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3201 回复:5
发表于 2008-7-4 00:19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8 00:51 |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有人说航母是最不受对方制约的“海上基地”,有人说核潜艇是对付航母的“最佳杀手”,有人说航母和核潜艇更像拳击运动员的左右手,那么是右钩拳厉害还是左钩拳更……
航母是海上军事威慑的战略性力量
航母作为海上最大的作战堡垒,历来被视为国家地位的象征。目前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除中国外均有航母。正是由于航母的特殊作用,一些中小国家为在地区事务乃至世界拥有一定的发言权,也对发展航母表现出强烈的愿望。
航母是进行海上军事威慑的战略性力量。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世界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而海洋强国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强大威慑力和实战力的海上军事力量,尤其是在和平时期其威慑功能更加重要。航母不仅是海上战略性力量,有着强大的威慑力,而且也是可以用于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常规力量。拥有了航母,就可以对海上对手产生强大的威慑效应。
航母还是实施远海和远洋作战的核心力量。建造航母的初衷,即扩大航空兵活动海域范围。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航母不仅是飞机的载体,而且正日益成为海军远海或远洋作战的核心。航母编队可依靠大续航力和舰载机的机动能力,在远海海域夺取制空、制海权。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的海军活动和作战范围呈现出不断延伸的趋势,航母作为远海作战的核心已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海军的认同。
不仅如此,航母的建造正日益成为海军系统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龙头。许多国家海军的系统整体建设始终受到很大限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提纲挈领”的主干兵器。而发展航母在客观上不仅仅要求建设航母及其舰载航空兵本身,而且必须统筹谋划海军其他各兵力的同步发展,因为航母需要与潜艇、巡洋舰、运输舰船以及信息保障力量组成编队的配套发展。可以说,发展航母在一定意义上就等于抓住了海军建设的龙头,它将带动海军力量的全面协调发展。
航母是不受对方制约的“海上基地”
航母作为综合作战平台,可以执行多种作战任务。航母编队作为一个完整的作战整体,既具备锐利的进攻能力,又具有坚固的防御体系。航母编队还有完整的作战功能,可完成防空、反舰、反潜、对岸攻击、两栖作战、反水雷作战、电子战等。此外,航母生命力强、易损性低。
航母的作战任务,不少是核潜艇难以胜任的。例如它能有效地执行探测预警任务。大中型航母上一般都搭载有多架预警机,即使是小型航母也大都载有预警直升机。“尼米兹”级航母上通常载有4~5架E-2C预警机,用于预先发现目标,并作为空中作战指挥中心。该机能够发现460千米远的来袭飞机,270千米远的来袭导弹,能为航母编队提供15分钟以上的预警时间。
航母还可以作为一个庞大、高效的反潜战中心。航母,尤其是大型航母编队的反潜能力是很强的。“尼米兹”级航母编队反潜主要靠攻击型核潜艇,它一般配置在航母前方或主要威胁方向180千米处。此外,航母上装备有6~8架S-3B“北欧海盗”反潜机和8架SH-60B“海鹰”反潜直升机。S-3B是一种长续航力的全天候舰载反潜机,机上可装4枚MK-36空投水雷、4枚MK-82炸弹等。机翼下的弹架可挂SUU/44A照明弹发射器、MK-20集束炸弹,以及火箭弹吊舱、炸弹等。SH-60B反潜直升机装备有雷达、声纳浮标、磁探仪、红外探测设备和电子监视测量系统,以探测潜艇和水面舰艇的威胁,并使用机上的2枚MK-46或MK-50鱼雷以及2枚“企鹅”反舰导弹实施反潜和反舰作战。
航母还是一个“由海向陆”作战中,最可靠、最不受对方制约的“海上基地”,能够提供最前沿、最快捷、最先期的打击。此外,航母也是能够有效投送兵力的前沿平台。
核潜艇在这方面与之相比,就显得颇为逊色。核潜艇大部分时间隐匿航行于水下,而且艇上的武器装备相对比较单一,所能执行的作战任务比较有限,不易控制战略的规模与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海战中,制信息权、制空权、制海权的争夺仍是至关重要的,而在这些方面,核潜艇恰恰没有什么优势。但是,核潜艇却有着航母所不具有的优势,它的隐蔽性、突防性和第二次核打击能力,航母是无法和核潜艇相比的。
