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863 回复:0 发表于 2015-9-20 09:49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9-16 08:3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09:49: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文·疁风】记忆中的嘉定古城墙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15-9-20 09:53 编辑

         和书本上说的有所不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嘉定古城墙,已经日薄西山,相当凋敝了。远远望去,已经没有了城堞的北城门,好像只是一个高高的土堆子,走近了,才能看到那青灰色的城砖和黑乎乎的城门洞,城上的更楼,也早已坍塌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散落着几只石鼓墩和零星的断垣残壁,原本铺在城楼上的大块青砖已经丢失不少,到处坑坑洼洼,长满了野构树,砖缝里的野草足有一米多高,城楼西侧的不远处,内外城砖,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高高的土堆子,见缝插针地栽着附近农家的各种蔬菜。
      城门洞用硕大的青砖砌成拱形顶,近两丈高,但并不象电影里的城楼上刻着“嘉定城”或“振武門”,而是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南北向的北大街路面,用小石块铺成,也有一丈多宽。走进去一看,地面上湿漉漉的,用手一摸,连拱壁上也是湿黏黏的。听附近的老人说,雨过之后,城门洞里的拱顶上,很长的日子砖上会滴滴嗒嗒地渗水,凹凸不平的路面有时还会积起一汪水,反折出城门洞外里宝贵的光亮。
      在城门洞里南北居中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城门了。城门是由两扇足有三寸厚的实心木门,表面还包裹着厚厚的铁皮,铁皮上轧制出浮雕般的圆形花纹,尽管锈迹斑斑,有几处翘了起来,但还是不失当年的威风。
      城门上有没有环?想起来应该有大而粗的环,可是我却毫无印象了。当时门朝南开着,门闩就隐藏在门的背后,使尽了浑身力气却怎么也推拉不动。听当地的住户说,以前的守门人也要两个大汉才能开关,门虽沉重,但开关起来却是鸦雀无声。仔细一看,门轴上还套上着青铜铸成的箍,防止开裂又耐磨,承臼是用整块的青石雕琢出来的,深埋在地基中。
      
            门闩是一根半尺来见方的花旗松,顶头有一个铜环。城门开着时,门闩就隐藏在城墙的西门洞里,城门关上后,牵着铜环拉出门闩塞进东门洞里,因为门闩要比门洞长,门闩两头在门洞里,城外的人就打不开了。
      记忆中,在城门洞的东侧城内,紧傍着城墙,由东向西有一座登墙的砖梯,也有几十级,都是用清一色的城砖铺的,没有栏杆扶手,也不宽,好像两人交汇还嫌紧了点。不过,当时我看到的砖梯,就象七、八十岁老太的牙齿,城砖所剩无几了。
      城外三、四十米,就是外城河,河上就是北吊桥了,说是吊桥,其实早就名存实亡了,记不清什么时候,改成了固定的桥。桥面看上去要比城门洞来得窄一些,虽是老旧,但还算结实,有木制的护栏,桥面桥桩也是木制的,桥桩是用整根的圆木,桥面是用很厚的板材铺就,而且,在汽车轮子宽的部位,桥面上纵向铺了两块一尺来宽厚木板,加固桥面。不过,那个时候过这桥是要小心翼翼的,特别是小孩,一不小心会崴了脚。因为每块木板之间,有两指来宽的缝隙,站在桥上,透过缝隙,可以清楚地看到流动的河水。
      里城河的桥和外城河的桥制式和宽窄是一样的,并不比城门洞来的宽,不过短了许多,大概只有三、四米长,狭小的里城河,盛夏长满了芦苇、野茭白,蛙声一片;隆冬则是一片枯黄,几乎没有水,浅浅的积水大多也冻成了白花花的冰渣子。               
      城楼东侧百米之遥的地方是水关,水关横跨横沥河,驮着古城墙向东延伸。水关为单拱,人可在拱城上行走过河。水中有木栅栏的蝴蝶门。门关上时,门顶和拱顶一样呈拱形,但没有石拱高,弧度也不一样。早年木栅拱门定时开放,由北城门楼上的守门人兼管。水关的河东、河西,均有曲折的纤夫道。横沥河东的一段城墙较为完整,特别是城墙的北坡尚有城堞,也许这一段城墙和外城河之间,不但有一个叫做“宁波会馆”的殡仪馆,更是一个堆满棺材的乱坟岗的缘故。

