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3273 回复:4
发表于 2005-12-29 11:47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闲说中国人》,方方、叶兆言等十六人著
|
|
|
|
|
|
|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5-12-28 11:29:15
|
只看该作者
南腔北调,渭水淮风,川江号子衬着吴侬软语,秦腔古韵配上京华烟云。一本“闲书”:《闲说中国人》,为我们复刻了斑斓多姿的神州地域文化。
咱中国够大,省有二十三,族有五十六。咱中国人够多,早有四万万,如今十三亿。把这些性格、文化、民俗习惯各各不同的面孔好好拾缀拾缀,用精妙语言串编起来,成就一番民族大观,一直是文学家、社会学家、民俗学家们的心愿。这不,方方、叶兆言、沈善增等一批国内知名妙笔,扎堆说事儿,围绕着国人百态,没有茶话,却也来了一回漫谈。
说它是“闲书”,一曰:“闲谈”。没有高深枯乏的学术分析,通篇家长里短式的唠瞌,趣味诙谐的文字,读来如此亲近而又平易。
二曰:“闲话”。此书涉及方言部分甚多,却并未依照中国“五大语区”的格局划分,建立起严谨的治学体系,而是由十六位来自不同地域的作者随笔创作,不求窥豹之全斑,只揭冰山一角。
书中拮取了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十六种地方人文: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苏州、广州、海口、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东北、福建、云南。虽未做到面面俱到,省省涵盖,在笔者看来至少还遗漏了川、湘、赣,还有宝岛台湾,但这毕竟不是学术巨典,相信读者也不至过于苛责。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一本供茶余饭后消遣解闷的杂书,那实在是冤杀了这群民俗作家的支支妙笔。说是的闲事儿,话的是俗人儿,但文章格调并不低俗,且具备相当的文学价值。
信手摘录一段书中《皇城子民----北京人》中的华篇:依稀可辨的,是牙齿般狰狞的女墙,已经不像白昼那般高大和坚不可摧;那原本就不开阔的筒子河,骤然显得十分狭窄、模糊......昔日的帝王梦已成镜花水月,可是它所蕴涵着的“墙文化”不仅在宫墙内俳徊,也外延到京都的胡同里、四合院中。“宫墙文化”、“皇城子民”、“北京性格”,精撰的文字下,北京人伟岸略显高傲的形象跃然而出。
至于全国人民一向严打贬斥的“小上海人”,上海作家沈善增上来就是一句:“天下一绝,上海人看不起上海话”,语惊四座的同时,写出了上海人不为人易知的大气。
总之,这是一册值得你花上一周时间,静下心来阅读的好书。所谓“国学”的宏大精义,最初就孕育自这些乡里邻俗之间。 |
|
|
|
|
|
|
|
所谓“国学”的宏大精义,最初就孕育自这些乡里邻俗之间。说的恰当。文章的极好和极坏都在于人情味上,而人情味全都集中在“气韵生动”四字。文章不赖,如案上简牍,自赏也便够了。
此贴由 showmers 在 2005-12-28 13:18:59 最后编辑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4-11-30 19:24 |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