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4135 回复:4 发表于 2013-7-22 18:14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8:1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东非看动物大迁徙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享受过一切现代文明带来的愉悦后,下一个旅行计划该是非洲了。我买了张机票,飞抵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目的地——马赛马拉,在一个没有门的野生动物园观看一场谓为“天渡”的大迁徙。  东非大草原,还未踏上这块土地之前,肯尼亚于我几乎还停留在当年梅丽尔·斯特里普与罗伯特·雷德福主演的电影《走出非洲》。时至今日,在影片取景地肯尼亚,虽然早已禁止狩猎,但追逐野生动物的场面依然可以重现——每年的7-9月份,东非大草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生动物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成群结队的角马、斑马和羚羊由南部的坦桑尼亚徜徉而至,场面甚为壮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8:1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7-22 18:16 编辑

    了解非洲,

      肯尼亚是最好的起点。

      这个季节到肯尼亚,

      最不能错过的当然是

      盛况空前的动物大迁徙。

      Safari的次日,

      我们的行程就是赶往马拉河边

      坐等“天渡”——

      动物横渡马拉河。

      动物也卖萌

      为了便于在草原上寻觅野生动物,肯尼亚的观光车大多是顶篷可升起的改装越野面包车。去往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的路并不好走,崎岖不平,两车道,路上有好几个小时都是在坐“弹簧屁股”,若是不抓紧扶手,随时有被弹起头撞车顶的危险。晃晃荡荡,上上下下,一路被动减肥,苦不堪言。然而,当车子进入马赛马拉领地,羚羊、角马、长颈鹿、水牛、斑马、大象、狮子、猎豹、河马……当这些只能在动物园里见到的动物无拘无束地晃到你身边,甚至触手可及,便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那一刻,再华美的辞藻也无以言表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羚羊埋头吃草,大方地秀出V形犄角,昭示着一辈子的胜利;长颈鹿挺立身姿,那深邃的双眸、卷翘的睫毛、颀长的身材,将“东非林志玲”的优雅展露无遗;斑马们排成一队慢吞吞地“过马路”,平时在上海这么“堵”法,大伙儿多半要怨声载道,可是,今儿在它们的地盘,我们可是拿出120%的耐心,就算人家不走斑马线也得笑脸相迎。七八月的马赛马拉水草丰美,因此,总能看见食草动物优哉游哉地享受“放题”,绿油油的草原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别看它们光顾着吃,若掏出相机“咔嚓”两声,有些警惕的就会瞥你一眼,资格老的干脆别过身子,给你一个销魂的背影。

      

      草原惊险一幕

      别以为在东非,动物的日子就能过得如此惬意安稳,有食草动物,自然有他们的天敌——食肉动物,譬如,狮子、猎豹、鬣狗等。但是在迁徙时节,食草动物成群结队地在草原上觅食,猛兽也不会贸然行动,它们的捕猎时间大多在黎明、傍晚天色昏暗时分。这不,午后,当我们的越野车经过狮群出没地时,这些大型猫科动物正懒洋洋地躺在草地上打盹,一头公狮顶着爆炸头侧卧,一旁躺着三四头母狮,司机慢慢减速,驶向狮群,四五头狮子可不比家里的小猫小狗,若群起而攻之,我们不过是一顿送上门的“下午茶”。扑通扑通扑通,此时,我屏气凝神,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脏超速蹦跶,相机在手里瞬间变成武器,随时准备自卫,好在司机甚有经验,近乎悄无声息地就将大伙带到狮群跟前。沉睡中的狮子,只能说——太弱了,其中一只睡得正酣,四脚朝天,跟咱们家里的宠物似的,毫无设防,看来狮子们的天然呆外加睡相卖萌,才是伤人于无形啊。

      

      难得一见的“天渡”

      这个季节到非洲,最不能错过的当然是盛况空前的动物大迁徙。Safari的次日,我们的行程就是赶往马拉河边坐等“天渡”——动物横渡马拉河。

      每年七八月是东非大草原上动物迁徙的高峰期,几乎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角马、斑马横渡马拉河,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大草原搬家至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而后在马赛马拉停留两三个月,再次不辞劳苦地返回坦桑尼亚。饥饿、干渴、渡河伤亡、体力不支、弱肉强食……据说,只有30%的幸运者能回到出发地,与之为伴的还有40万旅途中诞生的新生命。

