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667 回复:1
发表于 2006-10-29 13:03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4-7-18 08:12 |
---|
签到天数: 60 天 [LV.6]常住居民I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世界涌动单身女性潮
2006年9月1日,中国首发《女性生活蓝皮书》,未婚女性被曝幸福感指数相当高;
半个月前,“广东省人口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宣布,广东进入第四次单身潮;
在最近公布的一组人口普查数据中,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突破百万。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有关“单身”的报道层出不穷。就在记者为这一话题感到兴奋时,本报驻外记者相继从美国、法国、日本和香港发来相关报道,其内容更加鲜明突出――与其说是一个“单身潮”汹涌的时代来临了,不如说是“单身女性潮”开始涌动了。从被动单身到主动选择单身,女性成了“主力军”。
香港女单身族: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不结婚
华夏经纬网4月8日讯:据中新网报道,香港有70多万未婚、离婚、或丧失配偶的单身女性,当中不乏月入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单身女贵族,身价过亿的富婆、富姐,叱咤官场的女中尧舜,慕煞世人的娱乐明星等。为什么香港有这么多单身女贵族?这群人生万花筒中的女单身一族又是如何看待人生、看待婚姻、看待两性生活呢?
26万人月薪过万元
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是香港女单身一族的特点。
根据二○○三年统计处的统计数字显示,香港680多万人口中,18至60岁从未结过婚的女性,高达65万3千4百多人,另有18至60岁无配偶(未婚生育)、离婚或配偶过世而与子女同住的单身女性(香港称此类女性为单亲女性)4万9千8百多人,合共70多万人,占人口的10.2%,而北京、上海则只有2.5%(二○○二年统计,北京、上海1,200万总人口中30-50岁单身女性各有30万)。
在这70多万单身女性中,接受过大专及大学预科教育的高达35万多人,占总人数的50%,更有5万多人前往欧、美、澳等大学接受过英语联邦教育,许多还拿到了硕士及博士学位。而受过高中及初中教育的有28万人,未受过教育的只有4,500人,不足一百五十分之一,这部分人绝大多数来自广东及福建的农村。换言之,在多达70多万单身女性中绝大多数受过中等以上教育,可见香港的单身女性文化程度相对较邻近地区为高。
从单身女性的职业分布来看,亦体现出其文化水准优势。其中从事文职白领工作的共有36万多人,占总就业人口46万多人的78.26%。其中,任经理以上的行政人员有2万7千多人;任职律师、医生、会计师、工程师、教师等专业及辅助专业的人员有15万多人;任职普通文员的有18万多人,其余10多万分别从事百货零售、旅游饮食等服务业,以及工艺、园艺、机器操作、生产装配及非技术工作等。
在一般国家与地区的受薪人士中,女性收入往往低过男士一族,但在香港,男女收入却不相伯仲,单身女性更不例外。在46万多名单身女性打工一族中,月薪过万元者有26万多人,月入5,000元至9,999元者有17万人,而不足5,000元者只有3万2千人。可见香港女单身一族富人多。
从居住条件看,70万单身女性中,有三分之一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屋,这部分人以单亲家庭为主,远低于整体的二分之一。有五分之一租房住,自置物业者高达29万多人,显示女单身一族具较高的经济能力。
除了学历高,收入高,年龄高也是女单身一族的一大特点。据统计,香港单身女性的平均年龄为41岁,高过内地的36岁及国际平均39岁的水平。
高官、名人不乏单身女
无论是内地抑或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常听到“争取男女平等”、“争取妇女权益”等口号,在香港虽然也有一些妇女团体举办“争取妇女权益”的活动,但许多市民并不认同香港的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或有被社会歧视的不平等现象,尤其是单身女士一族。
