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3975 回复:8 发表于 2010-7-23 10:44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2-12-16 23: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14:5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四种读书方法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四种读书方法  (唐纳德.霍尔)

      不论在什么地方,总会听到这样一种观点,即读书本身是一种令人愉快的事情。书籍出版者、图书管理员——甚至那些作者——,如果他们赞成并提倡这种观点,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观点普遍开始流传开来,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一般来说,人们对读书普遍抱以一种虔诚的看法,但往往没有考虑到读书的目的或者说要读的书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家长常常表扬肯读书的孩子,不管这些孩子读的是《读者文摘》还是《私人侦探》,大人们都表扬他们。电视的出现更增加了人们对于读书的错误译价,因为电视提供了一个普通的替换物。然而,这种虔诚是很愚蠢的,而且读书几乎并不必打台球或者观看“什么是我的拿手好戏”更有修养、更需要智慧或想象力。

      值得探讨的是,读书这种行为本身又是怎样成为具有某种重要价值的行为的,比如是怎样演变成与谈天、散步这种行为直接对立的行为的。多数人能读会写只是最近才出项的现象,而且我认为,为读书镀上这一层金是表明我们祖先要重视读书的遗风。从前,读书识字是社会地位差别的一种标致,即把一小部分人同其余的人区别开来的一种标致。在过去,望子成龙的钿农倒不曾奢望过他们的子女有朝一日能成为教师或者医生,他只幻想他们以后能读会写,并因此而幻想一种崭新的世界将呈现在他们面前,从此他们不必再为了衣、食等一般生活必需品每天在地里劳动十四个小时、每天工作6天了。从另外一个社会阶层来说,有充足的时间读书就意味着读者是身心自由之人,他不必把一天的大部分时间用在谋生上。这种看法渐渐成为了当今男人夸耀他们妻子知书达理的辞令。当他说到自己的妻子对请棋书画感兴趣时,他不仅把艺术纳入在典雅的女性世界范围之内,而且他还要表明,他手头很宽裕,足以使她养尊处优、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读书是一种闲情逸致,因此,它也是表明社会等级的一种象征。当然,对读书抱着虔诚态度的这些理由从未被人们所承认,但它们却在我们对待书籍的态度中反映出来了。读书往往能给人一种斯文的外表。

      在我看来,读书可以例举出四种情况,每一种情况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目的。读书是为了要获得知识信息——这种读书,其目的就是要学会某一种技巧、或者某些诀窍,或者说学会如何去干成某件事情。我们往往就是用这种方法读报纸、或者大部分教科书,或者关于怎样组装自行车这一方面内容的说明书的。掌握了很多这一方面的知识以后,读者就可以学会快速地浏览报纸中的专栏,在关注他所需要的知识信息的同时,对于他无关的东西,诸如句子节奏或者比喻的运用,则可以不加理会。快速阅读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为这种目的而读书,同时训练眼睛迅速浏览专栏。如果我们像读小说或者诗歌那样专心致志地读《纽约时报》,那么我们就没时间再做别的事了,而且我们也会被一些陈词滥调和毫无任何作用的比喻弄得头昏眼花的。快速阅读对于任何一个想知道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或者想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的人来说都是一种需要。思考虽然常常阻碍甚至影响阅读的速度,但思考的必要性往往是由这种阅读材料决定的。

      然而,它和阅读文学作品则和它不是同样一种活动。这就应该换一种读法。严格地说来,如果我们读一部文学名著,我们往往读得很慢,差不多一字不漏。要是我们的嘴唇事实上不在动,那仅仅是懒得动。而我们喉头的肌肉却在动,当我们看到“紧握”这个词时,我们喉部的肌肉也会紧缩在一起。对每句话的音节,我们都记得如此准确,以至于有一段诗行中缺了某个音节,我们往往都能听出来,虽然我们也许不知道我们漏了什么。在散文里,我们要领会节奏韵律,注意听相似的音节。我们还要通过比喻和词的组合记下我们情感的历程。粗制滥造的文学作品往往会阻碍这种注意力,并且令人生厌。而伟大的作家却要对这种关心给予注意。然而只有通过对我们接受语言能力的全面训练,我们才能吸收他们的智慧和想象。这种读书通过听觉来起作用——不过,眼睛要理解纸上的东西,然后把它译成声音——再诉诸声带和理解力。这种读书永远不会快速的,它要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它是一种极大的快乐,这种快乐从感触开始,以我们把这种理解同梦境联系在一起为终止。
    而许许多多的学者读书,往往要把形象化的语言抽象化,有人像哲学家那样慢条斯理地读书,他们好像在读文学作品,其实大部分时间,眼睛不在书本上,而是在思考作品。像这样阅读很可能要把文学作品变成某种非文学属性的东西——也就是说,把一些观念硬堆砌在人物身上或者变成了改装后的哲学。我认为很多文学研究学者就是采取这种方法读书的,其中包括一些名声显赫的教授,其结果,他们往往未能完全领会文学作品,而只注意到一些无关紧要的规律,即那些陈旧的观念。我想起了在大学里上过的一堂有关乔伊斯的课。这门课的期末考试主要要求识别乔伊斯作品的一百多个片断,没段不超过一行。如果你爱好诗歌,曾慢悠悠地读过二、三遍乔伊斯的作品,那你就会发现你全知道。如果你是个文学研究专家,虽然对一连串人物了如指掌,但你很可能会对这类考题感到头痛的。读文学作品要密切关注书上的每句话,永远不要想它是某些观念的体现、可以用别的术语来表达。换言之,哲理作品——更接近数学,与之相对都是抒情诗——它需要动脑筋,正因为这种读书要思考,并且因为读者必须中途暂停下来对某些观念作出评价,所以这种阅读的速度是很慢的。

