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086 回复:6 发表于 2002-10-10 17:34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10-10 08:0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九寨风情(组诗)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诺日朗瀑布
雪融后的汛期中央,诚惶而失血的水源  
构成与顽石比例悬殊的对峙  
冷漠如C大调的绝症  

一棵草色松柏的平衡,证实美丽童话  
来自唯心  
彼此耸立的默契,一副被山间精灵宠惯  
的样子  

雾气中熟悉水性,垂直的水域有着平行的泳姿  
溯水而上的是木雕的视线  
一一被剔透而空  

稀音是话到嘴边不吐不快的声势  
时间对抗言语,镌在墓志铭上  
造化预知天水一泻千里  
矿物质流失,如泥的家财万贯  

音符恰是温带的流动,以宁静的体温  
附在一所别世的楼台,三日期限  
一滴水珠自梁梯滑下未干的琶音  
是虹的逃窜,注解终于是苍白的树干  
淡泊的记忆--  
夏至里蜂鸟站在凤仙花上的记忆  
     
       长海
芦苇的风刃削至你的披肩  
散开螺髻的发,油绿若隐若现左右地折叠  
包裹起来的诗人  

汤的味道在下游冰凉如霜  
你是秋气,纳得了水的情变---  
晚云失足溺死莲化的情变  

女子哭声漶漫着失衡的液体  
手势鲜润,丰满如绸,针线婉约下去  
织就十八次曲折的怦然心动  

结果你平坦地收起芦花的腹地  
岫中一朵白云升起  
坠入农家小宴的家酿老酒

    五彩湖
揣测夏天入水的年龄  
横在湖底的  
是带着死火休眠的森林  
---倒置入口的瓶颈  
一些油画的颜色开始融化,分解  
寄以细菌的口冒着硫磺的水泡  
冷却了花蕾整整几个世纪  

叶长在隔离的表层  
通过水的摆渡和骤添的花青素来接近枝桠  
沉在掌心  
腐烂很久并不是标本  

阳光是踮着足,破了澜采贝的渔船  
五色入目是一颗珍珠的折射  
捣碎且舀一勺服下  
我们都是潜伏在水中索吻的鱼  

       

此贴由 showmers 在 2002-10-10 08:12:21 最后编辑
       

此贴由 showmers 在 2002-10-10 08:13:10 最后编辑
       

此贴由 showmers 在 2002-10-10 08:13:40 最后编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2-10-10 11:22:3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曾经看到有个诗人,
她写诗的时候喜欢混合一堆写着各种名词及形容词的纸片,
然后随机的抽取,
按顺序组成一些句子,
居然也凑成了一本诗集,
哈哈……那个味道真是……和楼上的也差不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1-18 08: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发表于 2002-10-10 12:19:01 | 只看该作者
    我曾经以为,写诗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实感情,还有的是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是为“诗言志”。如今,写诗的人只要有足够的想象力就可以了,什么感觉都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反正写出来让人觉得深奥有学问,就离一首好诗不远了,只要再加上看诗的人是个没脑子的家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12-20 14:4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地板
    发表于 2002-10-10 13:15:0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古典画的功底,和现代画的创义
    那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曾经同一个学美术的兄弟吵了很久,
    谁也没说服谁
    最后好象大家都糊涂了





           

    此贴由 不戒和尚 在 2002-10-10 13:16:49 最后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2-10-10 13:55:57 | 只看该作者
    今有一种诗歌,新诗潮诗歌,人们称它为朦胧诗,其他五花八门的名字也到处有。
    在表现手法上,倾向主张写自我,强调心理,手法上反铺陈、重暗示。
    但这样的诗歌在人群中无法得到首肯。就我自己认为,诗歌的用处是简练语句,让人在不多的字里行间体会一副图画,领略一种心情。但不易太深奥,那样少了诗的味道,多了逻辑探案似的感觉,等看完整篇诗歌,回过头再想它,还是没领会……
    有位文人章明有过这样的说法:令人气闷的“朦胧”。而徐敬亚干脆将这种“读不懂”的诗称为了“现代主义诗歌”
    楼主的诗歌形式有蒙胧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形式我不敢乱说。单就他这样的创作,优秀两字已经够得上了。但,本人觉得昨天的小诗六首我容易接受些,稍许明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02-10-10 15:09:28 | 只看该作者
    回瓜田李下:那个诗人叫安琪,漳州霞浦人
    对于诗歌的回归或者先锋其实和片词断句无关
    个人意识下的文本从来都是言者有心,读着无意
    现代诗歌走上的根本就是条绝路
    只是不甘心的人不多罢了

    回eros:80年代到现在诗歌已经过渡了好几次
    从舒婷,北岛一代的朦胧诗到杨黎,韩东,何小竹的“他们”“非非”
    再到90年代的沈浩波,李红旗的“下半身”;复旦的韩博
    其实默默地走过了很多时期。
           

    此贴由 showmers 在 2002-10-10 15:46:57 最后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02-10-10 17:34:2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定义什么是朦胧诗本身就很蒙胧,不是看到文字结构勉强拼凑才称它是朦胧诗。这种诗体的发展过程我也只是知道一点点,因为平时没注意过。
    说到北岛,他出了名的就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可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而且是在以后才由文学者将他炒出名的。就读这句,我没感到文字是勉强拼凑成的,相反却是流畅。而其中的意境却称之为“蒙胧”(或许是这样)
    稍举两诗,说点我的看法(特意从书架上翻了出来)
    似醒似睡,缓缓的柔光里
    似悠悠醒自千年的大寐
    一只瓜从从容容在成熟
    一只苦瓜,不再是涩苦
    日磨月磋咏出深孕的轻盈
    看苦须缭绕,叶掌抚抱
    那一年的丰收像一口要吸尽
    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
    完美的圆腻呵酣然而饱
    那触觉,不断向外膨胀
    充实每一粒酪日的葡萄
    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
    ……
    这是台湾的余光中的诗(也被称为朦胧诗)
    语句能教流畅易读,其中的意思从文字间又没有太多悬念:白玉苦瓜新鲜饱满,清盈圆润。接着只是寓意需要读者领会: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孕育着一代代中华民族儿女。
    ……
    我觉得蒙胧诗本不该有让人理解困难的形式(反之,诗要是不带些蒙胧又少了韵味)。哦,这些只是个人不成熟的一些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