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991 回复:3
发表于 2010-6-28 19:5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六月夏风,细雨浥尘。
每个文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江南的梦。梦里,青衣飘飘,眼眸含雾。而那迷雾,堪堪化作一帘凄迷款款的烟雨。
执一柄油纸伞,漫步于清幽小镇,再没有世俗的半点纷纭。青石板上,覆盖的是如翡翠般莹绿的苍苔;老民居旁,端坐的是如古井般安详的老者;小虹桥下,流淌的是如丝绸般滑润的河水;大宅院里,盛开的是如脂粉般柔红的杏花。
这便是江南的风景,古典幽邃。
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乌篷船。
江南,若缺了小镇,便少了一份典雅;小镇,若缺了石桥,便少了一份厚重;石桥,若缺了河水,便少了一份柔婉;而河水,若缺了乌篷船,那便少了一份灵性。而灵性,恰恰是江南必不可缺的神韵。
乘一艘乌篷船,缓缓滑行在如镜般平润的河面。两旁,是临水而建的水阁,水阁往往都有后门,正对着这一河碧绿的静水。据说,在以前,水阁里的人都会站在后门那里用吊桶打水。可惜,如今是看不到了。
乘坐乌篷船,若能坐在船头,那当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脱掉鞋袜,将脚浸入水中,吹着习习轻风,感受着河水的冰凉,看着两旁杂而不乱的水阁,脑海若在此时文思如泉涌,那便是江南给予文人最好的馈赠了。
江南,一直都是婉约的象征。这点,在年轻的船娘身上可见一斑。青丝如缎,面若春桃,素裙加身,细鞋裹足。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位素未谋面的女士。她的文字一如江南烟雨,空灵如斯。以文窥人,我想,她该当也如江南的船娘一般,婉约动人。
若在深夜航船,那又是另一种情致。曾经读过余秋雨先生的《夜航船》,十分向往夜里行舟的那种闲逸清幽的意境,然而那篇散文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先贤张岱的一句话:“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可以想象,深夜里,能有闲情逸致乘坐乌篷船的,大概只有那些胸藏沟壑的文人了。而夜晚的文人,思绪总是分外清明,文才也比之白昼胜了不止一筹。古往今来,多少名传后世的文章都是在深夜文人的笔端出世?深夜里,乌篷船中的文人一旦攀谈,当是字字珠玑,珠圆玉润。难怪有人说,中国的文才藏在江南,江南的文才藏在水乡,而水乡的文才,则藏在夜里的乌篷船中。
夜里来到江南,乘坐乌篷船,听橹桨笃笃的敲水声,这一幕场景应该在每个文人的梦境里出现过。只因为夜航船的橹桨敲击的不仅是河水,更是可怕的浅薄。
江南,当然也是缺不得烟雨和杏花的。若无烟雨,那江南将不再有美感;若无杏花,那江南将不再有春天。只有视觉的烟雨和嗅觉的杏花,再加上充满灵性的乌篷船,这样构成的,方是完整的感官江南。
大凡中国的文人,都有着崇山尚水、喜山乐水的情结。我算不得文人,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喜爱文字的人。然而,对于江南,却也同样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我幻想着有一天,能和其他向往江南的人一样,在微雨蒙蒙的天气里,执着油纸伞,踏着青石板,行走在鳞次栉比的小镇里。然后乘坐乌篷船,在细水涓涓的小桥下穿行,在飘摇荡漾的柳影里放歌,在欸乃阵阵的橹桨声中,悄然入眠。
若有笔墨,我定会倾洒潘江,为江南描上一幅独特的丹青。而我最喜的乌篷船,就是这幅丹青的心。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3-1-9 11:29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
|
|
|
|
|
|
乌篷船是江南水乡的灵魂。可惜如今的乌篷船染着一船的铜臭。 |
|
|
|
|
|
|
|
此帖在2010-07-03 01:59:59由当值管理员锁定
锁定原因:
------------------------
请注明转帖
------------------------
如果你有疑问,请先参阅《嘉定都市网管理办法》及版面公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