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740 回复:3
发表于 2002-5-1 11:59
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5-7-27 09:19 |
---|
签到天数: 20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属于最后一代有兄弟姐妹的人,也是最后一批公费生。”70年代出生的王振磊觉得自己处于上一代和下一代的断层中,受到的教育是非常传统的,小时侯甚至还能感受到文革的气息。高中以前的生活更靠近60年代的人,体验到的是一成不变的家庭气氛。孩子们的个人生活非常有限,一本书相互传着看,到手什么就看什么,没有选择。父母不太在意你的生活,家里也不会为了你,多出额外的开销,根本不可能有零花钱。她自己和身边的朋友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文字饥渴。
到上了大学,当时厌学风气又很浓,连外科大夫都想去当剃头师傅。学校老师的工资每月才200多元,大二时,一帮年轻的老师集体辞职下海去了。失望,真的是失望,学生都很寂寞。那时,北京的不少青年都晃晃悠悠的,不可能有大的生活目标。所以王振磊觉得作家石康写的就是极度失望后的放荡———一代人在特殊社会环境下的状态。
“生活中的我就是晃晃悠悠的,希望能维护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期望有更多的变化,有更多的钱,有更高的层次。”“我的公司?最坏的打算也就是关门,意味着我可能又要替别人打工。出国?有机会出去看看倒也好。但是让我为此疯狂地考T考G,一心办签证,就有些太夸张了。”
现在仍像中学时代一样,王振磊好看书,还是很杂,“除了哲学,什么都看”。她曾很长一段时间喜欢老舍,而谈到杜拉丝时,她随手就从办公室抽屉里拿出了那本《情人》。她说一个人一生都保持激昂的状态是很难的,一个作家保持有质量的高产也很难。所以她尊重所有具有开创意识的人,包括王朔,觉得那是个很精怪、独特的人。
闲下来的王振磊还乐于邀着朋友去找正宗的湘菜馆、火锅店。她好吃辣的,连自认为最拿手的蛋炒饭里都要放辣酱。饭桌上,这帮高中时代就聚在一起的朋友,就着火红的辣椒,谈论着喜欢的电影和书,够热烈。
王振磊说,人的压力是来自内外两方面的,而成功的人多半是自己找了很多的砝码,并承受住了。既然没有什么特别艰辛的努力,没有得到也就不是很失望。大家对生活都有自己的要求,每个人看重的东西不一样,王振磊要的是自由的空间和环境。就连她的旅游都不是为了赶着看风景名胜,而是到一个相对固定的城市去住上一段时间,从外企辞职后的半年,她就一个人待在厦门的鼓浪屿———宁静美丽的小城。 聊天中,王振磊的朋友小航,万策天达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办人之一,微笑着坐在旁边陪我们聊,她说,其实王振磊真是个很个性、前卫的人,无论外表还是思想,她都走在同代人的前列。前几年,表现更为突出些。她身上发生任何事都是可能的。那时小航刚到凌科思信息咨询公司两星期,就听见王振磊说压力太大要出去玩,当时大家都在弄一个很大的项目,很紧张。她花了两三天时间打听哪里好玩,最后临时决定去新疆,早上背了大包小包来公司,下午就走了,原计划玩一个周末,但到上班的时候她还没回来,老板非常生气,可怎么联系也找不到她。一个星期后,王振磊回来了,说当地温度太高,把山上的冰雪融化了,发大水了。她被困在一个村子里出不来,当时想,来之则安之吧,就又玩了几个地方。
而王振磊本人,总说,“我就是一个那种最普通不过的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