      早前听友人说,他一连去了三年也没看到“天渡”,为了饱览动物迁徙的壮观场面,翌日特别起个大早,赶“头班车”Safari。骑上东非沙伐旅的“骆驼”——顶篷可升起的面包车,一路在广袤的草原上飞驰,左右两侧风光一览无余,偶尔可见几株树木孤零零地伫于地平线上。秃鹫展翅翱翔,斑羚扬腿跳跃,长颈鹿闲庭信步,象群缓慢挪动沉重的双腿……与前日无异,不一会儿,视野便已被飞禽走兽填满。

      

    大迁徙叹为观止

    迁徙季是斑马、角马疲于奔命的时节,亦是旅游旺季。这不,中午未到,已有不少面包车、吉普车在马拉河边蹲点。Safari的每辆车都载有无线通信设备,司机会通过电台互相告知动物出没地,因此,当一位司机发现迁徙队伍在河对岸查探时,其他车辆便闻风而动,赶到对应点守株待“马”。

    正当角马大队探路者在观察地形时,我们也紧张兮兮地替它们分析可行的渡口。角马是聪明而敏感的动物,探路者发现河岸边有三条鳄鱼,便一直静静等候。约莫一个多小时后,看到鳄鱼撤离,领头的角马预谋过河。此时,原本只有三四辆车静候的人类围观团也开始躁动,面包车顿时增加到近十辆,本已冲下山坡的领头马见状又撤回去。“我们先退到后面去”,一位颇有经验的司机提议,于是,聚集在“渡口”的车辆纷纷后退,说时迟那时快,不过两三分钟后,领头马便一鼓作气冲过来,其他的角马也前赴后继,在河道形成一股壮观的“凹”字形角马队伍。我们这帮围观群众多屏息凝神,将千马奔腾的场面猎入镜头,DV、单反、手机……长枪短炮统统瞄准迁徙大队,角马踏浪狂奔的脚步声、咆哮声,以及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不过三五分钟后,千匹角马顺利渡河,很幸运,这支队伍中没有队员沦为鳄鱼的美餐,没有队员被踩踏伤亡。幸存者们抵达马赛马拉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过河时失散的亲友,角马们呼唤着,张望着,再一次的重逢寓意着“移民”后的新生活,新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8:17: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7-22 18:18 编辑

    动物也卖萌

    为了便于在草原上寻觅野生动物,肯尼亚的观光车大多是顶篷可升起的改装越野面包车。去往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的路并不好走,崎岖不平,两车道,路上有好几个小时都是在坐“弹簧屁股”,若是不抓紧扶手,随时有被弹起头撞车顶的危险。晃晃荡荡,上上下下,一路被动减肥,苦不堪言。然而,当车子进入马赛马拉领地,羚羊、角马、长颈鹿、水牛、斑马、大象、狮子、猎豹、河马……当这些只能在动物园里见到的动物无拘无束地晃到你身边,甚至触手可及,便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那一刻,再华美的辞藻也无以言表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羚羊埋头吃草,大方地秀出V形犄角,昭示着一辈子的胜利;长颈鹿挺立身姿,那深邃的双眸、卷翘的睫毛、颀长的身材,将“东非林志玲”的优雅展露无遗;斑马们排成一队慢吞吞地“过马路”,平时在上海这么“堵”法,大伙儿多半要怨声载道,可是,今儿在它们的地盘,我们可是拿出120%的耐心,就算人家不走斑马线也得笑脸相迎。七八月的马赛马拉水草丰美,因此,总能看见食草动物优哉游哉地享受“放题”,绿油油的草原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别看它们光顾着吃,若掏出相机“咔嚓”两声,有些警惕的就会瞥你一眼,资格老的干脆别过身子,给你一个销魂的背影。