根据统计数字显示,香港单身女性的就业率远高于周边地区。而在政府的公务员中,单身女性公务员所占整个单身女性数字的比例也高过单身男性。而单身女高官在香港特区政府中的比例与地位更享誉于整个国际政坛。如位居第四把交椅的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原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交通运输及环保署署长廖秀冬,有香港工联铁娘子之称的立法会议员陈婉娴及立法会议员蔡素玉、何秀兰,前议员陆恭蕙等都是单身红英尧舜。政坛如此,商界及其它界别的单身女中精英一样矫勇天下,拥有300亿元身价,财产相当于英国女皇5倍的香港第一女富商龚如心女士亦是其中一个。其实身价过亿的商界单身女性在香港多不枚举,如香港水饺皇后臧健和女士、航空餐皇后伍淑清、饼食皇后李超群,以及商界靓女蒋丽云等。就连当选为国际现代杰出女性,与伊朗的伊巴迪、瑞士的德尔莲特、荷李活名星安琪莲祖列齐名,世界首名征服“三极”(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的香港女探险家李乐诗也是一名单身女性。
有人说,香港文化娱乐圈的人十有八、九是单身男女。此话未免有夸大之嫌,但细数之下,确也不无道理。象被世人称为超级大美人的李嘉欣、关之琳、张曼玉、刘嘉玲、温碧霞等,一代歌后邓丽君、徐小凤、梅艳芳等,金牌司仪沈殿霞、朱蕙珊,歌、影、视三栖名星汪明荃、薛家燕等无一不是单身女贵族。至于歌星中的单身女性更数不胜数,如王菲、郑秀文、陈惠琳、杨千嬅、张柏芝、容祖儿以及新秀何韵诗、Twins等无一不是形单影只。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名花名草不嫁不娶,以保神秘与吸引力之身者,已成时髦之风,此风其实早在八十年代已经从美国荷李活吹来香港,近年更愈吹愈烈,简直成了潮流,逐渐演变成“单身正常,结婚反常”这样一种情势。虽然没有人做过详细统计,但粗略估计,吃娱乐圈饭的人,尤其是一、二线演员,单身女性大概占四成左右,而且年龄有老化的趋势。
“妈妈的婚姻令我对结婚没有信心”
阿芳虽然已过而立之年,但依然是快乐的单身女。问到相貌端丽、收入丰厚的她为什么不结婚生仔时,阿芳望望笔者,犹有戒忌的说:“我6岁那年,随母亲与3岁的弟弟来香港与爸爸团聚。我妈妈同爸爸是经过同乡介绍认识在福建乡下结的婚,来到香港后,妈妈才知道爸爸是个三行工人,根本不是什么公司的经理,而且嗜赌如命。我妈妈本来是个中学老师,自小有自己的抱负与理想,但是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妈妈一不懂广东话,二不谙英语,已近四十的人只好在一家电子厂做装配工。妈妈那时非常辛苦,早上5点就起床给我们做早餐,然后返工。晚上8点多才拖着紧张疲劳十多个钟头的身子回到租住的小屋,接着便是给我们煮饭、洗衣,等到冲完凉上床入睡,常常是半夜1点多钟,还要应付爸爸的纠缠。而深受客家人大男人主义家庭教育的爸爸回到家里什么都不干,要么是打开电视机看赛马,要么是坐在电视机前面一边抽烟一边喝酒,根本不理会我同弟弟的存在与感受,有时我们将电视调到我们喜欢看的节目,他就二话不说调回到他喜欢的频道,我们如稍有不从,便遭他拳打脚踢。”
说到这里,阿芳擦了擦眼泪望着母亲的遗像接着说:“妈妈那时真的好辛苦,由于夜晚休息不好,白天便没有精神,常常一边干活儿一边打瞌睡,为了不让老板看到自己有困意,她就用牙咬自己的嘴唇,用工作用的螺丝批扎自己的手或大腿,所以我们经常见到妈妈的手上,腿上有血瘀印。其实,妈妈最苦的还不是工作与操持家务的苦,而是受爸爸的气与欺。我爸爸没有正面本事,但吃喝嫖赌样样能。他经常去澳门赌,赢了钱就买烟买酒吃喝嫖,输了钱就回到家问妈妈要,妈妈辛苦一个月才赚6千多元,还要养一头家,就算有点储蓄也不能给一个赌鬼去输呀,所以经常听到爸爸与妈妈吵架,因为拿不到钱,性格暴燥的爸爸就抓住妈妈的头发打,妈妈经常被爸爸打得鼻青脸肿。有一次妈妈被爸爸踢到下体出血,我抱住妈妈一边哭一边问妈妈:‘可怜的妈妈呀,你为什么要结婚,要嫁人,要生我们呀?’从那时起,我就发誓永远不结婚,不嫁人。因为妈妈的婚姻令我对结婚已经没有了信心。”
“你有过男朋友吗?”笔者问。
“我是个正常的女人,当然也遇到过异性的吸引,我也曾经接受过男人的爱,但我一旦发现对方对我不好或有大男人的派头,我就即刻同他分手,我不能够重蹈妈妈的覆辙,我有自己的事业,干吗非要仰男人的鼻息,受男人的气?!”