攻击型核潜艇是对付航母的“最佳杀手”
核潜艇自服役半个世纪以来,装备性能和作战能力可谓有了天翻地覆的提高。但不管怎么变,核潜艇的隐蔽性、强大核打击威慑力和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在各种武器中是无可企及的,也是非它莫属的。利用深厚海水的有效庇护,核潜艇的出航和长航时的水下游弋,常能躲过对方侦察监视卫星和侦察飞机的搜寻,使对方难以判断和有效防范,从而取得强大的核打击威慑力。这一点也许是航母的“弱项”,因为很多人认为航母本身过于个大体硕,再加上护卫的编队,在海上行动中太招人耳目,容易遭到对方的袭击。而且航母上的自卫武器相对较少,在对方进行饱和攻击时,常常难以招架,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
更重要的是,核潜艇在“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中的生存能力最强,且具备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在“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中,陆基式弹道导弹?穴包括机动式?雪和空基战略导弹的隐蔽性远不如核潜艇,机动性、突防性和续航性等诸多方面也不如核潜艇。陆基式弹道导弹和空基战略导弹的机动装备乃至发射,通常都在对方卫星、预警机、侦察机等的严密监视之下,容易遭到对方的先期打击或抗击。核潜艇则不然,它可以利用全球广阔的海域,机动航行到对方最难以探测、最意想不到的海区,实施隐蔽、突然、报复性的核打击。这一点自然是航母根本无法想像的。
也有人说,攻击型核潜艇是对付航母的“最佳杀手”。虽说迄今没有经过实战检验,但其固有的超常打击威力让人不得不重视。世界上较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均采用了消声瓦、机械减振、七叶大侧斜螺旋桨等消音技术,使得它在水下航行时的噪音极小,很容易融入海洋背景噪音中,常令航母难以探测、跟踪与反击。另外,当今世界各国的攻击型核潜艇均携带大量的潜射反舰导弹和鱼雷,其数量多在20枚以上,攻击力极强。若数艘攻击型潜艇同时从不同的方向接近航母作战群,由于航母自身的防御能力不足,即使只有一两艘突破航母的反潜警戒圈、到达攻击阵位,核潜艇仅凭自身携带的反舰导弹和鱼雷就可对航母展开饱和攻击,使航母无法招架,损失惨重。
航母和核潜艇像拳击运动员的左右手
航母虽然被誉为各国海军的核心和威慑的象征,但也有人认为它是不堪一击的“海上活棺材”。其实,航母本身虽然作战能力很强,但鉴于其体积大、防御手段较差,很容易成为对方打击的重点目标。因此,航母要想确保安全,就需要有各种舰艇及众多舰载机为它“护航保驾”。不过话又说回来,任何武器装备要想完全不遭对方攻击是不可能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易损性,而在于相对易损性。航母自二战之后,除了各类事故或处置不当遭到毁坏外,还没有出现遭到攻击而导致严重毁沉的战例。即使在战火激烈的二战中,航母的损失也只有41艘,而潜艇则高达1165艘。这一数字自然不能简单地得出“潜艇比航母易损”的结论,因为二战期间核潜艇尚没有问世,常规动力潜艇的隐蔽性、续航力和攻击性要比前者相差甚远。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无疑,航母和核潜艇两种力量都很重要,威力也都很强。它们更像拳击运动员的左右手,任何一只都不可偏废,也无法替代,只不过右钩拳用得更频繁,打击力度看似更狠罢了。航母在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海上军事行动中,将比核潜艇运用场合更多一些、担负的任务更全一些,但核潜艇的功能,航母并不能完全代替。
|
|
|
|
|
|
|
|
差不多,航母主要用来对陆地发动攻击,但其隐蔽性差,需要大开销来组成航母战斗群。
核潜艇也主要用来对地发功攻击和用鱼雷对水面舰艇发动攻击,但区别航母的是,核潜艇对于陆地的常规攻击无法和航母相提并论,但它的优点是平时开销少,隐蔽性高。
所以,钱多就用航母,钱少就用核潜艇。 |
|
|
|
|
|
|
|
这个特点在红警2里体现的很明显。一个航母编队得配多少东西啊,浩浩荡荡,攻击力强,钱也贵 |
|
|
|
|
|
|
|
看一下你就知道谁厉害了
一艘“俄亥俄”级核潜艇上携带的24枚导弹、336个分弹头,可以在半小时内摧毁对方200-300个大中型城市或重要的战略目标。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6-4-6 22:29 |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