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564 回复:0 发表于 2005-10-15 15:38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15:3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画老帖]2003年观晋唐宋元书画国宝(上部)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东晋;王珣 《行草书伯远帖卷》乾隆题:江左风华。乾隆字又不好,又喜到处御笔盖章,无聊而有趣。此帖传为真迹,与《中秋帖》《快意时晴帖》并为“三希”。我觉此帖俊美,如清衫博带之佳公子,无霸气无戾气,当是魏晋风度。其后董邦达之画作就稍逊一些了。
2.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真迹无疑”,乾隆着实可爱。正中有变,有英气而不猖狂,当真是“清劲秀健,古今一人”。
3.唐;孙过庭《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绝品。流水行云,气韵如神。我都要哭了。
4.唐;虞世南《行书摹兰亭序帖卷》见面不如闻名,未见如何,不称心中之意。
5.东晋;佚名《真书曹娥诔词卷》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看不清楚。
6.东晋;王羲之《行书上虞帖卷》是为行草,较兰亭更为飘逸生动,但也非汪洋恣肆,点划间颇有法度。此传为唐人摹本。
7.东晋;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卷》字形不似乃父,更为温缓,然笔意确有乃父之风。亦是唐人摹本。
8.隋;展子虔《游春图卷》沉郁古朴,青山绿水,不在凡境。似绢绣。
9.唐;阎立本《步辇图》做画叙事,两者都达妙境。土蕃使者面目谨严中人如有忧色,仕女仪态端庄而似笑非笑,惟太宗微扬蚕眉、抿嘴轻睨,气定神闲而似有醉意。妙。
10.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卷》唐人风度,怡然慈祥。主仆仕女,慢条斯理,与鹤犬相动静。服饰装扮,描摹极细。无题字。
11.唐;孙位《高逸图卷》刚见仕女,便遇高士,心怀陡开。似汉魏方士装束,神情缥缈,一派仙家风范,真逸士异人也。
12.唐;高闲《草书千字文》草则草矣,未见佳构,似乎后部稍好
13.唐;佚名《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各书并举,错落迷人。
14.五代;杨凝式《草书夏热帖卷》大巧若拙,燥动侵人。其时为周遭若隐若现之琴曲《普安咒》所迷,一燥一安,不复见字矣。
15.唐;韩滉《五牛图卷》工笔如斯,技不下今人,神或尤在今人之上。
16.唐;颜真卿《行书湖州帖卷》行笔之中暗含内劲,回腕扭腰之姿毕现。但不甚喜爱。
17.唐:怀素《草书苦笋帖卷》字不在多,此帖只数字便足矣。极品。无丝毫斧凿痕迹,直不似人为,已超越字之范畴,美到极处。
18.唐;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卷》诗人之笔,意高而形终不如行家。
19.五代;董源《潇湘图卷》自中间向两边拉伸,引无限之空间。云隐而水波不兴,不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流转汹涌,然目极之处又无极,江舟行人皆如我一般,置其中而感天水之辽阔,山云之梦幻。
20.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北苑之风格在于中繁而侧简,眼专注于中间便忽觉四围之无穷。画仅一方,然未画之画自在你我心生耳。绝。
21.五代;董源《夏山图卷》山峦与河洲相起伏、并疏密、分缓急。任取一方皆可成景,细观之则可窥会心之巧设,粗观之则能感葱茏苍郁之古意。较前两幅,此卷紧而繁,尤夏日之多燥意也。
22.五代;徐熙《雪竹图轴》“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奇诡。宛若底片。竹白而劲,映以阴云暮气,图正中天间隐隐天光,极目而视,便忽觉竹宛在身边,人在梦中矣。
23.五代;卫贤《高士图轴(卷式)》“卫贤高士梁伯鸾”举案齐眉,山高林深,人正如斯。
24.北宋;郭熙《幽谷图轴》上空而下隐,枯荣和凸兀,中腹之凹谷与四围之参差尽显其幽。
25.北宋;李成《茂林远轴图卷》一簇簇峰峦由雾中显,直入人心,胸中顿生起伏。非是心旷神怡,却是跌宕难平,心思尽在长望而无心细观。
26.北宋;王诜《烟江叠嶂图卷》奇笔,仙笔。烟笼江面,无招有招,中有青气,两苇隐隐。左首叠嶂,古意盎然,如蓬莱青郁世界,似仙班修身胜境。其轮廓远观之亦如青云一朵,直似飘荡空中无所依托,右角只一湾沙洲,如弯月遥应青云,亦使中间之云水隐然横若丝练,形断而气连。
27.北宋;欧阳修《行书自书诗文稿卷》不错。古人下笔即成书法,出口便是诗文,不若今人之沽名钓誉。
28.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又一幅叙事画,名噪而人多。韩公颇似苏大胡子,人物神态毫无夸张,稍显木讷,眼眉慵懒,笑亦浅笑,为中国人含蓄内敛之道,或所叙事件背后之深沉含义,我不得之。今人喜看人物之动作相貌、衣着故事,惟此图尤甚。然未有参悟遐思者,惟浮躁之风气,平俗之悟性矣。
29.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卷》风格与前作不同,一改飘逸而趋沉静。中间苍松为着力之处,分割左右,宛如两幅景致。村中与村外、画中与画外,亦两重天矣。
30.北宋;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兜率”如刷,英气锋芒令人心折。
31.北宋;司马光《真书宁州帖》毕工毕正,字如其人。
32.北宋;蔡襄《行楷书自书诗帖卷》华贵俊雅,如柔美的姑娘
33.北宋;李公麟《临韦偃放牧图卷》壮观。顿生男儿豪气,只跨马者作文官样多少令人气沮,不过亦不失一种超然逃逸之气,即便不去疆场,信马长奔亦是人生快事。
34.北宋;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佛经无佛气,倒十足了文人气质,别有风味。
35.北宋;黄庭坚《行书小子相帖》素不喜山谷字,然慢慢观之,竟愈来愈觉有味,有味。
36.北宋;苏轼《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苏子妙品,洒脱之中韵味充盈,我最喜欢。
       

       



此贴由 showmers 在 2005-10-15 15:38:10 最后编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