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3865 回复:7 发表于 2011-4-3 15:32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21:2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格理论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人格理论
  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向人们靠拢,同人们对抗,和人们疏远来克服自己的不安全,无人爱和没有价值的感觉。这些步骤产生了顺从、攻击和孤高冷漠的神经症解决方法。健康的人在这三个方向运转自如,而强迫症的人则被迫去顺从,抗争,游离,也不管这些行动是否合适。
  对于行为模式,和个性特点,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情意丛;对于正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观念;对于人性、人的价值和人的状况,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一套信仰。每一种方法都涉及到同命运进行的一大笔交易。在这笔交易中,执行这一解决方法的,要求理应得到回报。
  在每一个防御策略中,基本焦虑涉及到的每一种感情受到了过分夸大:顺从法中的无助,攻击法中的敌意,孤高冷漠法中的疏远。在不利情况下,强迫症的人为了获得某种完整感,强调了其中一个步骤,即:十分顺从,或特别攻击以及完全冷漠。
  其他倾向(顺从中的攻击,攻击中的冷漠等等综合防御策略)继续存在,但却是在无意识中运作,表露的方式隐秘、迂回。这些步骤之间的冲突并没有得到解决,而是转入地下。由于某种原因,这些隐秘的倾向浮出表面,我们就会经历严重的心理动荡。压抑随之产生。
  接下来,我们将主要研究一下这些单独的解决方法。

一、顺从或谦卑型
  目的:获得爱,赞许以及支持。
  童年:常常在别人的阴影下长大。或许是一个受到偏爱的兄弟姐妹,一个漂亮的母亲,一个专横的父亲。他们通过自我服从般的衷心来追求爱和保护。或许在某一时刻有一种反抗精神,但是对爱的需求占了上风,使他们变得顺从。
  成人:依靠更强大的人,团体或者宗教。
表现方式:通过寻求与人为善,表现爱心,自我谦卑和软弱无力来迎合依附别人。
倾向:受严重抑制,很少坚持自己的权利,很少自我保护举动。自责,内疚。受虐。
  信仰:颂扬受苦。
  交易:如果自己慷慨大方,充满爱心,避开骄傲,不追求自己的利益或荣耀,那么自己就会得到命运和他人的善待。如果交易没有得到承兑,就会感到绝望。会认为自己错了,转而求助于超越人类理解的某个更高正义,譬如宗教。
  顺从或谦卑型的人身上,各种攻击性倾向受到强烈压抑。因为体验攻击或者将他们释放出来,就会与自己行善的需求发生强烈的冲突,极大地危及自己寻求爱、保护和赞许的完整战略。
  常常迷上与自己对立、专横、扩张的人。他们的“自私自利、野心、冷漠、不择手段”和“行事手段”也许在自己的意识之中加以谴责,但私下里却大加赞赏。和这种人结合,使自己“不必拥有人生,却间接地操控人生。”不过,这种关系一旦破灭,就会感到严重幻灭,极度绝望。

二,        傲慢报复型
  扩张类型有三种:自我陶醉、追求完美、攻击或傲慢报复。

  1,攻击或傲慢报复型
  目的:控制
  童年:有个特别痛苦的童年。经历了一个硬化过程,以便能够生存下来。作为孩子,也许会做出一些可怜而无用的努力,想赢得人们的同情、兴趣或爱心,但最终却放弃了一切软弱的需求。这样一来,他们就没有动力去讨好别人,而是随意地发泄他们的痛苦和不满。他们梦想成为伟大的英雄,领导者和科学家。
  成人:无法容忍任何人拥有更多知识,或更多成就,行驶更多权利。他们得降低对手的声誉,或将他们打败。受伤时会进行报复,对伤害他们的人施加更大的伤害。在人际交往中,残忍,冷漠,追求剥削别人,智胜别人。谁也不信,避免感情纠葛和依赖,想做到铁石心肠,将一切感情流露视作过分感伤。
  表现方式:施虐。想奴役别人,利用他们的感情,挫败他们,诋毁他们和羞辱他们。一种对他们自身伤害的报复方式,对人生的空虚和无用感所产生的一种回应。
别人的幸福令他们恼火,如果他们无法幸福,为什么别人会那么幸福呢?傲慢报复型的人应该践踏别人的欢乐,因为如果他们像他一样受到打击和贬愚,他的痛苦就会减轻,因为他感到自己再也不是唯一一个受难的人了。任何顺从的态度都会与他们的整个生活结构不容,动摇它的基础。他们需要抗击他们的温柔情感。
  信仰:无情地追求自我利益是最高法则。体贴、同情、忠诚、无私都被轻蔑地视作软弱的象征,是通往荣耀的约束。那些珍视这些特性的人是些自讨剥削的傻子。深信如果他们像打仗一样忠于他们的人生事业,使自己不受传统道德或自身顺从倾向的诱惑,他们就能达到他们的目标。
  有时也会被顺从谦卑的人吸引,因为这些人顺从、可塑,而且他们自己也有饱受压抑的谦卑倾向。如果主要方法崩溃,那么强大的谦卑倾向就会出现。

