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2485 回复:3
发表于 2013-4-22 18:45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7 11:47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新泾港之北
我的大叔叔曾经在北新泾的一个塑料厂工作。那时候他住在杨树浦。每天早晨天麻麻亮,他就骑上一辆“老坦克”,花费一个多小时到厂里。为此,我婶婶不知道帮他做了多少条裤子。因为骑车多的缘故,当裤脚还是簇新的时候,屁股上总会磨出两个洞。
我曾把外白渡桥称作“上海的定情戒指”,因为连通江南腹地的苏州河与连通世界的黄浦江在此交汇。几年前,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苏州河是指吴淞江的上海市区一段,从北新泾到外白渡桥。一百多年前,域外商人来到上海后,因其直达江南丝织业中心苏州城,一开始叫它“通往苏州的河”,简而化之称为苏州河。1848年,英国领事馆与上海道台订立扩大租界的协议时,吴淞江的上海一段正式改名为苏州河,地图上也标示了这个名字。
我的大叔叔等于每天从杨树浦赶到苏州河的最下游,再骑行到苏州河的最上游。有河的城市,故事总是沿着河发生。上海的故事里,逃不脱苏州河和黄浦江的缠绵,更多的却是那绵密的细流,上海还有诸如“浜”、“浦”这样的地名,比如肇家浜路,比如桃浦路云云,当然还有“泾”,比如洞泾、洋泾。上海许多地名相类,北新泾之得名同样也离不开这些水。有意思的是,发源于新泾的大多数河段,却在如今的北新泾街道之北,北新泾街道乃至其前身北新泾镇,恰在新泾大多数河段之南!
原来,“北新泾”的意思是指在新泾港的北面。而新泾港在如今的闵行区。至于长宁区,如今不但有北新泾街道,更有新泾镇。我大叔叔曾经工作过的塑料厂,早泯然于众多居民楼之中,之后又不知所踪了。
蜗居里的幸福一家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家位于长宁路、江苏北路交界处的楼房面临拆迁。虽然我们一家人在那栋大楼住了还不满十年,可面对拆迁,仍必须作出选择。拆迁的房源中,有一处位于北新泾。最终我们家人都没有选择北新泾的房子,然而北新泾作为动迁基地,已经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
我有一个同事,当年也被拆迁到北新泾。当时我们都在老北站的一个单位工作。这位老兄每天也像我大叔叔那样骑车上下班,不同的是他每天从北新泾骑车到老北站,可以说是从苏州河的最上游骑到最下游。他经常说:“每天这么个骑法,早晚可以去‘环法赛’玩玩。”
这位朋友后来去了地铁公司上班,如今肯定不用骑车上下班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老兄后来娶了一位北新泾本地姑娘为妻。姑娘是街道里的公务员,家里房子有好几套。我这位因动迁才在北新泾拥有一套与父母合住小两房的朋友,因为婚姻而成了“房地产资本家”,每个月从妻子名下房子收取租金。难能可贵的是,夫妻俩仍然与我朋友的父母“蜗居”一处。他那本地老婆非常孝顺公婆,乃是家和万事兴的典范。
老习俗,新生活
前年,我的朋友、华东师范大学的仲富兰教授出了本新书《中国百年风物与民俗过眼录》。新书发布仪式就选在位于北新泾的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出地铁2号线北新泾站,就能看到这座很有江南特色的仿古建筑。
通过富兰先生的新书,我了解了为何北新泾的姑娘,即使家中有数套房子,仍会选择孝敬公婆,并与公婆同住,她甚至不嫌弃夫君的“立升”(沪语“家产”)不如自己。长宁民俗文化中心的礼仪风俗展示中,详细介绍了北新泾地区古来的婚嫁风俗。比如当地所称的“蜜月”,乃是指“婚后满月,新娘由新郎陪同回娘家”。
虽同为上海人,但北新泾本地方言,与上海市区语言仍有许多不同。比如将“跑得气急”称为“七夯八倒”,比如将“不热情” “冷笃笃”称为云云,仔细回味,却也妙趣无穷。
我的朋友是十年前娶这位北新泾本地姑娘的,十年过去了,如今本地姑娘身上的淳朴娇憨,是否会与这些生活气息十足的方言随着城市化进程而消逝?
君住苏河头,不知有没有渐生遗憾呢?想来,还是好好享受当下为妙。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7 11:47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2 18:45:53
|
只看该作者
★北新泾镇
1949年5月24日解放,1950年设新泾乡,1952年2月6日改为北新泾镇。镇域水陆交通发达,是贯通江苏、浙江两省的水上通道,连接市中心城区和郊区的陆路枢纽。1949-1996年,北新泾镇先后隶属新泾区、西郊区、长宁区、上海县解放公社、上海县新泾公社、上海县(直属镇)及长宁区。1996年撤销北新泾镇建制,建立北新泾街道办事处。
★蒲淞北路
位于原北新泾镇中部,原是西大街的一条长50-60米的小巷,东侧是潘姓地主深院,西侧为关帝庙,巷北是一片农田,东北部是前蒲淞区区公所旧址。因位于蒲淞南路之北,故名蒲淞北路。镇党委、镇政府以及税务所、工商管理所、镇文化中心、镇图书馆等坐落于此,曾经为北新泾的政治文化中心。
★长宁民俗文化中心
上海第一个经营特色群众文化的事业单位,也是全国首家以民俗文化命名的主题文化馆。
内设影剧院、舞厅、梨园、茶室、阅览室、演艺排练厅以及文化展厅等活动场地。馆内定期举办相声大会、戏剧欣赏、民间说唱、知识讲座、文化沙龙等文艺活动。所有设施与文艺活动均对居民和游客免费或低价开放,在活色生香的民俗节目中体验到文化多样性的独特魅力。
★史家花园
位于原北新泾镇东侧,哈密路北段西面。有房数十间,为史姓人家居住,称史家花园。抗战初期,为日本军队军营。解放后,曾作为蔚东香料厂和上塑七厂职工宿舍,后拆迁建造哈密新村,现部分改为中环线高架。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7 11:47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2 18:46:28
|
只看该作者
@灬影灬:北新泾曾以大片农田为主,本地人居住较多,后因拆迁等因素很多居民由市中心搬至那里,20多年前那里算比较偏僻的地块了。当然,如今由于西郊百联商圈的崛起,北新泾身价也随之增长,不仅居住了很多土身土长的本地人,也纳入很多新上海人的元素,是一个蕴藏着浓郁上海风情的地块。@lingkwise01:北新泾,700多年的古村落今天又焕发了青春。今天的北新泾居民很多都是长宁动迁房的老百姓,我记得那里有北新泾幼儿园,附近还有职校。附近公交线路也是比较多的,有141、825、855、750等线路,还有到市中心的836。
@杨忠明:不知现在那里是否还有轿子,估计只能在道具当中看到。感觉北新泾的许多民俗应该是晚清或民国年间的事吧,离现在太遥远啦。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7 11:47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2 18:46:52
|
只看该作者
北新泾站
位于天山西路,为地铁2号线的地下岛式车站,2006年12月30日启用。北新泾站共有3层,地面为车站出口,地下一层为车站大厅,地下二层为2号线站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