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嘉定近代名人录①吕炳奎—外冈游击队的创始人

查看数: 13969 | 评论数: 9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3-11-4 07:38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yuan1398 于 2013-11-4 19:06 编辑 一、创建杨甸民众自卫队       吕炳奎先生1914年1月3日生于嘉定县望仙桥,出身在一个富裕的农家。外冈游击队的创始人,电影《51号兵站》中的 ...

回复

joyni 发表于 2014-9-8 10:10:08
吕炳坤同志很伟大
外冈游击队纪念馆也去过
wm1976 发表于 2014-9-6 13:14:52
张文兰zhangwl 发表于 2013-11-11 12:42:47
好象吕炳奎家和我们村不远,村里还有一户是蛮近的亲戚,所以从小听过村里老人说吕炳奎的故事。
yuan1398 发表于 2013-11-7 16:18:32
本帖最后由 yuan1398 于 2013-11-7 16:36 编辑

距据一位老嘉定,原来住在东大街博乐路附近的退休教师回忆,他7岁时的一天旁晚,日本人通知晚上门窗全部关闭,不准往外看,但半夜时他还是偷偷地从楼上往下看了,只见拖车上铺着门板,躺在一个日本死尸,一共有八辆拖车,
据参加过这次战斗的外冈游击队分队长张服膺回忆
八字桥之战,是外冈游击队在嘉定打得最漂亮的一战,影响最大的一战

    8月2日晚,“江抗”3路去嘉定东乡活动。行军途中,皓月当空,照着我们悄悄行进的长长行列,照着通向徐行的大路,照着隐约可见的村庄、树林,真有点诗情画意,大家一路也不觉疲劳,早晨到达徐行西北的八字桥一带宿营。

    天气较热,午睡中,突然西南方向传来清脆的三八枪声,原来日军来袭击了。吕炳奎命副连长任增率部队出击。任即率我们2分队出村南,在绿茵茵的黄草地田埂上向南跃进。日军从西边两三百米处向我们射击。我们沿着田埂自北向南散开。战士张维忠出村不远腿部受重伤。我们向西边日军射击。任增是邱生凡从上海动员来的原四行仓库守军(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部分军队坚守在上海中央银行等四家银行的仓库,孤军奋斗,屡挫日军,后退入租界,守军英勇顽强的杀敌爱国精神受到上海及全国人民的赞扬)的机枪手,有战斗经验。他带着机枪手,在最南面靠河边的牛车棚里,以石柱子为依托,握着卜壳枪沉着地指挥机枪手和我们向敌人射击。我在他两三米处的田埂上。太阳偏西,可能是我的眼镜反光为敌发现,打来一枪。子弹擦破了我的头皮,吓了我一跳。我们与敌人相持一些时间后,任增指挥我们从容撤回村里。撤出途中,东边1分队的几个老兵边撤退边据枪向西边敌人射击,掩护我们。我真佩服他们的战斗精神。八字桥战斗,“江抗”击毙日军8人,伤11人。战后,吕炳奎召娄塘税务干部张维群携款来部队,购买棺木,在娄塘东安葬排长黄锡恩阵等五位烈士。
    有一位是当地村民,他不相信中国军队会打日本人,就站在门外观战,不行被流弹击中身亡'

吕炳奎对八字桥战斗的回忆

8月某日晚,我们从杨甸出发,经娄塘,再由嘉定城北插过,到达南双庙八字桥西驻营,已是次日上午。午后1点多钟突然听到枪声,发现敌人已到村口,我部队未及进人阵地,敌人机枪已响。第3支队驻地李家宅正处敌火力圈内。在副连长任增、指导员蒋敏、政训主任邱生凡指挥下,战士们沉着应战,把已经冲到村口的日军一步步压退村外。部队立即发起追击,直到望见嘉定城墙,战斗情绪高涨极了。不出两小时,日增援部队从罗店赶来,我部即向娄塘转移。此次战斗敌死伤20多人,我部牺牲第3排排长黄锡恩等6名战士。八字桥战斗大捷的消息迅速在嘉定、上海传开,影响很大。





yuan1398 发表于 2013-11-4 17:48:27
外冈游击队的演变与构成
外冈游击队早起叫杨甸民众抗日自卫队,后改名为外冈游击队。
1939年1月,外冈游击队受领了新番号,江苏省第3区保安步兵第1团第1营,团长是邓敬烈。
营长是谈思源,原来是外冈镇上的流氓头子。副营长是金谷,是外冈区卫家角的地主。他两很少来部队,整天在外冈镇上花天酒地,吃喝玩乐。
营部有个特务队,人数为30多人,于副官江租培带领。
吕炳奎为1连连长,1连有脱产武装七八十人,都是经过武装自卫锻炼的农民,是1营的主力和骨干。
4连连长是唐生,外冈区横泾唐家宅人,唐生原为青帮小头目,有脱产武装五六十人,在外冈游击队中人数列为第二。
其他3个连也有少数脱产武装。各连都有不脱产的群众自卫武装,称“地方×中队”,人、枪都比脱产武装多得多。各连的负责人分别是各村落地方中队的负责人。脱产武装和群众自卫武装人、枪有七八百。(待续)


舒适的鞋 发表于 2013-11-4 15:18:15
呵呵   路过来看看


















yuan1398 发表于 2013-11-4 07:53:55
本帖最后由 yuan1398 于 2013-11-4 19:42 编辑

二、首战消灭方泰土匪

     1938年清明前的一天,方泰方面来了四五个土匪,敲诈杨甸一家普通农民。自卫队的群众立即带枪赶到,一下把他们打跑了。从此,杨甸与方泰土匪翻了脸,杨甸地区民众自卫队的名气也出去了。群众情绪很高,枪支越买越多,土匪更不敢来了。
    1938年7、8月间,方泰土匪毛林生部借故要来洗劫杨甸。吕炳奎动员各村日夜防守。土匪终未敢来。为保卫杨甸消除匪患,群众一致要求干脆把这股土匪干掉。吕炳奎也同意打,但考虑虽人多武器多,毕竟没有打过仗,不能单独去打,就要求邓敬烈出兵。是在一个夜晚共同行动的。邓敬烈的特务营停在方泰东南一两公里处,作为后备队。民众自卫队担任主攻。由于事前已作了侦察,地形和敌情都很熟悉,拂晓时突袭毛林生的老巢,一下就把毛林生等11个匪首一起抓到了。他的匪部驻前村,听到枪响,全吓跑了。这次战斗中,首先冲进毛宅的钱阿大、朱友生等人大部分是庄凤来第一分队的人。生平第一仗就打了个漂亮的胜仗,大家非常高兴。大家押着俘虏回来,半道上遇到邓敬烈。他令把11个匪首全部交给他处理。吕炳奎以为邓可以将毛处决。结果,邓敬烈勾结谈思源同毛林生谈判,得到十几挺机枪、80余支步枪、几千元钞票后,就把他们放了。
    几天后知道了这个情况。大家非常气愤。自卫队的处境从此将更加困难。这次事件使吕炳奎彻底认识了这帮家伙,对国民党也完全失去了信心。群众也纷纷要求组织脱产的抗日武装队伍。觉得只有这条路才有前途。但经费无着是大问题,以前搞不脱产的群众武装就没有这个困难。以杨甸群众与方泰匪部已完全对立、今后再动员群众参战非常困难为由,向邓敬烈提出了组织部队的要求。邓为了拉住杨甸这股力量,同意由他供给经费,吕炳奎自己组织武装部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