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069 回复:2
发表于 2003-2-9 23:05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又要放长假了,盘算着怎样利用假期出去走走,放松一下,打开电脑,在搜索引擎中一路“旅游、探险”搜寻着,忽然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让我忍不住要点击它——罗布泊。
初识罗布泊是因为余纯顺,那个满脸络腮胡的壮汉,在用了8年徒步行走了4万多公里后,1996年穿越罗布泊时不幸遇难。依稀记得当年壮士在库尔勒举行的起程式上的场景:仪式十分简单,壮士喝了三碗酒,说什么库尔勒朋友对待他这么好,不能辜负他们,说什么也要徒步走一走。并留下了一句让人荡气回肠的话:“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并让许多人忘记了这句话本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一句名言)。我怎么也没想到:这块被神秘色彩笼罩着的荒漠现在竟已是都市人假日向往的地方。
时过5年,我再次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已没有了当年对壮士英年离去的激动,也没有了对这个中国百慕大的好奇。让我有的只是对它的恐惧。
乍一听罗布泊这个名字,谁会不认为那是个好地方呢,事实也是如此,罗布泊曾经有汪洋一碧的湖水,有新鲜跃动的生命,有世代生息的罗布人,丝绸之路在这里繁荣了几百年。而今,罗布泊滴水无存。这个无涯的苦海,即使若干世纪后漠风移来金灿灿的黄沙,也覆盖不住它脸颊上痛苦抽搐的皱褶。近百年内,罗布泊因来水断绝,渐趋缩小,直至干涸。
也许干涸的罗布泊也是一处奇观,但这是灾难性的奇观。对于每个来到罗布泊的人,应该都会平等地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恐怖,而镜头上闪过的每一张凄凉和蛮荒,都是人类自己导演出来的。
但似乎人类并不满足于罗布泊这一个“杰作”。在古丝绸之路北道的交通咽喉额济纳南部的西夏古城黑水城同样有着同样命运。也许它没有罗布泊那样为人熟知,但若提到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为这里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绝句。并且如今这里已是北京连续几次沙尘暴的起源。恐怕就没人再说不知道了吧?
“这里是树的坟场,动物的坟场,是森林坟场”。面对这个干渴的城市,干枯、断裂、枯白色的尸体在干裂的土地上扭曲,让人联想起它们临死前痛苦的挣扎,而它们依然还顶着绿色的同伴也无精打采地站着,如果再没有水,这些依然存活的树木,不久也终将死去。
“这就是二十年后的北京!”这是清华某位教授在看到曾经水草丰美的额济纳现在的样子发出的感叹。
北京申奥成功了,在举国欢呼的时候,北京人更是激动的流泪,他们的高兴不仅仅是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他们所兴奋的是奥运会终于将让他们的生活环境得以改善。作为北京人不该忘记93年9月24日那一天的遗憾;同样也不该忘记今年当奥委会的评估团成员来到北京后遭受的沙尘暴袭击时的尴尬。北京人没忘记这些,他们承诺要办一次“绿色奥运”,要把最蓝的天空还给人们。衷心盼望“绿色奥运,绿色北京”这一主题将会带领着北京人民建设一个新北京展现在世界面前。
其实绿色不是只有北京渴望的,需要它的地方太多了,以至于若你手里有一点绿色的话都不知该放在哪里。可是好像这些灰色的城市还没有意识到,难道真要等到“太阳和月亮一个样,鼻孔和烟囱一个样”才醒悟?北京有奥运推动“绿色”,可不是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好的机会……
“嘀嘀嘀嘀……”QQ的叫声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好友问我:“放假到哪里去玩?”我回了个 J(苦笑)
显示屏上对罗布泊的介绍十分的详尽,旅游的路线也标的十分清晰,当然免不了要拉壮士当回广告,什么踏着壮士的遗迹啊……(不知壮士泉下有知会做何感想?)
我再次想到在罗布泊,余纯顺的墓碑上有这样一句话:壮士余纯顺,倒下的是身体,前进的是灵魂;中断的是旅程,不朽的是精神。的确,壮士这样的人确实让我感到尊敬,但心底另一种感受油然而生,若更多的壮士是以穿越曾经破坏的文明作为壮举的话,我宁可这样的壮举少一些,这样的壮士少一些。因为我不敢想象:难道人类真的要象病菌一样在这个星球上蔓延,直到啃噬完所有可以啃噬的东西?
看看屏幕上只剩下枯胡杨林的罗布泊,我将鼠标点向了“关闭”。
唉,罗布泊……
看完拉?发表一下意见吧?不会没感觉吧?
此贴由 skyq 在 2003-02-09 22:57:27 最后编辑 |
|
|
|
|
|
|
|
看完才记起余纯顺。。。。。
有环保意识者众,真能做到地又有几个? |
|
|
|
|
|
|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3-2-9 23:05:19
|
只看该作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