    草原惊险一幕

    别以为在东非,动物的日子就能过得如此惬意安稳,有食草动物,自然有他们的天敌——食肉动物,譬如,狮子、猎豹、鬣狗等。但是在迁徙时节,食草动物成群结队地在草原上觅食,猛兽也不会贸然行动,它们的捕猎时间大多在黎明、傍晚天色昏暗时分。这不,午后,当我们的越野车经过狮群出没地时,这些大型猫科动物正懒洋洋地躺在草地上打盹,一头公狮顶着爆炸头侧卧,一旁躺着三四头母狮,司机慢慢减速,驶向狮群,四五头狮子可不比家里的小猫小狗,若群起而攻之,我们不过是一顿送上门的“下午茶”。扑通扑通扑通,此时,我屏气凝神,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脏超速蹦跶,相机在手里瞬间变成武器,随时准备自卫,好在司机甚有经验,近乎悄无声息地就将大伙带到狮群跟前。沉睡中的狮子,只能说——太弱了,其中一只睡得正酣,四脚朝天,跟咱们家里的宠物似的,毫无设防,看来狮子们的天然呆外加睡相卖萌,才是伤人于无形啊。


    难得一见的“天渡”

    这个季节到非洲,最不能错过的当然是盛况空前的动物大迁徙。Safari的次日,我们的行程就是赶往马拉河边坐等“天渡”——动物横渡马拉河。

    每年七八月是东非大草原上动物迁徙的高峰期,几乎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角马、斑马横渡马拉河,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大草原搬家至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而后在马赛马拉停留两三个月,再次不辞劳苦地返回坦桑尼亚。饥饿、干渴、渡河伤亡、体力不支、弱肉强食……据说,只有30%的幸运者能回到出发地,与之为伴的还有40万旅途中诞生的新生命。

    早前听友人说,他一连去了三年也没看到“天渡”,为了饱览动物迁徙的壮观场面,翌日特别起个大早,赶“头班车”Safari。骑上东非沙伐旅的“骆驼”——顶篷可升起的面包车,一路在广袤的草原上飞驰,左右两侧风光一览无余,偶尔可见几株树木孤零零地伫于地平线上。秃鹫展翅翱翔,斑羚扬腿跳跃,长颈鹿闲庭信步,象群缓慢挪动沉重的双腿……与前日无异,不一会儿,视野便已被飞禽走兽填满。



      大迁徙叹为观止

      迁徙季是斑马、角马疲于奔命的时节,亦是旅游旺季。这不,中午未到,已有不少面包车、吉普车在马拉河边蹲点。Safari的每辆车都载有无线通信设备,司机会通过电台互相告知动物出没地,因此,当一位司机发现迁徙队伍在河对岸查探时,其他车辆便闻风而动,赶到对应点守株待“马”。

      正当角马大队探路者在观察地形时,我们也紧张兮兮地替它们分析可行的渡口。角马是聪明而敏感的动物,探路者发现河岸边有三条鳄鱼,便一直静静等候。约莫一个多小时后,看到鳄鱼撤离,领头的角马预谋过河。此时,原本只有三四辆车静候的人类围观团也开始躁动,面包车顿时增加到近十辆,本已冲下山坡的领头马见状又撤回去。“我们先退到后面去”,一位颇有经验的司机提议,于是,聚集在“渡口”的车辆纷纷后退,说时迟那时快,不过两三分钟后,领头马便一鼓作气冲过来,其他的角马也前赴后继,在河道形成一股壮观的“凹”字形角马队伍。我们这帮围观群众多屏息凝神,将千马奔腾的场面猎入镜头,DV、单反、手机……长枪短炮统统瞄准迁徙大队,角马踏浪狂奔的脚步声、咆哮声,以及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不过三五分钟后,千匹角马顺利渡河,很幸运,这支队伍中没有队员沦为鳄鱼的美餐,没有队员被踩踏伤亡。幸存者们抵达马赛马拉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过河时失散的亲友,角马们呼唤着,张望着,再一次的重逢寓意着“移民”后的新生活,新希望。

      Notice

      最佳观赏地

      马赛马拉国家公园中的马拉河沿岸,从热气球或小型飞机向下俯瞰最为理想。

      

      迁徙过程

      每年12月到次年5月,动物散布在从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东南面一直延伸到Nqorongoro保护区的无边草原上。充足的雨水为它们提供着充足的食物。

      

      5月中后期,随着旱季来临,动物向塞伦盖蒂的西北面迁徙,追赶青草和水源。

      

      6月是动物哺乳期,几十万角马在迁徙路上降生。

      

      7、8月,持续的干旱令动物纷纷越境,穿越马拉河,来到马赛马拉,一直呆到9月。

      

      10月,塞伦盖蒂的草原在雨水的滋润下开始返青。同时,面积只有塞伦盖蒂约十分之一的马赛马拉并不足以维持数百万头外来动物的生活。动物们再从东线南迁到塞伦盖蒂,回迁一直持续到11月。

