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543 回复:1
发表于 2005-12-15 20:06
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3-1-21 15:56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青少年群体出现“去道德化”倾向
“上世纪末,孩子们都在唱‘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而现在,他们唱得是‘何必问对与错’‘没有谁对谁错’了……”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去道德化”倾向,成人社会的价值观变得虚无飘渺,很多人抱着“只要自己活得开心快活就行,不求其他”的心态工作和生活,并对青少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些青年人无论谈起怎样颜色的话题,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尝试用恶俗搞笑的语言来表达,他们推崇周星驰电影《功夫》里面的无厘头文化,推崇原自台湾等地的KUSO文化(恶搞文化),但对主流文化却持排斥和抵制态度,做事往往依靠自己的感情好恶,而不看重“好错”,“是非”和“善恶”,他们哼唱的流行歌曲歌词的变迁就可以反映他们的心态。
成人应该起到表率作用,不能成为鲁迅批评过的“做戏的虚无党”,如果自己向青少年公开讲的话连自己都不信,却希望能教育好他们,这是不可能的。
成人世界“去道德化”主要表现为三点:首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普遍冷漠,缺乏责任感;其次,报纸、电视和广告等媒体舆论环境宣传不力;再次,成人逐渐习惯于用心里健康教育取代道德教育,学校和家庭道德教育也有不力之处,而我们现在却很少提及。
成人能做好表率,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教育青少年就不成难事。
谢谢大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