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2581 回复:0 发表于 2005-10-14 13:35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13:3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握红小札:“甄士隐”和“贾雨村”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脂砚斋回前总批曾说:“作者自云:因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于是细按之下,此书字字句句切不可轻易放过,也就接着幻化出当今红学一片真真假假繁荣昌盛的景象来。

    有了“甄士隐”,也就有了脂批,有了旧红学的索引和新红学的考证,于是也就跟着有了几代红学家的皓首穷经之叹,细细推敲之下,无一字无一句不饱含着深意,所谓深意者,包子馒头也。那是用来祭奠五脏庙的饿神,是丝毫不能唐突的。而有了“贾雨村”,也就有了无数的后红楼梦、红楼补梦、红楼圆梦之类的闲书,一时间人人是贾宝玉,满口的卿卿我我,满怀的软玉温香,做尽绛洞花主的春梦。

    孰不知这是个作者惯用的障眼法,所谓的“真事隐”,是要将花红柳绿莺歌燕舞蝶影翩跹一竿子全打过去,只因为那是短暂的,易碎的,是容易缀上蛛丝尘泥的。至于“假语存”,留下的只是镜子上的裂纹,花瓣上的啼渍,一出好戏哐当哐当过后的静止和空白。作者是很熟稔这种文字上的小技巧,他独自把谜底留住了,却又遗下无数次机心,让我们一步紧着一步拆了看,而每走的一步呢,都是午夜梦回世事化尽的一枕清霜。

    这是一个打开的盒子,盒子里没有大人先生们的教训和箴言,只有些吵吵嚷嚷冷冷暖暖平平常常的日子,字字皆为我辈画出一些真真假假的泪痕。陶潜所谓的“三径就荒,松竹犹存”,方知此种伤心并非雪芹一人独有,然而暑往寒来,蜗身于一团软红尘里,我们还用得着猜什么谜去分辨什么真和假吗?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既然痴到极处,味又何必解?烟消火尽之时,人人自息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