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2155 回复:1 发表于 2011-12-11 11:5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11:5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于右任与鲃肺汤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于右任先生是中国国民党的元老之一,晚年虽然随蒋介石到了台湾,但一直念念不忘民族与国家,以至死后还“葬我于高山兮望我故乡”。

        1929年秋天于右任先生应江苏社会名流们的邀请游太湖赏桂花,傍晚住宿在苏州附近的木渎镇,木渎镇是从苏州去天平山或灵岩山的必经之地,镇上有一家饭店叫“石家饭店”,饭店的名菜是“鲃肺汤”,故事就从鲃肺汤开始的。

        当时那家饭店不叫“石家饭店”,而叫“顺叙馆”,它经营一道名菜叫“斑肝汤”。这斑肝汤是当地的一个特产,是用当地的一种名为斑鱼的小鱼烧成的,“顺叙馆”的厨师经过多年实践发现斑鱼的美味集中在它的肝脏,而在中秋节时特别肥嫩,他们就把斑鱼的肝脏取出和鳍下无骨的肉一起熬汤,经过加工后的鱼肝汤醇香爽口,美味无与伦比,再加上火腿青菜一起煮沸,确实是一种人间不可多得的美味。另外这种鱼平时不易见到,惟中秋前后苏州的大小河流才可以捕到。

        于右任正好是中秋节时游苏州,自然就尝到了这道“鲃肺汤”。于右任当时是国民党中央的要员,就是蒋介石也要让他三分,可谓位极人品了,什么样的美味佳肴没吃过。但吃过“鲃肺汤”后却赞不绝口,忙把老板请过来请教这道菜的名称与做法。饭店老板告诉他叫“鲃肺汤”,因为老板是地道的苏州人,吴语口音较重,而于右任是陕西人听不懂吴侬软语,把鲃肺汤叫成了“斑肝汤”,在略带醉意的情况下还乘兴题写了七言绝句:“老桂花开天下秀,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尤堪记,多谢石家斑肝汤。”从此,“鲃肺汤”就改叫石家斑肝汤了。

        两年以后另一位社会名流李根源先生游苏州,听了有于右任题诗的木渎镇,也到此特意品尝这道名菜,品了菜,看了于老的题诗后李根源也文思神涌,挥毫写下了“鲃肺汤馆”四个大字,并为石家重写了店名“石家饭店”,从此不胫而走,传遍了三吴大地。

        无独有偶,1990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率人大代表赴苏州视察,恰巧路经木渎镇,因为有于右任、李根源留下的故事与墨宝,特意到“石家饭店”用餐,餐毕费老对“斑肝汤”也大加赞扬,提笔写下了“肺腑之味”四个大字。

        一个小镇,一个小饭店,一道鲃肺汤,经过三位社会名流的品尝,从此名声大振,不仅传遍苏州,还远扬南京、上海,使名人名菜从此名扬海内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11:59:52 | 只看该作者
    “鲃肺汤”原名“斑肺汤”。用斑鱼肺制作各种菜肴,早在清代苏州地区就很盛行。清代袁枚在其所著的《随园食单》中就有关于斑鱼菜肴的记载:“斑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份、水二份、秋油一份。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以去腥气。”但那时此菜并不出名,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时令菜来品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