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722 回复:0 发表于 2014-12-9 22:32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22:3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8种让你误认为自己也能行的艺术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你认为那不是艺术,或误以为自己也能画,是因为艺术家突破了边界,不再做才能、技艺和一切狭小审美特性的囚犯。”——马格里特语

当艺术进化成各出奇谋的智力游戏,最聪明的人才能玩好,今天留在艺术史中的,都是首先吃螃蟹并且想得特别透的那些人。他们确立了新的规则,将艺术从一门手艺变成一门知识,这才让没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你误以为自己也能搞艺术。

剪纸拼贴范儿

2014年4月到9月,英国泰特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特展吸引了56万人次来看他晚年创作的剪纸。这些剪纸极其简单,有几幅最著名的作品整个创作过程还不到20分钟,但马蒂斯64年的创作生涯却是你学不到的。每一个形体和色彩都有目的,精心制造出儿童画般的装饰效果。换种材料而已,水准还是大师级的。
▲马蒂斯《蓝色裸体》,1952年
▲马蒂斯《蜗牛》
▲马蒂斯《坠落的伊卡洛斯》,1947年
抽象范儿

如果你只从画面里看到线条和色块,那就大错特错了。抽象艺术家不是平面设计师,他们是一群关心宇宙空间的理论家。看似无意义的画面背后是理性的研究,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Kandinsky)的《论艺术中的精神》(1912)、荷兰画家蒙德里安( Mondrian)的《自然现实与抽象现实》(1917)、瑞士画家保罗·克利(Paul Klee)的《教学速记》(1924)、英国画家本·尼科尔森(Ben Nicholson)的《抽象艺术札记》(1941)具体说了他们是怎么想的。

▲蒙德里安《红白蓝的菱形画》,1924-1925年
▲康定斯基《黄红蓝》,1925年

2004年,美国画家罗斯科(Rothko)的理论著作《艺术哲学:艺术家的真实》在耶鲁大学出版,他引领了大色块风潮,但没有谁能像他那样把涂色变成祭祀。罗斯科说:“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人的基本情绪,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许多人能在我的画前悲极而泣的事实表明,我的确传达出了人类的基本感情,如果你只是被画上的色彩关系感动的话,你就没有抓住我艺术的核心。”

▲罗斯科《蓝色中的白色和绿色》,1957年
童年范儿

贡布里希(Gombrich)引用高更(Gauguin)从塔希提岛发出的一封信,说感觉“自己必须向后回溯,越过帕台农神庙的石马,回到童年的木马”。一些素描技巧最纯熟的艺术家却喜欢抛弃技术画儿童简笔画,比如毕加索(Picasso),西班牙画家胡安·米罗(Joan Miró)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也像小孩的乱涂乱画。他们的画中有意去除意义,儿童却在大人教授下努力为画面加入意义,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毕加索《花枝姑娘》,1946年
▲毕加索《画家和模特儿》
▲胡安·米罗《人投鸟一石子》,1926年
色即是空范儿

1913年,俄罗斯画家马列维奇(Malevich)在白底上涂了一个黑方块开启了至上主义,5年后,他又在白底上画了一个白方块成为代表作。本·尼科尔森的画面是纯白的,只稍微有凹凸。美国艺术家弗朗兹·克兰(Franz Kline)也把自己的画叫“白色形体”。画布可满可空,但今天你已不能再提交一块白板就说是作品,因为100年前已经有人放弃了物象的再现,把极简几何绘画送入了艺廊。

▲马列维奇《白色上的黑方块》,1913年

现成品范儿

讽刺的是,法国艺术家杜尚(Duchamp)嘲讽正统艺术的解构之作,现在也被放入艺术史接受膜拜。由其衍生出的五花八门的现成品被艺术界照单全收:美国雕塑家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直接把耐火砖、荧光灯管、铜板、泡沫塑料摆到展厅,而英国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凭动物标本拿到了特纳奖。

▲达明安·赫斯特《母子分离》

行动绘画范儿

美国艺术家波洛克(Pollock)在1949年创作滴画的时候,行为艺术还没在欧洲兴起。他把大画布铺在地上,将颜色滴在上面、倒在上面或泼在上面,创造了行动绘画。波洛克的绘画内容是随机的,看上去不可复制,但也许并不难复制,只要追随者也像他一样冲动迷狂就行。

▲波洛克《熏衣草之雾》,1950年
▲波洛克《壁画》,1943年
▲波洛克《月亮 女人》,1942年

印刷范儿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是机械复制时代最成功的艺术家,他使用机器创作,尝试过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术。所有办法今天都能复制,完成一幅安迪·沃霍尔式的招贴画并不难,但最值钱的是他的签名——全都来自纽约的大明星。


▲安迪·沃霍尔《9张彩色的玛丽莲·梦露》,反转片系列,1979–1986年

涂鸦范儿

美国艺术家巴斯奎特(Basquiat)的粗鄙无聊当然也是伪装的,他出身纽约中产家庭,涂鸦背后是他对音乐、语言和加勒比地区文化传统的理解。为什么他的乱涂乱画能拍出天价而你的不能?因为他仍在马蒂斯和毕加索建立的表现主义传统之中,向儿童画、民间艺术和原生绘画寻求灵感,因为他是安迪·沃霍尔“光芒四射的孩子”。

▲巴斯奎特《无题》,1981年
[size=13.63636302948px]
[size=13.63636302948px]▲巴斯奎特《博物馆安全(百老汇危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