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转帖]1933:你会投票给希特勒吗?   欧根亲王 发表于 2005-4-6 19: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发表于 2005-4-5 17:43:53 | 只看该作者
一战留下的是土壤,希特勒是种子。没有土壤,种子再多也不能发芽,有了土壤,再少的种子也必然会长成大树。所以我认为,二战的爆发是必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发表于 2005-4-5 20:09:31 | 只看该作者
德国需要Hitler,德国需要英雄,无论他是胜利还是战败。
当时德国内有犹太人,东面又有巴尔什维克时刻威胁着德国,如果没有Hitler,现在你也许已经很难分清德国是由什么民族组成的了。
       
WWII是德国带领所有日尔曼民族的一次圣战,只可惜很多国家都没有响应罢了。

此贴由 WILLIAMS 在 2005-04-05 20:17:18 最后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楼主| 发表于 2005-4-5 20:33:2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WILLIAMS 在 2005-04-05 20:09:31  发表
德国需要Hitler,德国需要英雄,无论他是胜利还是战败。
当时德国内有犹太人,东面又有巴尔什维克时刻威胁...


不同意啊,当时下士最合理的做法是静坐等待。事实上德国在一战后的地缘政治环境比一战开始时要好的多。一战时德国的邻国都是强国,西面是法国,东面是俄国,南面是奥匈。而凡尔赛条约后奥匈已不复存在,俄国后退了好远好远,德国的东面是一群小国,衰弱的法国在大陆上找不到可以制衡德国的帮手。假以时日,德国必然是欧陆的霸主。从一个事实可以看出下士发动大战是不必要的。那就是即使二战失败德国分裂了五十年之久,今日的德国依然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发表于 2005-4-5 20:40:0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证明一个团结,好斗的民族永远都会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楼主| 发表于 2005-4-5 20:55:1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黑色魔导士 在 2005-04-05 17:43:53  发表
一战留下的是土壤,希特勒是种子。没有土壤,种子再多也不能发芽,有了土壤,再少的种子也必然会长成大树。...


也就是说,蛇公爵大人认为没有西特乐也会有东特乐,反正会有这么一个人利用环境来挑起大战的,所谓时势造英雄。这是典型的唯物史观。
但如果有一位高瞻远瞩的人物,他洞悉一切,比如罗斯福,或者俾斯麦再世,那样的话二战是不会爆发的。(事实上当时的德国并没有发动战争的必要。)这是完全可能的,难道不是吗?
       

此贴由 欧根亲王 在 2005-04-05 20:56:22 最后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发表于 2005-4-5 21:46:27 | 只看该作者
嘿嘿,元首应该是考虑到了西边是世仇法国,东边是红色苏联,怕再受到两者的威胁,于是才决定先发制人吧。临死的时候大概也会长叹一声‘没有后顾之忧的国家真是幸福’之类的话吧。奥匈不一直是德意志的铁杆盟友么?犹太人是希特勒用空气捏的对手,如果不排犹,说不定德国能多撑些日子。不过就失去了党章的基石咯。有时候我觉得很奇怪,抓了那么多犹太人,宁愿让他们在集中营里头把石头搬来搬去做无用功,也不肯让他们为后勤做贡献,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只要能活下去,大部分犹太人是什么都肯做的。
窃以为,当时的外部大环境一点都不好,德国是贫油国家,罗马尼亚的油田离苏联太近。瑞典的铁矿石得通过海运运到德国,英国支持下的挪威如果想封锁就能配合皇家海军封锁这条水道。但泽走廊还归波兰管着,巴黎和会还禁止德国有空军、限制了德国海军数量,德国没有出海口,意大利是个弱的无与伦比的盟友,具体也不用说了,买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看看战前态势分析就知道了。真要封锁,一夜之间就叫德国哭爹喊娘。元首怕的大概就是这个,所以急吼吼地发动了战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楼主| 发表于 2005-4-6 19:30:15 | 只看该作者
事情不完全是这样的。
拙劣的《凡尔赛条约》以民族自决为基础划分欧洲的领土,全然忘记了传统的均势外交原则。在德国的东面冒出了一堆弱小国家,英法与他们签定了盟约,与其说是为了牵制德国还不说这些小国企求他们的保护。英法凭一己之力是无法战胜一战中联合美俄才侥幸获胜的德国的。这种劣势又被他们愚蠢的外交加剧了,他们与波兰签定条约,这样就排除了与苏联联合的可能,斯大林一清二楚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必然参战,所谓祸水东引根本不可能,而他可以如愿看到资本主义大内战,这样的情况下苏联自然不会与德国翻脸。更何况斯大林和元首一样认为苏联也是巴黎和会的受害国,一样渴望推翻凡尔赛体系。
此外《凡尔赛条约》虽然对德国定下了苛刻的惩罚措施,却没有严厉的监督执行手段。到元首上台时,凡尔赛对德国的约束几乎荡然无存。德国有世界一流的空军和陆军,英德海军协定又规定德国可以拥有与英国一样吨位的潜艇和40%的水面舰艇。
当时的世界舆论受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影响是渴望和平的,万事交国联解决,英法决不会主动封锁德国。
总之,元首如果有斯大林一般的耐心,德国的未来将是多么美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