2,        自我陶醉型
  目的:追求控制
  童年:同傲慢报复型受到的辱骂不同,是个常常受到宠爱和羡慕的孩子。他们的天赋超出常人,而且很容易就出了名。在早期经验中,没有‘与别人的愿望和意志产生健康的摩擦’,导致了这种不完全人格的出现。和攻击者的目标:‘想通过成就向他们的诋毁者证明他们的优势’不同,自我陶醉的人是要维持他们童年时代接受的那种优越感。
  成人:追求通过自我羡慕和行驶魅力来控制生活。自我意识中没有怀疑,他就是基督,就是命运的主宰,擅于靠表现感情、献媚、恩惠和帮助期待羡慕,或对受到的忠诚做出回报来迷住别人。他的不安全感表现为会不停地讲述他的功勋或他的杰出性格,并需要羡慕和忠诚来不停地证实自己对自己的评估。
  行为:利用人们。似乎不在乎违约、不忠、欠债和欺骗。感觉自己有权享受一切特权,期望得到别人无条件的爱,无论自己是如何践踏他们的权利。
  鄙视日常生活的卑微活动,幻想快速而有魅力的成就。避免持续地努力去注重细节问题,如果遇到阻力,很快就失去兴趣。作为保全面子的一种方法,一旦幻想破灭,则马上放弃野心。并对自己说,如果自己真的决定进行尝试,就一定能完成。
  信仰:期待好运。
  交易:如果他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自我夸大的要求,生活就一定会给予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表面乐观,可是生活根本就不可能满足他们的期待,于是在他们软弱的时候,他们觉得生活充满了悲剧性的矛盾。

3,        追求完美型
  目的:追求优越感
  童年:如果满足不了父母的期望,他们就不得不感到卑微或内疚。但是一旦实现了这种期望,他们就会超越责备,获得一种优越感。他们通过这样的成功,获得一种施虐狂似地满足,因为这向别人表明,“他们是多么的愚蠢,无用,可鄙”。他们想从一贯的高度,充满义愤地打击别人,给别人施加他们的父母施加给他们的同样的伤害。
  成人:他们无论道德还是智力标准都很高,因而瞧不起别人。很容易内疚,且把此看做一种美德,因为这证明了他们对道德要求也十分敏感。如果分析家指出他们的自我反责过分夸大,他们就会觉得分析家水平不高。跟自我陶醉的人不同,追求完美的人工作努力,过分注意细节。追求整个生活完美无缺的卓越性,会减少他们的焦虑,使他们感觉优于别人,并给他们一种控制命运的快感。
  行为:既然他们追求的是无法实现的东西,那么追求完美的人就必须找出方法来为他们的失败极其后果进行辩护。将标准与现实等同起来,坚持认为别人也可以达到他们的标准,如果达不到,他们就会受到鄙视。将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别人产生了对少数优秀者的羡慕,使他们对大多数人采取批评或恩赐的姿态。
  交易:基于一个合法的世界秩序观:‘因为他公平、正直、尽职,因此他有权得到别人和整个生活的合理待遇。这种一贯的正义信念给了他一种控制感。成功并不想自我陶醉者那样靠运气,也不像傲慢报复者那样靠精明、天赋和无情,而是一种美德的证明。
  不幸的是,他可能并非真的拥有美德,或者说世界并不公正。于是他的心理生存基础就受到动摇,整个世界解释体系就被否定。设想出可怕的无助前景。如果他认识到自己造成的错误或失败,谦卑的倾向和自我憎恨就会涌现出来。