      

      12月,动物各自回到故园,休养生息,繁殖后代,补充途中丧失的大量同类。

      提醒

      观看猛兽的最重要也可以说是唯一的原则就是不能离开车,单独行动。据司机解释,在它们看来,车是整体,是一个庞然大物,是难以对付也并不了解的巨兽,一旦离开汽车,人变成较小的个体,就容易遭袭。因此在看大迁徙当天中午时应在汽车周围用餐,通常会安排在草原上的一处较安全的开阔地享用。品尝时注意留意周围环境,保持警惕,另外保证环境整洁,将食物垃圾等带走。观看动物迁徙时应时刻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影响动物行动及他人观看。在肯尼亚国家公园拍摄野生动物,均不能随意下车,只能在敞篷的观光车上或在规定范围内拍摄,所以必备长焦镜头。

      肯尼亚是世界上公认的观赏非洲热带动物的最佳国度。在马赛马拉动物保护区,非洲五兽——非洲象、犀牛、野牛、狮子和猎豹随处可见。每年的7-9月份,东非大草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生动物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成群结队的角马、斑马和羚羊由南部的坦桑尼亚徜徉而至,场面甚为壮观。绝大多数去肯尼亚呆上一两个星期的人会选择这样的路线:首都内罗毕—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桑布鲁国家保护区-安博塞利国家公园,这是一条最经典的线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8:19:09 | 只看该作者
    马赛的孩子拉着我的衣角跟着我往前走,马赛女人微笑目送着我,马赛战士跳跃着列队欢送。村外越野车上,乔治用树枝剔着牙悠然地等着。村长抚着我肩膀,借助肯特的翻译在问我:“什么时候再回家来?”

      是啊,什么时候回“家”来?好吧,不会很久的。肯特代替我回答的是:“下一个雨季过去的时候。”

      村长满意地笑了,我知道,不会让他失望的,明年我们在村子里再见面吧。


      雨中的艰难前行

      车身在剧烈颠簸着,雨季刚过的马赛马拉草原并不好走,时不时需要涉水爬过堆满乱石的河床,这让力道强劲的越野车也喘起了粗气。数量庞大的水牛和三五成群的斑马近在咫尺,好奇地打量着我们。但此行的目的并不是它们,在两个马赛战士乔治和肯特的陪同下,我要前往依旧处于半封闭状态的马赛人村落,去感受真正的马赛式生活。

      乔治和肯特身兼数职,既是司机、向导,也是翻译、护卫,而对我来说他们更是朋友和老师。当然,他们也是真正的马赛勇士,不过他们所在的村落已经走入现代社会,他们受的是学校教育,不仅能说英语,在动植物等方面还算得上是知识渊博。

      我们要去的村落因为交通不便,还没有受到现代文明太多的打扰。对于去那个村落,他们俩很高兴,“那里很亲切。那里也是我们的家。”

      头顶的乌云正在聚集,空气中湿度高得直接就能抓出水来。

      “要在大雨之前赶到村子,不然这路就没法走了。”乔治加快了车速,他那马赛人特有的被特意拉长的耳垂和巨大的耳洞,随着加剧的颠簸也不住地晃荡起来。

      就在我们刚刚看到牛群的同时,放牧的马赛少年发现了我们,远远地就挥手喊叫起来。于是,欢迎我们的“队伍”出现了,几百头牛被驱赶着围绕在越野车的四周,于是我们也只能用牛的速度挪动着前行。

      以每小时1公里速度前行的我们,终于被雨云赶上了。

      村子就在前方咫尺之遥,牛群也已在牧童的叫喝声中散去了,可如此大的阵雨还是迫使我们原地停了下来。草原上的雨远比城市中的凶猛,每一颗雨珠都和帆布篷激烈地撞击着,前窗玻璃上的水流让我们的视线完全与外界隔绝。

      肯特在车子里哼唱起了被我称之为“无所谓”的歌,照例又是在那句“哈库纳玛塔塔(斯瓦西里语,意为没关系)”中戛然而止。

      这场暴雨也就在此时停歇了。云层散去,阳光重新洒向了草原,只有金合欢树的枝条上滑落的水珠还提醒着我们记得刚才经历的暴雨。

      

