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308 回复:1 发表于 2005-7-21 22: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22:1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  关闭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8年过去了,回头发现事与愿违,今天的上海大众已经成了兄弟们口诛笔伐的对象,成了爱车人眼里的过街老鼠。我在搜索引擎上敲进去“上海大众”四个字,结果出来了一堆为上海大众歌功颂德的车托文章,什么引导中国汽车业发展潮流哪、倡导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哪、中国轿车的先驱哪、全行业配件国产化的始作俑者哪……,有点像金庸先生小说《天龙八部》中丁春秋的门人和弟子对星宿老怪的吹捧,肉麻却洋洋洒洒。

  在这里,我确实看不到上海大众这个国内车界的龙头老大究竟有多少地方值得吹捧,就连市场上已经失败了的两门高尔,也得到了无数美丽词藻的抬举。我想了想,觉得有很多地方不明不白,我这里要向上海大众提出五问,写得很肤浅,如果坛子里的兄弟朋友觉得有理,请顶一下,如果觉得我没有道理,请拍一下,如果觉得上海大众被冤枉,请阐明。顺便说一下,本文为感谢本论坛各位大侠而写,请不要转载。


  一问:上海大众18年来你为中国汽车的进步作了什么?


  这是1985年在中国一片空白的轿车基础上成立的上海大众。它真可谓赶上好日子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使德国大众决定在贫穷的中国大陆合资建厂。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僵化的汽车产业政策,使上海大众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巨大优势,同时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喝第一口汤的幸运儿。大众首先是拿桑塔纳车型,加一些所谓的新技术来糊弄善良或者不善良的中国人,其次是将一些自认为改造中国文化的观点强加给市场,把全中国的人都当做没有看见过车跑的部落们民众。记得当时没有多少国产件,绝大部分组件都是进口货,当然价位也高高在上,定价21万人民币。


  一个桑塔纳横行中国近二十年,推出了很多新瓶装旧酒的新款,大众并没有因为挣足了我们的银子而感激,更谈不上反馈了。中国人的“投桃报李”之德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句笑谈,无商不奸的写照,大众无疑是最合适的。上海大众尝到钞票赚得太容易的甜头,推出笸箩和帕车,应当说这两款车还是成功的。但一转眼,所谓的“两门车”,用炒作概念来维系暴利。就普桑来说,卖了18年,该结束了。但2002年的9.7万辆的销售证明,中国还是很大的,绝大部分人不是专家或不了解车市,尽管普桑在东部沿海地区势头渐微,但中国还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国西部地区,还有广大农村。


  上海大众究竟在18年里做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做,就是替德国大众打工。有人可能不同意,但是看一看,上海大众有没有自己的品牌,有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有没有自己的创新产品,没有!什么都没有!连上海大众引以为荣的桑2000,最大的创意是将车身自B柱后拉长了10厘米,就被吹捧为1995年蕴涵中国精神和中国气质的车型。  


  二问:上海大众这么多年来为鬼子赚了多少钱?


  去年,上海大众真正体验到了中国汽车的井喷,尽管市场份额在减少,但帕萨特销量达79000辆,桑塔纳为97000辆,POLO约为29000辆,创下历史新高。我们不禁要问,上海大众究竟赚了多少钱。


  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上海大众可谓是风光尽占。截止到2002年底,上海大众已累计产销量达到217万辆,累计销售收入突破2570亿元人民币。2002年整车销售就突破了30万辆。我在去年看见一个资料,上海大众的普桑在核算了非常高的成本和费用均摊后,成本仅仅为8000美元,也就是说,即使用尽了财务手段,每辆普桑也就值6万多元。另外,在业内的人士可能知道,上海大众的员工的工资和费用非常高,我没有第一手资料,从报道中有2001年大众员工年均10万元的消息。在全球汽车史上,还从来没有流水线上的产品一件亏6000美元的先例,但上海大众做到了,钱到什么地方去了,当然我们只能认为是流进了鬼子的腰包。桑塔纳生产之初,国产零部件不合格,生产了四年,国产化率只有2.4%,配件全部用外汇买。这样测算就很清楚了,如果按支付生产线、配件、知识产权、技术咨询和鬼子的直接费用,鬼子通过上海大众最少赚走1000亿元,大家注意,这一千亿元绝不能用现在的汇率来计算,我记得1987年时,当时的汇率为1比1.81。


