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107 回复:4
发表于 2002-5-3 11:09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平庸和中庸,我不知道有何区别,中庸可以从孔子的著作中找到答案。“中”是中正,“庸”是运用。中庸就是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的意思吧。
我以前有一阵很浮浅的理解,认为中庸是折衷,折衷主义,所以,自认中庸乃是我的处事原则,方后才知,我实在难以有足够的资本用这个词来称呼我的人生哲学。其实,我离儒家至高的道德境界相距甚远。直观的认识一件事务,自以为它会凝固的现成的呈现在自己面前,而存在于事物对立的“两端”之中,中庸,就是在事务的两端之间寻求中间的那个地方。我自认为,中庸就是这个。其实,我们应该找寻的,并不应该只是两端的中间那个吧,更多的时候,是把握合适的“度”,而度,不尽然是在中间的那个位置。恰如其分的接近和把握事物的本质,难。实际生活中,就是在叩求两端之中,相对得到把握,挺难。
我非至高而激进者,至少对一位友人“在30岁前成为中国的IT巨头,开创一番大事业,50岁步入政坛,要做一个操控世界的风云人物,65岁学陶潜,放弃一切名利,权势,去做一名乡村教师。”当我读到此篇作文,真的笑的不行了,却也羡慕年轻人可以拥有的野心。随便带一下,此作文题目为《我在新世纪》,更有意思的是一篇科幻小说,幻想被外星人在21世纪入侵地球,他被抓去做实验的情景,好搞笑。说实话,我羡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当你行为谨审的时候,是否代表变老了?
呵呵。不偏谓中,不变谓庸,平庸和中庸,究竟是何区别?
理解中庸,乃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
国人认同的中庸,自然是不偏不倚的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关于生存、人际、艺术一种倾向和谐的精神观念。这是一个民族得以独立于这世界的法宝。它充满了辨证的味道。从方块文字结构、成语、许多艺术门类尤其是文学中对于悲剧的处理方式中可以看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国人批判的中庸,大致是忽视辨证法中转化一条后而导致的不敢出头,悲剧来临前的麻木,这在鲁迅先生那里,自然是国民劣根性的重头。在中国缺乏走极端的人,你寻不到为爱情而进行的决斗。
孔老夫子曾言“发乎情, 止乎礼”,这是节制情感流露以致人格完善之道。而老子那里,就更是“不偏不倚”,中和为大。所以,这影响中国人精神观念的明暗两线,其内在特质是一致的。
至于我呼唤平庸,与此题相差得远了。或者说并不是同一层面上的问题。
我想说的是,在一个无限高尚、无限风雅的社会里,我们的身边忽然不见了平庸的人们,大家不安于朴素的观念,大都要超脱,要飞翔,并不在意默默无闻者。而这默默无闻的缺失,将导致一个发福、高尚、无限膨胀的世界。
所以我呼唤平庸。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7-11-2 09:59 |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
我个人觉得中庸只是面对生活的态度,不高人一等,也不妄自菲薄。
平庸,有些平凡,无特殊技能或个性表现的感觉。
所以看来中庸比平庸好。 和楼主的观点好象有点不同。  |
|
|
|
|
|
|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2-5-2 10:32:25
|
只看该作者
|
|
|
|
|
|
|
文理怎样不敢妄下断论,文采则是很出色的了!  |
|
|
|
|
|
|
|
5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2-5-3 11:09:47
|
只看该作者
个人的理解不同,所以你说文理不下定论。但多谢你的赞扬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