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017 回复:8 发表于 2005-3-16 21:44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4-7-2 02:35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18:2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经济发展中的后发优势和劣势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杨小凯

      今天的中国经济学家经常谈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但是他们很少注意西方经济学家所关心的后发劣势。经济发展中的后发劣势又被称为\'对后起者的诅咒\'。它是指下列现象:经济发展中的后起者往往有更多空间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用技术模仿来代替制度模仿。因为制度改革比模仿技术更痛苦,更触痛既得利益,更多模仿技术的空间反而使制度改革被延缓。这种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模仿的策略,短期效果不差,但长期代价极高。
      我们用几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后发劣势。世界上第一个发展成功的国家英国是靠宪政秩序,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富强起来的,而法国经济在19世纪前却因专制制度和政府任意侵犯财产而落后。我们可以推断,在20世纪前,靠国有企业,专制制度和中央计划绝不可能实现成功的工业化。但是苏联1930年代却用专制制度,国有企业和中央计划,通过模仿资本主义成功的工业化模式和技术实现了工业化。这种短期的成功,使俄国的宪政和法治的制度基础设施至今没稳固建立起来。俄国人民为此付出极高代价。不但长期经济发展受损,很多人更因此被迫害至死。这是一个后发劣势的例子。
      清朝的洋务运动是另一个例子。日本政府是抱着当个好学生的态度模仿资本主义制度的。日本政府除早期人民完全不知道企业为何物时办过少数\'模范工厂\'外,基本不搞国营企业。它很快卖掉\'模范工厂\'后,基本再不办国营企业。政治制度也学西方,搞政党自由和议会政治,只是不肯放弃天皇的实权。但是后搞洋务运动的中国,却想在不改政治制度的条件下,用国有制(官办),合资企业(官商合办),承包制(官督商办),通过模仿技术来实现工业化。这在当时效果当然好过洋务运动前的中国经济。但是这却使国家机会主义制度化,政府与民争利,既是游戏规则制定者,又是裁判加球员,因此私人经济无法生长起来。最有趣的是,洋务运动中由于政府坚持国营企业的主导地位,垄断资源,很多私人企业就真的不如国营企业有竞争力。
      今天,我们都知道这种坚持官办企业的制度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是,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用国有制(官办),合资企业(官商合办),承包制(官督商办),通过模仿香港和台湾的劳力密集产品出口导向新工业化模式及大量模仿西方新技术来实现工业化,却相当成功。很多乡镇企业也是相当于洋务运动中的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这种极落后的制度,在今天却被很多人说成是\'制度创新\'。从俄国的教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短期的成功,可能又是\'对后起者的诅咒\'。它可能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改革,产生很高的长期代价。
      80年代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基本是国有企业占主导,这个发展过程是个典型的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改革的过程。成套设备的进口是技术模仿,不搞私有化就是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改革。政府垄断银行业,保险业,汽车制造业,电信业,并用模仿新技术和资本主义的管理方法来代替制度改革,也是中国的后发劣势。这种后发劣势的最重要弊病并不是国营企业效率低,而是将国家机会主义制度化,政府既当裁判,又当球员。在这种制度下,国营企业效率越高,越不利长期经济发展。
      另几个中国的后发劣势的例子是电子商务,股市和期货市场。大家已看到了国有公司垄断的条件下,期货市场不可能成功。但却相信电子商务中国有后发优势。我却相信电子商务方面中国也有后发劣势。只要看看绝大多数网络公司都是国有公司或官商合办,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一点。中国50年代也自认在电子工业中有后发优势,结果超英赶美的豪言壮语成了历史笑话。当年在电子工业方面与中国差不多的日本,反而靠老老实实学资本主义制度成了工业大国。二战后,美国军事占领当局为日本起草了一部宪政主义(而不是将政府的无限权力制度化的苏联式)的宪法(由公民投票通过),国会又通过公平竞争法,解散了垄断性私人财阀(在美国压力下),形成经济中的战国纷争局面。宪法中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及专利制度成为日本成功的动力。今天中国想在政府垄断银行业和资信业的情况下获得电子商务的后发优势是绝不可能的。中国因为政府垄断银行业,信用卡和私人支票都无法普及,而这二者是电子商务付款的主要方式,没有它们电子商务怎能发展?
