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3359 回复:2
发表于 2007-9-18 09:09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简论《塞瑟岛之旅》
□王亚平
下午空闲的时间,我看完了安哲罗普罗斯的电影--《塞瑟岛之旅》。
我买的这套安氏导演套装中所收录的十二部电影,断断续续看了两年才算大致看完,除了那部《尤利西斯生命之旅》外,说实话我能看得进去的也只有这部《塞瑟岛之旅》了。这和我自己的局限有关,有些作品能不能看得进去,能不能和其中的思想情感有共鸣,其实也要看机缘,这和一个人的经历,学识,感受力都有关系,这一切又都是可变的。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因素,就是文化的差异。不要轻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差异,我们之所以不喜欢这部电影而喜欢那部电影,之所以喜欢这个导演而不喜欢那个导演,并不全是审美口味的原因。
由于上述的原因,我时常感到下笔解读一部电影的困难,但是人性又都是共通的,我之所以能超越历史文化的差异而对《塞瑟岛之旅》有共鸣,是因为那些对我们来说共通的主题,比如个人如何失去了他的家园而踏上漂流之旅?而他站在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的节点之上何去何从?
一个被放逐在俄国的老人回到他在希腊的家乡,见了阔别经年的妻子,儿子,女儿,此时家乡整个村庄要被卖给一家开发公司了,老人却拒不肯签字卖地,因而引发其他想要卖地的村民的不满,所以警察部门决定再一次放逐他,但是因为老人无国籍的流民身份,亦对是否上回俄国的船不置可否,所以警察部门只好暂时把老人放到海上的一块浮铁上等待上级的“进一步指示”,晚上,老人的妻子也上了浮铁,第二天早上老人解开拴浮铁的绳子,夫妇俩就在海上漂泊而去。这是电影的大致内容,对于老人之前的身份,我们只能从现在的只言片语上来猜测他大概是一个革命者,参过军,被判过刑,被流放后,还被地方政府判为名义上的死刑,也就是说,对他的祖国希腊来说,这个人已经不存在了,他失去了他的身份。但是对个人来说,老人存在的印记却一直被铭刻在心,他有个一直等他的妻子,三个儿女,以及一颗爱故土的心。
影片以儿子的角度来展开叙述,我猜测儿子大概是个电影导演,因为在影片开始时,儿子走过一个房间,里面很显然是在挑选演员,一大群老人正在轮流上前说一句“是我!”,接着,儿子走出房间进入一个酒吧,又被一个卖薰衣草的老人所吸引,他跟着老人来到港口,那里出现了他的妹妹,两人就迎接从轮船上下来的父亲,父亲面对迎上来的儿女,第一句话说的就是:“是我!”那正是卖薰衣草的老人,故事从这里方才开始。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电影导演,他正在筹拍一部电影,需要挑选一位主要演员,即父亲的角色,导演突然被一个卖薰衣草的老人所吸引,认为他就是父亲这个角色,于是,导演自己就直接进入了剧情当中。所以,我们可以把后来的叙事作为导演心中正在构思的电影,而这一切后面的叙述人(导演)又是谁呢?如此诡异的叙事,其实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诚实的作品无非就是作者内心的表达,所谓叙事也无非就是作者内心的镜像,作者心中的漂流感,作者对家国的热爱和忧虑,就如同老人在故园屋中用“口哨”所表达的一句:“祖国,我何时才能重返你的怀抱?”
令人动容的部分,是年迈的老人回到故园,那个村庄已经被遗弃,人们只是为了卖掉它才又一次回到这里,土地都已荒芜,房子也已破败不堪,知交故友大多都已被埋在了黄土下面,影片是很沉默的,我们只能从老人疲惫的体态,神色上面来感受他内心的波动,当村民召开大会要一一签名卖掉土地时,老人亦是不置一词地拿起锄头耕作早已荒芜的土地,这个象征性的举动破坏了签字仪式,更引发村长的愤怒,于是新仇旧恨都涌上心头,他站在老人的家园外面宣布老人早已死亡,那张登载了老人被判了四次死刑的报纸时刻揣在他的怀里,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是一个被流放多年的老人独自一人维护早已荒芜的土地?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甚至欲弃之而后快。第二,村长是谁?他的权威此时在何处?我只能做出自己的判断:老人为什么被放逐,原因语焉不详,这却引发我们思考,为什么偏偏是最热爱那块土地的人反而最早失去了土地?他与他的国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村长是政权的代表,当那块他们所不爱的土地荒芜之后,只剩下被遗弃的故园和老去的躯体,革命者已经无从颠覆,新兴的是更巨大的力量,这力量催着要把一切都变卖:“如果有可能,他们甚至可以把天空都卖掉。”
在码头的场景,显得过于冗长,目的显然是要表达那种无力,那种人在国家机器面前的束手无策,老人的儿女,朋友就那么在码头的空间来回奔忙着,但没有一点办法解救站在海上的老人,因为他已经没有国籍,也没有权利站在希腊的国土上,下着大雨,古稀老人瘦弱的身体站在雨中,海上雾气弥漫,那种无奈,孤独,束手无策的氛围令人揪心,而此刻站在岸上的警察却仍然守着自己“公务员”的立场,等待“上级的命令”,荒诞的事实就那么摆在了面前,一个热爱故土的老人,却无法在他的国家生存,甚至没有权利站在祖国的土地之上,这是影片最为严厉的质问和批判,何为国境?何为界线?当它和具体的人的生存自由相冲突的时候,界线的存在岂不是荒谬的吗?
保证秩序和安全的规则,到头来却限制和扼杀了个人,这个矛盾是深刻的,面对这个荒诞的现实,老人和他的妻子选择了永远的自我放逐,希望,爱,家园,彻底被留在记忆里面,因为这个世界已经容纳不了。而父亲的因子又被儿子继承下来,儿子的儿子亦称父亲的名,这个循环往复的圈套无止境的继续下去,就如安哲罗普罗斯的那些360度缓缓移动的镜头一般。
-于皂河
07.7.26
![]()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5-6-26 14:31 |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