      初探马赛村寨

      村长,头发花白、面容端庄,拿着一根木棍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并不是他步履蹒跚,木棍是马赛战士的标志之一,而那晃悠劲则是身份的显示。

      他在村口站定,斜倚着木棍,微笑着迎接我们。身后是尚未来得及散去的雨云和隐约现出的彩虹。语言不通,长相也截然不同,但他见到我却没有一丝的见外和讶异,微笑、平静,十足的主人派头。

      乔治和肯特送上了礼物,一大袋土豆粉,村人高兴地收下了。几个男人开始蹲伏在地上钻木取火,而妇女们在村落中的空地上排起了欢迎的长队,孩子们嬉笑着穿行其间。

      钻木取火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在木片上垫上干草,一根削尖的木棒顶在木片上搓了一会儿,烟就弥散开来。随着小心的呵护吹气,火苗蹿了起来,篝火也在晚霞尚未退下的时候就点了起来。

      火光映衬下,孩子们的笑声愈发响亮了,在母亲们身边呆不住了,开始围过来怯怯地抚摸我的包和相机。而成年人似乎都已经忘却了我这个外人的存在,女人在为晚餐忙碌,几个男人开始玩起了他们特有的石子棋。而经历充沛的年轻人则聚在一起,玩着标志性的马赛游戏——原地跳高,以此来昭示自己的强健。

      在草原金色的霞光下,整个村落都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马赛人的房屋一人高,以夯土为墙,用枝条为梁,在枝条上再覆上混合了草木的泥土。草原上,白天烈日炎炎,晚上却又寒风刺骨,为了保温,这些房屋的入口不仅狭窄,还要绕上个S形的隔墙,窗也算不上窗,不过是一个小洞而已,只能勉强漏进几缕光线。

      肯特带我来到要入住的一户马赛人的土屋前,坏笑着要我钻进去,自己却靠在门外。土屋的入口很矮小,我毫不犹豫地弯腰就钻。然而,有生以来第一次,我被无形的“力量”硬是给推了出来。这力量是里面的气味,如此浓重的气味,几乎已成为有形的固体,我是硬生生地撞在了这气味凝成的墙上。

      肯特笑着解释,本来通风不畅,土屋内的气味就非常浓重。又因为天下雨,生怕小羊淋雨生病的主人,把这些羊羔子也都赶进了室内,与一群羊共处一室,那气味自然不是我能习惯的。陪着我一起再次钻进土屋的肯特又笑着补充:“今天为了迎接你,他们还刚刚烟熏过蚊虫,那味道就更是厉害了。”

      忍受着令人窒息的气味,在黑暗中默默伫立了许久,我才慢慢习惯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陡然发现这窄小的房间里竟然有近十双眼睛默默地注视着我。

      肯特告诉我,土屋虽小,却也区隔得相当清楚。当中是已经熄灭了的积满灰烬的火坑,一侧是男主人的床,另一边是女主人和她孩子们的卧榻。今天特意在火坑旁垫上柴草,这就是我的床了。

      虽然语言不通,但喝了女主人静静递上的牛奶,也许再加上窒息缺氧的感觉,原本以为会难以入眠的我,很快就沉沉睡去……

      

    与马赛战士同行

    第二天睁开眼,扭动着疲惫的身子翻了个身,屋里已经没有一个人,如洞的小窗中投进的日光无疑已经宣告了白天的到来。

    身下这个树枝和干草搭起的床铺现在让我感觉柔软舒适,已经习惯了气味的土屋也变得可爱。我还记得昨天我怎么进到这个小屋中的,那时可不是那么容易。起床后,我打算和马赛人去村落附近巡视,看有没有猛兽靠近村落,顺便也看顾一下跑远的牛群,这是他们的工作之一。完整的天空盖着这一整片完整的草原,就在这样的天地间,我与马赛人并肩同行,扛着长矛和水,在马赛马拉的草原上,一字排开。红披肩在风中猎猎飞舞,一步步前行,带着我走入他们生长的草原和丛林。

    到了这里,没有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在他们眼中,脚印、粪便都清晰地记录了动物的行踪;什么植物是不能吃的、什么果子味道鲜美,如数家珍;就连空中掠过的鸟儿,不但一眼就叫得出名字,甚至羽毛的花纹都能对你娓娓道来……