三,        无奈或孤高冷漠型
  目的:自由,独立
  童年:有个受束缚的童年。无法进行公开反叛。他们因为别人的需求而被威胁,被要求顺从。他们靠退隐来应付这些场面。同别人在感情上隔开一段距离后,他们再也不想要爱,也不想进行斗争。这帮助他们保存了自己的个性。但这需要他们撤回一切需要别人才能实现的愿望和需求,这使得他们大伤元气,并伤害到自己的方向感。
  他们想单独呆着,不抱期望,也不屈从于任何约束。他们想随心所欲,但是既然他们已经同自发的欲望疏远,那么他们的自由也就十分空虚。这是一种受到抑制的自由,而不是一种实现自我的自由。他们渴望自由的形式是渴求宁静,这意味着免却一切烦恼,不快或心烦意乱。
  成人:不屑追求尘世的功名,十分厌恶努力。他们强烈需要优越性,通常以恩赐的心态看待他们的同伴,通过想象来实现自己的报复。自己自足,限制欲望。为了避免依赖环境,努力克制内心渴求,知足常乐。采取无所谓态度,以此来保护自己,免遭挫折。
  行为:不仅逃避别人,也逃避自己。寻求隐私,压抑、否认自己的感情。放弃积极的生活,以旁观者的姿态看待自己、别人。为减少他们的弱点,他们相信,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最好都不要许愿或期待什么。
交易:如果他们无求于别人,他们就不会感到烦恼;如果他们什么也不谋求,他们就不会失败,如果他们对人生期望很少,他们就不会失望。

  在我们以上的研究当中,采取任何一种主要解决方法的人,他们的童年经历都很典型,但是大多数孩子们的经历都是一种复合体,于是采用的防御也是一种复合体。

理想形象:

