特看不起不精明的人。同时变的生存能力极强。那些说上海人走出上海就无法生活的人肯定是自危。如果这些是上海人区域优势的话,那,每一个外地人都可以说自己的家乡和文化比别人的更有区域优势,的确。没有那个人会说自己的家乡不好的。陕西的民歌好听吗?的确好听,那是岁月留给他们的精华。山东文化浑厚吗?的确,那里有孔子等名人。黄山的风景美丽吗?。。。。。。当他们在喋喋不休争论自己家乡优点时,上海人却拿起了手术刀公开对着自己最痛处下手,如,我们的住房挤还没有卫生间,我们的绿化不好只有一双脚的面积,我们的苏州河很臭,包括外地人对上海人善意的批评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努力改掉。比起那些只知道争说自己家乡好的外地人来说,他们是没有什么区域的优越性可言。因为他们决不敢承认自己包括自己生活的区域不好的,他们虚伪,落后,同时固执。(这里还要说明,上海也有这样的人,)现在的上海住房大了。绿化多了。苏州河也不臭了。这些都是上海的人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他们牺牲了两代人的效益。(买一套一般的房子需要两代人的积余)这种大手笔在很多地方是没人敢做的,所以,上海人弹去自身的污垢迈着大步走向美好的未来。上海还是上海,他决不会跟随别人,在乎别人,他是追求自我完善的。她追求的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天地行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2-12-16 23: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沙发
    发表于 2009-12-2 12:44:49 | 只看该作者
    阿拉上海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09-12-5 07:04:37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张师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