“我被男人骗怕了”
阿苓中学时期就到英国读书。她在伯明翰大学法学院就读时,认识了同修法律,来自爱尔兰叫大卫的一名男同学。该名爱尔兰人不仅相貌堂堂,而且极具绅士风度,每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都表现得十分出色,对她呵护备至,令在场的人投来一道道羡慕的眼光,就这样,在一次沙滩阳光浴后,她经受不住夕阳那温柔的爱抚与爱尔兰男子的甜言蜜语,将贞操给了他。
大学毕业后,为了与男朋友共筑爱巢,她留在了英国,在伦敦一间著名的律师楼当律师。有一天晚上,大卫正在卫生间冲凉,突然电话铃响了,阿苓接了电话。对方是个女人,要求大卫接电话,并问她是谁,当阿苓说出自己是大卫的女朋友时,对方表现诧意并告诉阿苓她是大卫的妻子,大卫已经是一个女儿的父亲。放下电话,阿苓的心很痛,但她没有向大卫发难,她清楚,为了追求一个爱尔兰的绅士风度,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是个受骗的弱女子,为了不再被骗下去,她“挥一挥手,不留下半点云彩”离开了英国—那个伤心之地,从此再也没踏足过那个她生活学习长达15年的大西洋岛国。
阿苓回到香港后,初初怎么也走不出伤郁的阴影,在父母及家姐的劝导下重拾心情,在中环开了一间律师楼,由于她一心一意经营自己的事业,很快成了香港著名大律师。就在她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又一个男人闯进了她的生活。在业务来往中,她认识了一个上海籍的商人,此人留学美国专攻IT,不仅相貌端庄且气质逼人,是多少妙龄女子梦寐以求的“白马王子”。经过一段接触后,阿苓被这位商人的气质与殷勤所折服,再一次堕入爱河。
“英国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得到爱就会失去一切’。我的经历验证了这句话。我堕入他的爱河之后,就将一切都交给了他,我们不仅共赋同居,很快还有了BB。但想不到恶梦却同时走近了我。金融风暴后的一日,他对我说,香港的生意大缩水,很难做下去,他上海有人,不如打回老家去,但苦于资金不够,希望我能助他一臂之力。当时我已经将他当作未注册的老公,自然应该支持他,于是我将我的几乎全部储蓄1千万元交给了他,并亲自送他到上海。可万万想不到,一年后他竟然在上海又找了一个20岁的小姑娘,并且公开出双入对,后来更给她买了楼住在了一起。我虽然在外国生活了十多年,但对这种忘恩负义、卑鄙无耻的小人行为也难以接受,就这样,我毫不犹豫与他分道扬镳了。”
“那你现在是怎么生活,你有无想过找个真正属于你的丈夫呢?”我问。
“通过两次经历,我被男人骗怕了,我再也不想拍拖,我现在与6岁的儿子一起生活不知多开心。我有事业有钱,我还学会了弹琴喝酒,有时间听听音乐,打打网球极写意,男人能够给我什么?没有男人我更开心。”
单身女士增加冲击社会保障
据学者分析,造成香港单身女士增加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一是香港适婚女士比男性多。根据统计数字显示,二○○二年本港20至44岁的女性比男性多21万人,造成男女比例失调。二是香港女性文化程度高,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不存在“嫁汉吃饭”的依赖思想。三是因为香港女性独立能力强,性格硬朗,男性多喜欢“小鸟依人”而不喜欢“女强人”,便纷纷到内地娶妻,致使许多本地女嫁不出去。四是香港本身是个国际城市,西方与现代人性意识对女性的冲击比较大,加上许多女性都在欧美接受教育,对“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比较薄弱,多认同婚姻只是选择不是必然。五是部分女性来自内地,这部分人大多学历高,样貌好,来港前都有一份较好的职业,但为了追求香港的国际化来到了香港。由于语言、文化、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局限,这部分人想找到一个理想的夫婿都好难,久而久之也就适应单身生活了。
香港大学统计及精算学系高级讲师叶兆辉表示,香港的未婚男女无论是自愿或没有选择,都会增加,将有20%的男女维持单身。这现象对社会和个人福利保障都有深远影响。根据港大老人研究中心的研究,现时60%的年长人士都是依靠家人财政支持维生,其次才依靠工作及社会。但随着单身人士的增加,传统社会的联络模式在照顾老人方面就要重新定位,部分照顾长者的责任就要随着单身男女的增加而转移给政府。另一方面,个人因缺乏家庭照顾,身心健康亦会受到影响,到时政府的责任与负担将会加