  为了补偿自我憎恨和不足的感觉,个体们借助于他们的想象,创造出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形象。
  谦卑者的理想形象是一个可爱特点的复合体,诸如,无私、善良、慷慨、谦卑、圣洁、高贵和同情。
  傲慢报复型的人将自己看做是一切事件的主宰,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坚强,更现实。
  自我陶醉型的人将自己看作是先知和人类的救星,拥有无限的力量,不用努力,就可以获得辉煌的成就。
  追求完美的人将自己看作正直的楷模,他们在整个生活准则中十分卓越,完美无缺。
  孤高冷漠或无奈者的理想形象是一个自给自足,独立自主,沉默寡言,摒弃一切欲望和禁欲主义的复合体。
  自我四种形象:
  真正的自我:以一套生物学禀性为基础,要想实现这种自我,就需要有利的环境。
  理想的自我:是一种想象中的创造,自我为是,不切实际。
  遭鄙视的自我:软弱无用,与现实不符。
  现实中的自我:一个人的真实存在,一种强壮和软弱、健康和神经症的混合体。
  理想形象成形后,个体就开始寻找荣耀。
  对于许多人来说,追求荣耀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这给了他们迫切渴求的意义感和优越感。如果他们感到对荣耀的追求决不会成功,他们就会感到压抑或绝望。他们激烈地阻止一切侵犯他们虚构的辉煌的举动,就是死也不愿意自己的梦破碎。对荣耀的追求,是一件‘私人宗教’。荣耀包括有组织的宗教、各种形式的团体身份、战争和军事服务,还有各种形式的竞争、荣耀和等级安排。
  理想形象的创造不仅产生对荣耀的追求,还产生对自尊系统的整个现象结构的追求。
  我们对我们的理想自我的特点深感自豪,在这种自豪的基础上,对别人也提出了‘神经症似的要求’。一旦这个世界没有尊重我们的要求,或我们没有尽到责任,那么我们就会成为遭受鄙视的自我,经历痛苦的自我憎恨。
  实现我们理想形象的需求使我们对自己施加了严格的要求和禁忌,这种现象,称为‘责任的暴君’。
  责任的功能就是将自己转变成理想的自我。责任的运作前提是一个人不应该有,或者说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责任的特点是他们的强制性,对可行性的忽视,对精神法则的无动于衷以及依靠意志力来实现自我,依靠想象来否定失败。
  我们经常将自己的责任感觉为对别人的期待,将自己的自我憎恨感觉为对别人的拒绝,将自己的自我批评感觉为对别人的不公正判断。我们期待别人实现我们的责任,如果我们自己做不到,我们就会将怒火发泄到他们身上。
  这些责任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它们根本就不现实:我们应该爱每一个人,我们应该永不犯错,我们应该永远胜利,我们应该永不靠人,如此等等。
  理想形象的另一个产物是‘神经症要求’。这种要求不切实际,以自我为中心,具有报复性。他们不经努力就要求得到结果,并自认的特殊或优越为基础,否认因果世界,满脑子都是魔力般的期待。
  与命运交易:如果我们尊重责任,我们的要求就会得到尊重,我们的方法就会奏效,我们的理想自我观就会得到证实。
  神经症似的自尊:是追求荣耀这一过程的顶峰及其固有形式。它用一种对理想自我特点的自豪,对各种要求的成功维护以及内心支配的高贵性和严肃性来取代现实中的自信和自尊。由于自尊将各种解决方法中的强迫性行为变成了美德,因此,任何事都可以成为自尊的来源。
  自尊是一种相当重要的防御手段,但是由于它是以幻觉和自我欺骗为基础,因此它增加了我们的脆弱性。对自尊的威胁产生了焦虑和敌意;它的崩溃产生了自我轻蔑。我们特别容易产生羞愧感(当我们违背了我们自己的自尊时)和羞辱感(当别人违背了我们的自尊时)。我们对羞愧的反应是自我憎恨,对羞辱反应是报复性的敌对行动。
  恢复自尊的手段:1,报复。2,扭曲,诸如忘却令人羞辱的片段,否认责任,指责别人和修饰。使用幽默来使原本难以忍受的羞愧变得不再痛苦。3,回避。不做尝试,限制愿望和活动,拒绝卷入一切严肃的追求或关系等来保护我们的自尊。
自我憎恨通常是内心防御战略的最终产物,其中每一种战略都倾向于扩大个体的不足感和失败感。自我憎恨主要是理想化的自我对我们“应该”实现但却没有实现的自我所产生的狂怒。
  防御意识的主要手段是外表化,它采取的是积极和消极的形式。
  积极的外表化是努力将自我憎恨向外发泄,反对生活、命运、机构或人类。消极的外表化中憎恨一直是对着自我,但给人的感觉或体验来自外部。
  “自我憎恨或许是人类思维的最大悲剧。人在追求无限和绝对的同时也开始毁了自己。当他与答应给他荣耀的魔鬼签约时,他就得进入地狱——他内心深处的地狱”。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书本中,我们都找不到与以上分类完全对等的人。因为他们都是混合式拥有以上人格。但是,我们一旦了解以上几种特质,我们就可以给人格分类,不仅仅只是抓住他们的个性。








                                                                09.11.1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1-30 10:51
  • 签到天数: 12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09-11-11 22:46:33 | 只看该作者

    恩,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9 13:4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发表于 2009-11-12 13:07:30 | 只看该作者
    人的内心是由许多不同的人格所组成,所以有时候面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在处理的时候态度却完全不同,而面对选择的时候,也会出现矛盾和挣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09-11-12 14:46:57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得好。
        文章使我想起数年前读过的李泽厚的《性格组合论》一书。“文学就是人学。”这句话不知是谁说的,印象极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9-12-10 17:38:55 | 只看该作者
    扩张类型有三种:自我陶醉、追求完美、攻击或傲慢报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2-9-18 19:2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
    发表于 2010-9-1 20:13:06 | 只看该作者
    。。。。。。
           

    此贴由 和平天使 在 2010-09-02 08:58:55 最后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0-12-11 00:36:57 | 只看该作者
    扩张类型有三种:自我陶醉、追求完美、攻击或傲慢报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2-12-16 23: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8
    发表于 2011-4-3 15:32:4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丰庄黄老师 在 2009-11-12 14:46:57  发表
        分析得好。
        文章使我想起数年前读过的李泽厚的《性格组合论》一书...



    好个屁  这不是文章 是研究报告 老师不会看不出这些吧 外国人花几十年心血做出来报告 岂止是你说分析得好 这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