      股市是另一后发劣势的例子。中国股市的硬件已达国际水平,但严格限制私人公司上市,也不给私人公司开证卷公司的许可证,因此股市成为向股东吸血来补助低效的国有公司的工具。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吃了财政,吃银行,吃完银行吃股东\'。这却被有些人说成是\'制度创新\'。日本和中国的比较说明,要获得后发优势,一定要先做个学习成功制度的好学生,在考试未及格前,一个坏学生是没有资格讲\'制度创新\'的。
      我参观浦东时,对中国的后发劣势深有所感。浦东的加工出口区,85%的企业是\'官商合办\'(中国国营公司占50%以上的股份),基本上是政府以地头蛇的身份,利用其对土地和其它资源的垄断权,与外国和中国私人企业直接争利。大多数自由经济中的政府在加工出口区只是租地,提供服务,通常不经营企业。在自由经济中,私人企业很少会自愿与政府合资,而浦东政府在加工出口区又是用\'官商合办\',模仿技术和资本主义管理方法来延缓制度改革。表面上颇有成效,实际上留下制度隐患。我6月去南韩开会,了解到南韩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对私人银行的控股和指派董事长的特权。金融危机后的改革也主要针对这一落后的制度, 即废止政府控股和指派大私人公司董事长的特权。但是,我从不少中国人听到的,却是他们欣赏南韩的大公司制度,说是中国的国有企业也要搞公司集团。但我在南韩所了解的事实是,南韩的大公司绝大部分是私人公司,连大部分银行也是类似中国的民生银行的私人银行。改革前,这些银行也象民生银行一样由政府指定董事长。这政府的特权正是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我在浦东还听到政府办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事,更是大吃一惊,连风险投资这种最不宜政府做的事都偏要政府来做,而且以此推行政府的产业政策(英国成功的经济发展之特点就是没有产业政策),可见中国的后发劣势有多么严重。现在大家都在讲进WTO后,民族工业会如何受到打击。正如张维迎所言,如果打击的是国有企业,有可能对中国经济就是好消息。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没有竞争力,他们却没搞清,没有竞争力的是中国的国有汽车工业,而不是中国的私人汽车工业。我相信,如果限制私人经营银行和汽车工业的规例被废止,中国在10年内会有世界上最大的本国私人汽车制造商。看看私人公司\'远大\'的经验很多人也会同意我的看法。中国到处都有“科教兴国”,“教育兴国”的口号,这都是后发劣势的表现,真正要利用后发优势应该提倡“制度兴国”,“民主宪政兴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5-3-2 18:15:52 | 只看该作者
    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后发优势就是知识产权的使用,但老美很前瞻性的看到了这点,早早的布下了口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4-7-2 02:35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5-3-2 18:46:21 | 只看该作者
    知识产权只是技术层面的东西 不是根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05-3-4 13:21:5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但是我们现在的确处在经济发展的后发时期,要从国营转到民营还需要一个过度时期,付出代价也是没有办法的。。。不管怎么说认清将来的路是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5-3-5 18:13:3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andreas 在 2005-03-02 18:46:21  发表
    知识产权只是技术层面的东西 不是根本的


      个人认为知识产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竞争力和民族竞争过程中矛盾的折射,并不能轻易忽略。
      想想近现代经济发展模式。西方封建社会末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劳动力,于是出现了肮脏的贩奴;资产阶级革命兴起,资本成了原始发动力,于是大英帝国四处侵略,搜刮资本;二战至今,能源成了成熟工业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美国人就专打有石油的国家;未来信息科技将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由于信息科技的易复制特性,后发国家很容易就通过简单的复制来攫取先发国家的知识技术成果,美国人就通过各种手段保护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先发优势,抑制后发国家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0-9 16:39
  • 签到天数: 7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6
    发表于 2005-3-5 19:25:06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极左 一个极右 有的好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4-7-2 02:35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05-3-6 12:32:4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意思是 经济改革的深化 一定要加上政治改革
    这样经济发展的瓶颈可以破掉 使资源的配置更有效率 避免权贵资本主义经济拉美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05-3-16 20:36:57 | 只看该作者
    后发优势是林毅夫提出的,我个人认为这是御用文人的御用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0-9 16:39
  • 签到天数: 7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9
    发表于 2005-3-16 21:44:30 | 只看该作者
    林毅夫和杨小凯还争论过很长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