    一边走,乔治一边跟我讲解马赛人的生活方式:“马赛人从来就是草原的一部分,草原就是我们的家。马赛人虽然骁勇善战,但并不狩猎,靠游牧为生。马赛人崇拜自然,决不会去破坏自然,就连耕作都被认为会使大地变得肮脏。就因为我们不狩猎、不耕作,才使这里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你看那里。”他指着远处走过的象群,“喜欢到处游走的象群踩踏了很多灌木,改变了草原的地貌,造就了这里零落的灌木,可它们并没有破坏这里,是它们帮助马赛马拉成为一望无际的平原。真正住在这里的人,谁也不愿意破坏这里,这是——家。”

    “这可以是生活用具也可以用来烧火,草原能够带来生活需要的所有东西。”乔治拿起手里的树枝给我看,“马赛人造房子需要它、做饭需要它、放牧需要它。政府禁止私自砍伐森林,可现在城里要学美国、学欧洲,造很多新房子、做很多家具,木头就不够用了。所以,据说禁令要被取消了,会有很多人来砍树,不知道会变得怎样。我们也不知道树是不是我们的,但这里是我们的家,没有了树林和草原,我们就什么都没了。”

    他突然停了下来,和其他马赛战士一起警觉地观察着:“快,快跑,角马群可能要经过这里,我们要给它们让路。”

    一个马赛战士就敢挑战一头雄狮,然而成群的角马是人力无法阻挡的。于是,在这马赛马拉草原上,和红衣如血的马赛战士一起,我们飞奔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8:2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7-22 18:22 编辑

    雨中的艰难前行

    车身在剧烈颠簸着,雨季刚过的马赛马拉草原并不好走,时不时需要涉水爬过堆满乱石的河床,这让力道强劲的越野车也喘起了粗气。数量庞大的水牛和三五成群的斑马近在咫尺,好奇地打量着我们。但此行的目的并不是它们,在两个马赛战士乔治和肯特的陪同下,我要前往依旧处于半封闭状态的马赛人村落,去感受真正的马赛式生活。

    乔治和肯特身兼数职,既是司机、向导,也是翻译、护卫,而对我来说他们更是朋友和老师。当然,他们也是真正的马赛勇士,不过他们所在的村落已经走入现代社会,他们受的是学校教育,不仅能说英语,在动植物等方面还算得上是知识渊博。

    我们要去的村落因为交通不便,还没有受到现代文明太多的打扰。对于去那个村落,他们俩很高兴,“那里很亲切。那里也是我们的家。”

    头顶的乌云正在聚集,空气中湿度高得直接就能抓出水来。

    “要在大雨之前赶到村子,不然这路就没法走了。”乔治加快了车速,他那马赛人特有的被特意拉长的耳垂和巨大的耳洞,随着加剧的颠簸也不住地晃荡起来。

    就在我们刚刚看到牛群的同时,放牧的马赛少年发现了我们,远远地就挥手喊叫起来。于是,欢迎我们的“队伍”出现了,几百头牛被驱赶着围绕在越野车的四周,于是我们也只能用牛的速度挪动着前行。

    以每小时1公里速度前行的我们,终于被雨云赶上了。

    村子就在前方咫尺之遥,牛群也已在牧童的叫喝声中散去了,可如此大的阵雨还是迫使我们原地停了下来。草原上的雨远比城市中的凶猛,每一颗雨珠都和帆布篷激烈地撞击着,前窗玻璃上的水流让我们的视线完全与外界隔绝。

    肯特在车子里哼唱起了被我称之为“无所谓”的歌,照例又是在那句“哈库纳玛塔塔(斯瓦西里语,意为没关系)”中戛然而止。

    这场暴雨也就在此时停歇了。云层散去,阳光重新洒向了草原,只有金合欢树的枝条上滑落的水珠还提醒着我们记得刚才经历的暴雨。


    初探马赛村寨

    村长,头发花白、面容端庄,拿着一根木棍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并不是他步履蹒跚,木棍是马赛战士的标志之一,而那晃悠劲则是身份的显示。

    他在村口站定,斜倚着木棍,微笑着迎接我们。身后是尚未来得及散去的雨云和隐约现出的彩虹。语言不通,长相也截然不同,但他见到我却没有一丝的见外和讶异,微笑、平静,十足的主人派头。

