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399 回复:0 发表于 2007-9-10 17: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7:1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锄禾新解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记得小时候学习语文的时候老师教过一篇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老师教育我们一粥一饭当惜来之不易,不要浪费粮食。
   只后来随着对社会生活的了解,随着改革开放,随着香港回归,随着美国攻打伊拉克,随着石油价格的飞涨,随着克林顿的拉链和切尼的枪,随着文学水平的提升,随着......我才发现,其实这首诗中还隐含更加深刻的内涵与社会意义。
   首先,我们看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禾是主语,当午是宾语。日,此时做动词用,是谓语。由此来看,锄禾应该是个男性,当午应该是女性。这从所使用的动词“日”可以看得出来。当然,也有人说当午也可能是男性。但是我们可以假设古代的生活环境,在光天化日之下应该不至于这么嚣张。后半句,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非常的努力,非常的有激情。在挥汗如雨的时候势如奔马,那时多么舒畅的一件事情。
   此句可以展现出古人被大男人主义思想毒害之深。因为2人同时在做一件事情,主动权却掌在男性手里。女权主义者应该感觉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牛顿经典力学有一条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由此,应该说:日与被日是相互的。日的时候,也是被日。
   可以想象,2人共日与田野之中的画面。天苍苍,禾茫茫,躲着2只野鸳鸯。头顶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暖暖的太阳。身旁是青青的禾苗随着微微的风而摇动。同时我们也就知道了古代人的意境,在天高气爽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做。果然是超凡脱俗的享受!
   我们看第二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话锋一转,道出了一个风尘女子的心酸与无奈。当午很无奈:唉,别以为挣口饭吃容易啊。为了生活只有出卖色相,陪那些高官显贵过着腐化而糜烂的生活。后来竟然发展到要做的时候还要跑到野外做,美其名曰“亲近自然”。太阳那么猛烈的照在地上,把我娇嫩的肌肤都晒黑了。身子底下还垫着土疙瘩,顶的人背都弯了。旁边还有一些知名的不知名的小虫子在禾苗上爬来爬去。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发现此诗的真正作者应该是个风尘女子。通过寥寥数语,就将风尘女子的落魄而无奈的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告诫后人,风尘的日子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是遇到一些喜欢SM的就更加苦不堪言。
   此诗意境悠远,而言语朴素。通过做一件人尽会做的事情的场景就反映出整个社会风貌,同时还蕴涵深刻哲理。虽用语简单,却用意悠远。
   好诗,好诗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