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2939 回复:2
发表于 2015-1-26 10:24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0-4-2 23:19 |
---|
签到天数: 20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郑孝同
腊梅盛开,满园飘香。令人心旷神怡却又将我思绪引向70余年前的钱门塘。那里有父亲郑午昌的画室“数帆楼”,以及画室窗前的那棵祖辈传下来的老腊梅树……
钱门塘是一个古镇,仅一条东西向的小街,长不足一里。它西邻昆山蓬阆乡(蓬朗镇),北接太仓新丰乡,顾浦河和葛泽塘(郭泽塘)两河交汇于此。钱门塘虽小却文风昌盛,早在百年前已有小学,我幼时曾在钱门塘读过幼稚园。住户虽少却不乏名门之后,钱、秦姓即为清代大学者钱大昕、状元秦大成之后,还有童、徐、张等大族。
我家坐落在顾浦河东,一个沿河六七户人家的村落,称河东街。河畔是高大的榆树和婀娜多姿的柳树,宅后是茂密的竹林。这里风景诱人,父亲有诗《钱门偶得》:“自成村集绕河边,东立竹篱接水田。聚散人声朝午市,高低帆影去来船。几家佃户完柴米,是处茶寮半堵烟。相隔一桥风景异,绿杨树下任牛眠。”这河,这帆,这柳,这竹,都是父亲画中之境。抗战胜利那年,为让父亲有个舒适的休息和作画环境,母亲向父亲提出在这里建一新屋,父亲欣然答应。他的学生张大昕自荐负责设计营造。这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小屋,南向,共两间,东间是父母的卧室兼画室,西间是我们孩子们的房间。外观是粉墙黛瓦,室内装饰无论地板,墙面,天花板,门窗全用杉木。从新屋通向老屋是一条水门汀走廊,加上玻璃门和纱窗,这在当时农村来说显得很是别致。屋南是一个小花园,种植海棠、天竺、百合、美人蕉等花木。母亲祖上传下来的一棵百年老腊梅,正对着父亲画室的南窗口。父亲有诗《莺巢偶得》:“荒园一角夕阳斜,旧屋翻新妇意奢。为补庭泥留种竹,不糊窗纸好看花。齐檐云影帆过浦,入座风香稻接笆。暂息劳形归似客,如曾相识树啼鸦。”新屋建成后,父亲取名“惜真别署”,又因为从新屋西望,可透过柳影细数顾浦河上的帆船,他便将画室称为“数帆楼”。
我们虽不常住钱门塘,但逢年过节总会从北火车站乘火车到安亭,再坐两小时约12里水路的“摇铃船”到达钱门塘。一路观赏沿河风光,中途停靠一个镇即望仙桥。父亲有诗“古市河沿绕,过帆屋顶移。望仙仙不远,只在日斜时。”因为过了望仙桥就看得见钱门塘了。每次来钱门塘,父亲总要仔细观察河边的柳树和院子里的老腊梅。尤其对这棵腊梅树情有独钟,常带我去剪摘腊梅花和天竺等回屋里写生。他还在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后,两次亲自移栽腊梅树。经专家鉴定这是棵品种稀有的檀香腊梅,素心圆瓣花形大,它不结籽,靠压条方法繁衍,因腊梅花入药,镇上中药铺收购,邻居村民都很羡慕,我弟弟和表哥便将腊梅树苗分送给大家。改革开放后嘉定县的领导鼓励大家扩大腊梅种植,就形成了腊梅村,我家的腊梅被媒体称为“午昌腊梅”。后来外岗(外冈)与望新两乡合一,就有了现在声名鹊起的外岗腊梅(外冈蜡梅)。如今,我家宅地上一片腊梅树林,父亲的手植腊梅和这棵堪称外岗腊梅的母亲树,枝繁叶茂,鲜花满枝,相映成景。沪上书画界的朋友常结伴前去瞻仰午昌旧居,观赏腊梅胜景。
郑午昌之子郑孝同所写的郑午昌生平:
父亲郑昶,字午昌(1894年2月24日——1952年7月15日),号弱龛,别号双柳外史、丝鬓散人、墨鸳鸯楼主、且以居士、午社词人等。浙江嵊县(剡溪)人。
30年代初与母亲朱颜(又名文莺,号鹿胎仙侍、如是楼主,嘉定钱门塘人)结婚,婚后寓居上海及钱门塘两地。1946年建一屋于钱门塘朱氏宅内,造型玲珑别致,为父亲的起居室兼画室,名“惜真别署”。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4-7-18 08:12 |
---|
签到天数: 60 天 [LV.6]常住居民II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5-2-15 20:46 |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