    乔治和肯特送上了礼物,一大袋土豆粉,村人高兴地收下了。几个男人开始蹲伏在地上钻木取火,而妇女们在村落中的空地上排起了欢迎的长队,孩子们嬉笑着穿行其间。

    钻木取火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在木片上垫上干草,一根削尖的木棒顶在木片上搓了一会儿,烟就弥散开来。随着小心的呵护吹气,火苗蹿了起来,篝火也在晚霞尚未退下的时候就点了起来。

    火光映衬下,孩子们的笑声愈发响亮了,在母亲们身边呆不住了,开始围过来怯怯地抚摸我的包和相机。而成年人似乎都已经忘却了我这个外人的存在,女人在为晚餐忙碌,几个男人开始玩起了他们特有的石子棋。而经历充沛的年轻人则聚在一起,玩着标志性的马赛游戏——原地跳高,以此来昭示自己的强健。

    在草原金色的霞光下,整个村落都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马赛人的房屋一人高,以夯土为墙,用枝条为梁,在枝条上再覆上混合了草木的泥土。草原上,白天烈日炎炎,晚上却又寒风刺骨,为了保温,这些房屋的入口不仅狭窄,还要绕上个S形的隔墙,窗也算不上窗,不过是一个小洞而已,只能勉强漏进几缕光线。

    肯特带我来到要入住的一户马赛人的土屋前,坏笑着要我钻进去,自己却靠在门外。土屋的入口很矮小,我毫不犹豫地弯腰就钻。然而,有生以来第一次,我被无形的“力量”硬是给推了出来。这力量是里面的气味,如此浓重的气味,几乎已成为有形的固体,我是硬生生地撞在了这气味凝成的墙上。

    肯特笑着解释,本来通风不畅,土屋内的气味就非常浓重。又因为天下雨,生怕小羊淋雨生病的主人,把这些羊羔子也都赶进了室内,与一群羊共处一室,那气味自然不是我能习惯的。陪着我一起再次钻进土屋的肯特又笑着补充:“今天为了迎接你,他们还刚刚烟熏过蚊虫,那味道就更是厉害了。”

    忍受着令人窒息的气味,在黑暗中默默伫立了许久,我才慢慢习惯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陡然发现这窄小的房间里竟然有近十双眼睛默默地注视着我。

    肯特告诉我,土屋虽小,却也区隔得相当清楚。当中是已经熄灭了的积满灰烬的火坑,一侧是男主人的床,另一边是女主人和她孩子们的卧榻。今天特意在火坑旁垫上柴草,这就是我的床了。

    虽然语言不通,但喝了女主人静静递上的牛奶,也许再加上窒息缺氧的感觉,原本以为会难以入眠的我,很快就沉沉睡去……



      与马赛战士同行

      第二天睁开眼,扭动着疲惫的身子翻了个身,屋里已经没有一个人,如洞的小窗中投进的日光无疑已经宣告了白天的到来。

      身下这个树枝和干草搭起的床铺现在让我感觉柔软舒适,已经习惯了气味的土屋也变得可爱。我还记得昨天我怎么进到这个小屋中的,那时可不是那么容易。起床后,我打算和马赛人去村落附近巡视,看有没有猛兽靠近村落,顺便也看顾一下跑远的牛群,这是他们的工作之一。完整的天空盖着这一整片完整的草原,就在这样的天地间,我与马赛人并肩同行,扛着长矛和水,在马赛马拉的草原上,一字排开。红披肩在风中猎猎飞舞,一步步前行,带着我走入他们生长的草原和丛林。

      到了这里,没有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在他们眼中,脚印、粪便都清晰地记录了动物的行踪;什么植物是不能吃的、什么果子味道鲜美,如数家珍;就连空中掠过的鸟儿,不但一眼就叫得出名字,甚至羽毛的花纹都能对你娓娓道来……

      一边走,乔治一边跟我讲解马赛人的生活方式:“马赛人从来就是草原的一部分,草原就是我们的家。马赛人虽然骁勇善战,但并不狩猎,靠游牧为生。马赛人崇拜自然,决不会去破坏自然,就连耕作都被认为会使大地变得肮脏。就因为我们不狩猎、不耕作,才使这里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你看那里。”他指着远处走过的象群,“喜欢到处游走的象群踩踏了很多灌木,改变了草原的地貌,造就了这里零落的灌木,可它们并没有破坏这里,是它们帮助马赛马拉成为一望无际的平原。真正住在这里的人,谁也不愿意破坏这里,这是——家。”