      然而大部分受到人们赞赏的读书往往既不是要精通文学的,也不是要动脑筋的,而是在精神上起麻醉作用的。小说、传奇故事以及人物传记,这些都是近在眼前的麻醉剂。这些麻醉药品,只要人们不上瘾,就对人没有害处,它不像赌博或者玩玩桥牌那样对人有害,但这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这种读书是家庭主妇和一些工作疲倦的商人暂时的消遣和缓冲,因为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觉已经感到厌倦了,因此想尽可能地避开体验和感觉。好的名著,如果我们认真阅读的话,他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并且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它,好像我们已有了透过种种表象看问题的眼光和能够听见微小声音的听觉。但是通过消遣性的读书,人们只能将名著降至一般通俗小说的水平。我们可以采取消极被动、漫不经心的方式去读《安娜.卡列尼娜》,并且懒洋洋地读下去,这就仿佛我们在读一本忏悔录:“我为了一位伯爵而抛弃了我的丈夫。”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偶尔为了想松弛一下而读书的。这在青少年后期或许更常见,因为这个时期涌现出来了许多读者。我记得我那时的读书就是想逃避学校这个世界,因为我不想去上学。我发明了一个词,给我这种毛病取名为:“书籍嗜眠症”,与嗜眠病相类似。然而过了不久,书籍成为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我对它也就再也不敬而远之了。这种变化并不常见。我认为青少年后期喜欢消遣性的读书说明其某些方面的英语知识的贫乏。而青少年一旦上了大学就会喜欢读书了,他往往专攻英语,因为他无论如何也必须阅读材料。当他在确定职业时,他或许会为了这同一种原因去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然后在研究生院,被培养成一名学者,这是煞费苦心的,也是事与愿违的。然而他发现,他必须撰写论文,并且把它发表以后才能成为一名教授——于是,从这一时期起,他就不再需要消遣性读书了,即使他根本就不喜欢文学也要认真去阅读。除了哲学博士和教授文学的50年光辉的前程,别的他什么也不关心。

      消遣性的读书并没有受到电视的冲击,因为这种读物甚至比情节剧更不真实,这就是说,读者能够有自制力:一旦书中的人物深入到读者的情感中,读者可以停止阅读,要么一目十行,要么加上自己的幻想。电视的麻烦就是要通过屏幕使人对它的剧本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文学常常受到重视,恰恰是因为它与现实有一段距离。有些读者情愿翻翻某个剧本也不愿去看演出。阅读剧本本身往往能够通过某种想象力把剧本搬上舞台。而且还可以使它远离现实生活中的人。这里引用的是维吉尼亚.伍尔芙的一段话,在谈到阅读剧本甚至于看演出的时候,他特别推崇读书这种行为:“读《第十二夜》这个剧本,要是可以在花园里读这本书,而且花园里寂静无声,连苹果落在地上的声音或者风摇曳着树枝所发出的瑟瑟声都能听见,那么《第十二夜》剧本中就有许多可以说的地方了。”在这里,她自己搭了个舞台,上演剧本就叫维吉尼亚.伍尔芙在花园里读《第十二夜》。她的虔诚进而变成了自我陶醉,莎士比亚台词中的绝妙比喻就会变成英国花园里的鲜花,当微风摇曳着树枝,骚动不安的演员们就会渐渐地平静下来。

















    键盘手抄,累死我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16 11:56
  • 签到天数: 68 天

    [LV.6]常住居民II

    沙发
    发表于 2008-7-12 14:59:43 | 只看该作者
    记得读书时看武侠小说比学校的书认真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2-12-16 23: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15:00:50 | 只看该作者
    文森特瓦伦汀

    你丫居然也会跑来这里溜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16 11:56
  • 签到天数: 68 天

    [LV.6]常住居民II

    地板
    发表于 2008-7-12 15:06:45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jiading.com/forum/showpost.php?threadid=885333


    很多地方我都去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8-7-23 14:08:04 | 只看该作者
    占个座,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08-7-26 22:47:34 | 只看该作者
    好书,要反复揣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11-30 19:24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7
    发表于 2008-8-1 10:43:42 | 只看该作者
    上班之后,已经很难再静下心来看书了,便觉得自己面目可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08-8-6 00:14:00 | 只看该作者
    我来乐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0-7-23 10:44:33 | 只看该作者
    www.mt521.com

    呵呵,楼主辛苦了,很受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