美国 女性对自己期望过高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徐红:8月底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年度抽查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15―44岁单身男性与单身女性比例平均为113.15∶100,女性增长势头渐猛。在美国国家房地产代理协会的最新统计中,每5所房子中就有一所为单身女性拥有。
面对女性单身潮,以表现独立、自主的美国女性婚恋观为主题的《欲望都市》剧作者坎迪斯·布什奈尔说:“我们之所以单身,是因为我们想这样。”不过社会学家认为,这种完全独立选择的看法,只能代表一部分美国女性。
他们认为,很多美国女性对自己期许过高,凡事不愿将就。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越来越挑剔,不得不渐渐适应单身。
畅销书作家麦可·古里安坚决反对女性单身潮。他在自己的畅销书《女孩的神奇――发掘女儿的天性》中主张,父母不要过于鼓励女孩的野心,以免导致未来的单身不快。
法国 年龄越大越怕恋爱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唐惠颖:来自欧洲最大的“红娘网”与IFOP市场研究公司共同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法国目前约有250万单身成年人,女性占了一半,其中72%生活在大中城市,大多年龄在30岁以上,52%的人单身时间超过3年。她们有三大特征:
一、注重生活品质,把外表修饰和控制体重看得非常重。
二、年龄越大越怕见人。在18―24岁的单身年轻女性中,25%能被说服去跟异性见面;随着年龄的增长,71%的人会选择周末待在家里或跟朋友在一起;在50岁以上的女性中,只有13%有勇气跟男性约会。
三、面对单身,内心复杂。59%的人认为“自己会长期保持单身,而且会活得很满足”,但36%的人意识到“自己很孤独”。40%的人虽然单身,但不拒绝健康的性生活。
专家们担心,这种被动适应,可能影响法国女性择偶时的判断力。他们再三告诫女性:单身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必然,一旦有爱的信号,一定要及时接收!
日本 女性角色正在改变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杜海玲:最近,一本介绍日本单身女性生活的新书――《失败的狗的嚎叫》在日本社会引起强烈反响。37岁的作者酒井顺子就是一位潇洒的“单身贵族”。她表示,婚姻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单身女性也有很多优势。“有工作和独立生活能力的现代日本女性不想为满脑子旧观念的日本男人洗衣做饭一辈子。”
据日本政府的最新统计,目前日本的单身比例已高居发达国家前列。仅2003年25岁以上女性未婚比例就已高达54%。东京庆应大学经济学家神原英介认为:“日本妇女正在转变角色,从生活的边缘走向中心”。适度拥有这种观念,能帮传统女性摆正婚姻在人生中的位置。
中国香港
本报驻香港特派记者刘韬:香港男女比例为0.92∶1,“女多男少”的社会现实,自然地制造了众多单身女性。根据特区政府公布的数字,在香港15岁以上人口中,单身女性超过134万,大约占女性总人口的43%。
在单身一族中,高学历、高收入是最突出的特点。优裕的生活令婚姻的“保障功能”大降,也让女性的择偶标准大大提高。她们性格硬朗,不愿意“嫁汉吃饭”。
|
|
|
|
|
|
|
|
此帖在2006-10-29 17:50:59由当值管理员锁定
锁定原因:
------------------------
本版不能发表纯转文章
------------------------
如果你有疑问,请先参阅《嘉定都市网管理办法》及版面公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