      嘉定古城墙其他城门的境况也相差无几。南城门的两侧,东到水关,西至近现在的城中路,城河和城墙之间,民居鳞次栉比,依城傍水,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城墙的作用。八十年代末,西段民居拆除,那时,人们已经有了保护文物的意识,留住了那段城基和城基上的椿树,建成了南城墙公园。直到九十年代,南水关处在风雨飘摇中的两弯石拱获得了新生。在原石拱的基础上,重建了南水关。后来又拆了民居,彰显了古城墙,增建了“九卿轩”,形成了大家现在看到的南水关绿地。
      相比之下,西门的城楼城墙也许是有了护国寺的庇护,也许是沾了西门商业繁荣的光,是嘉定四城门中最完整,也是最后一个拆除的。城楼与水关仅几丈之遥,相映之下威武尚存。
    城墙高两丈余,底部均用条石砌就,有3--5°的仰角,城堞俱全。虽然原本三层的更楼仅剩了两层,但是抵抗倭寇、清兵的雄姿不减当年。
      城门洞也更深邃,行人川流不息。城墙到吊桥的数十米距离中,两侧街路上一家挨一家地挤着面杂店、剃头店、脚踏车修理铺、煤球店、小吃店等十数家店铺,记忆中店铺的门面都很狭小,但却门庭若市。很多商贩都愿意在城门洞里洞口歇脚设摊,招揽生意。吹短萧的敲烂斩糖挑子,热气腾腾的豆腐花,印象深刻的集仙宫桃子,主人会挑着满满两脚篮的桃子,从东门穿城而过到西城门洞里叫卖。      
      
            三伏天,城门洞里乘阴凉,是个再好不过的去处。晒不着太阳,阵阵凉风穿洞而过,人在其中可想而知。你看,穿着老布短衫和一、二、三大垫裤的老头,斜躺在暗红色的竹躺椅上,眯着眼睛,一手拽着水烟壶,一手用汤帘纸卷成的火棒,慢条斯理地点着了水烟筒,“吧嗒吧嗒”地抽上几口烟,又从滚烫的紫砂壶中呷一口浓浓的茶;那发髻梳的油光的老太,戴着士林蓝的洋布肚兜,穿着褪了色的香云纱宽腰裤,吸拉着黄草拖鞋,手里半新不旧的蒲扇垂在一边,头歪在藤椅的靠背上打起了瞌睡。好不惬意呀!
      嘉定的古城墙,几乎完全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幸好,在最后的时刻,一批有识之士,奔走呼吁,终于挽救了几处城墙遗迹。值得一提的是,紫藤公园里紧靠护城河长长的土丘上,有序地生长着130来棵龙柏树,因为太拥挤,枯枝败叶很多,只有树顶的一小部分,在争夺雨露阳光。斑斑驳驳的树干,和那坑坑洼洼的土丘一样,积淀着昨天,镌刻着历史。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拆城取砖的风暴刚刚过去,原本雄伟的城墙变成了泥胚子,经受不住风雨的吹打。有人提出了在城墙上植树的设想。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龙柏树,就是当时栽下的,现在的土丘,就是当年的城墙。
      有一个特点,若古城墙隐居在民房堆里,或依傍在庙宇边,甚至是夹杂在令人忌讳的乱坟岗中,或许还能逃脱被彻底拆除的命运,空旷荒芜人烟的地方,大多是难逃厄运。
      六五年,兜了半个城圈,我特地去看柏树林带。树干已有小伙胳膊粗了,三米多高。从城中路到北大街,稀稀拉拉的柏树夹杂在人们已开垦的田地里。昔日又高又陡的城墙只剩高高的土坡了。从北大街到东大街,其间经过嘉一中操场、砖窑、打靶场,柏树林带都能连接。印象最深的是,远远望去,靶场东西两侧的柏树在劲风中摇曳,显得很顽强又很孤单的情景。
      
            除了紫藤公园的龙柏树外,仓场路以南至紫藤园约70来米的那一段,在高高的城墙遗址上,和五十五年前植树时,一样的间距、一样的行距,不同的是,小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粗略地数了一下,有250棵之多。乌黑的树干上疙疙瘩瘩,印烙着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那一段轰轰烈烈、又可悲可泣的历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