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6-9-21 09:38 |
---|
签到天数: 13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本人嘉定土著一名,生于嘉定、长于嘉定、工作于嘉定,儿时一直听“老嘉定”把进市区叫做“去上海”,一直不解为何明明在上海却要说“去上海”。
读书后才知道嘉定原属江苏,后来才合并给上海,又因地处偏远,来回一次市区极度不便,所以有了“去上海”一说。
在我外婆的回忆中,解放前“去上海”,要沿疁南街一路走弹格路或者踩脚踏车到南翔,再进市区。
后来南翔有了火车,就能搭一段火车,这个一直延续到90年代,我也坐过。
在我记忆中最早的交通工具除了小火车,还有北嘉线。
也是听老人说,最早的北嘉线走的煤渣路就是现在沪宜公路的前身,所以老嘉定也把马路叫做“煤屑路”。
在我记忆里,北嘉线车站已经在现在的罗宾森南停车场的位置,那时候坐北嘉线需要排队,还分为坐队和立队,最长的坐队需要排两三个小时。
那时候北嘉线行车路况是极差的,车速极慢,所以老人口里还留着“汽车跳,上海到”的俗语,说的就是一进市区车子就开始颠簸。
这样的状况,一直到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的开通,以及沪嘉线的启动,一个上午来回市区变得很容易。
沪嘉线最鼎盛的时期,发车班次比现在的“嘉定13路”还要密集,排队等沪嘉线遇到熟人是常有的事。
嘉定人和沪嘉线的感情,真的不是两三行字可以讲得完的。
当然爱和恨总是互相交织的,虽然沪嘉线让住在嘉定、工作在市区成为现实,但高峰堵车是当时沪嘉线的一个顽疾。
虽然我不用去市区上班,但时不时要去市里开个会、参个展,后来开通的轨道11号线在准时性上提供了便捷。
但有时间我还是会选择沪嘉线,因为实在不习惯11号线的人挤人,打车往返又没那经济能力。
前几天看到国家对于购置税减免的报道,就去看了看车,发觉也在经济承受范围以内。
现在沪嘉线改造后,开车去市区确实比之前是便捷了很多。
后来又知道了“嘉定新能源车战略”,之前只能在嘉定借、还车的EVCARD,马上会在静安区新增“绿色出行网点”。
萌生了买车上个沪C,去市区就30租个电动汽车的想法。
“去上海”变得越来越便捷,作为远郊的“嘉定”,应该会有更多人把“去上海”改口为进市区,
但是我们会不会把“去上海”一词作为嘉定文化沿用呢?请大家投票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