  三问:中国汽车价格离谱,上海大众充当了什么?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世界车价最高的国家。我们来看看同样的机电产品,中国号称世界的制造业大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般为国际价格的二分之一,但汽车呢?这当中,上海大众充当了一个极为不光彩的脚色。作为中国的汽车业龙头老大,要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但利用一个破烂洋品牌疯狂攫取利润,备受关注 “高尔”惊爆新闻,业界哗然。上海大众并没有为中国汽车自主研发尽一点点力,却从来没有为暴利而反思,开口闭口永不言降。一说到这个话题,真是罄竹难书,不多说了。


  目前,市场上畅销的车都是国际品牌,国内加工的。不管国内厂家的国产化率达到多少,厂家买的依然是国际品牌,知识产权仍然属于国际大公司。纯粹国内的品牌像红旗、中华等在市场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汽车作为支柱产业,不能仅仅作为一种赚钱的渠道,还要作出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东西。大量的合资最终不是出路。价格的离谱,本身还在于现在的中国车市,是地球上最后一快暴利的蛋糕,但作俑者除了国家不合理的汽车政策外,上海大众难逃其咎。


  我们有很多行业的龙头老大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热爱,这些行业是民族的脊梁,是将鬼子高高在上的价格屠刀彻底消灭的功臣。我们不指望上海大众做到像长虹、海尔、乐凯等企业的档次,但起码应当作一两件对得起中国人民的事,但上海大众做了什么?


  四问:上海大众为老百姓造车吗?


  中国不是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吗?归结一句话:中国的汽车是世界上最贵的,中国人却不是世界上最富的,买得起车的人太少。更多的人能买得起车,才能做大市场,中国汽车才有发展的基础,才可以去谈追赶世界水平。花上亿美元从国外买一个车型,世界上有的是。上海大众式的“开发”,就是引进了像“高尔”这样的破车。上海大众有一年造30万辆车的纪录,但都不是给中国老百姓造的。


  要知道上海大众有多牛,一年一个新花样。2003年推出2003款,上海大众称:2005年前,停产桑塔纳普通型没可能。原因是据很多普通型桑塔纳用户说他们还是愿意选择桑塔纳这个牌子。至少10年内,还是有一大部分不知情者买桑塔纳的账。其实想想也该明白,产品销路不错,又赚钱,本公司的替代品尚未完全“出世”,精明的上海人和办事沉稳的德国人,会在这个时候,把到嘴的肥肉吐掉﹖就算5年后桑塔纳的销量“日薄西山”,上海大众也不会轻易放弃桑塔纳的无形资产。按上海大众的话说,到时候,从目前的城市奔向城乡地带和农村,反正是纯赚,哪儿好卖就往哪儿卖。


  我认为,上海大众根本没有想倒过为中国百姓造车。中国老百姓收入,我看上海大众比谁都清楚。今年初,被寄予厚望的高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高尔吸引了很多人眼球,但一经推出,得到了中国汽车史上最多的骂声,有上海大众高层马上出来说:上海大众今后再也不推出十万元以下的车了,真是不要脸!现在,四门高尔价格高过普桑,也算一件奇观吧。


  五问:上海大众你还想在中国混吗?


  一个靠概念操作的车厂,是很难长期维持市场份额的。我这里有很多上海大众车的用语:“轿车经典;智能、稳健、无与伦比;创造轿车新概念;极品的风范;重新定义产业标准……。”哈哈哈哈!根据上海大众制定的2007年产销超过60万辆的五年滚动发展规划,未来几年上海大众必须保持30%市场份额目标。


  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已今非昔比,一方面是跨国汽车集团的纷纷进入,一方面是国内本土汽车企业的快速成长,过去的风光已难再现。与竞争对手相比,上海大众的压力可能更大,继续占领市场,并保持增长势头,已经不易;称霸中国车市十几年,败在后来者身上,是意料之中的事。


  上海大众的广告用语,,“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真的有这么神吗。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5-7-21 22:16:25 | 只看该作者
此帖在2005-07-21 22:16:25由当值管理员锁定
锁定原因:
------------------------
本版不能发表纯转文章
------------------------

如果你有疑问,请先参阅《嘉定网友会管理条例》及版面公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