      “这可以是生活用具也可以用来烧火,草原能够带来生活需要的所有东西。”乔治拿起手里的树枝给我看,“马赛人造房子需要它、做饭需要它、放牧需要它。政府禁止私自砍伐森林,可现在城里要学美国、学欧洲,造很多新房子、做很多家具,木头就不够用了。所以,据说禁令要被取消了,会有很多人来砍树,不知道会变得怎样。我们也不知道树是不是我们的,但这里是我们的家,没有了树林和草原,我们就什么都没了。”

      他突然停了下来,和其他马赛战士一起警觉地观察着:“快,快跑,角马群可能要经过这里,我们要给它们让路。”

      一个马赛战士就敢挑战一头雄狮,然而成群的角马是人力无法阻挡的。于是,在这马赛马拉草原上,和红衣如血的马赛战士一起,我们飞奔而去。

      Tips

      签证

      办理肯尼亚旅游签证,需提交护照、2张2寸近照、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及在职证明等,时间7-10个工作日。

      

      到达

      肯尼亚航空有自上海往返内罗毕的航班,但或要经停泰国等地,亦可从广州搭乘肯尼亚航班班机直飞内罗毕,或乘坐阿联酋航空、卡塔尔航空等转机前往。大韩航空于去年6月开通首尔仁川至肯尼亚内罗毕直航航线,每周一、周三和周五运营,机型为空客A330-200,座位数量高达226座。去程航班KE959于韩国时间21:20从仁川国际机场出发,当地时间次日凌晨5:00抵达内罗毕。返程航班KE960于当地时间10:30从内罗毕起飞,韩国时间次日凌晨4:50抵达仁川国际机场。

      内罗毕是全世界私人飞机拥有量非常高的地区,不少城市之间的陆路情况可能不一定很好,但是空中航线却一直是非常便捷的,当地交通可以选择Air Kenya。

      

      下榻

      Keekorok lodge马拉克科罗酒店坐落于马赛马拉国家公园中心区域,酒店客房以别墅为主,最有特色的是栈桥酒吧,立在湖畔,与河马群为伴。

      地址: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

      电话:+254 5022525

      

      Treetops Lodge位于阿伯德尔国家公园里,虽然这里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没法和马赛马拉等野生动物园相比,但树顶旅馆所营造出的那种与野生动物近在咫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亲近感却让人流连忘返。在旅馆三层大厅一隅的玻璃柜里,摆放着从1952年开业到现在的50多本留言簿,里面写满了游客的见闻与感受。翻看这些留言,就像走进了时光隧道。

      地址:Aberdares National Park

      

      Fairmont Mara Safari Club是当地最好的酒店之一。大堂和餐厅全部采用当地的特有木结构,挑高很高,屋顶开了不少大天窗。休憩区的皮沙发还挂满马赛人的各种饰品。酒店的泳池则位于河口交汇处的高地上。51顶永久竖立在河岸高地上的“帐篷”,设计巧妙。房间陈设充满当地土著风格,晚上可以看星星。

      地址:P.O. Box 58581 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

      电话:+254 5022170

      

      气候

      7-9月是肯尼亚旅游旺季。肯尼亚气候白天凉爽,夜晚较冷,明智的方式是携带中轻型衣着供白天穿着,较温暖柔软的供晚上穿着。早晚很冷,白天的话,当然还要记得戴上遮阳帽和太阳眼镜。

      

      价格

      去马赛马拉都是冲着动物迁徙而去的,所以每年的7-9月的跟团价格不会便宜,但是在相差无几的价格中,比较内容可以让你看出其中的性价比,比如一般热气球是自费的,而很多团队游会赠送“树屋酒店一晚入住”,乘坐什么样的航班前往,这些都是货比三家的好方法,所以不要只看价格,也要参考其实质内容。

      非洲最为外界所熟知的部落,便是生活在肯尼亚的马赛部落。色彩绚丽的服饰和大大的耳洞是他们独特的标志。马赛人以狩猎与放牧为生计,保持着非洲原住民的生活方式。马赛村落由柴扉围成一个大围屯,内有十来幢土屋组成,其实就是一家子。不过,一般游客可能很难住惯土屋,不妨找一家野趣的酒店,在那里,有时你会感觉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