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797 回复:5 发表于 2005-5-26 22:13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5-25 20:2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影展]2005年6月·玛格南·中国行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05年6月2日至6月12日,玛格南图片社首次登陆中国,届时IC传媒将隆重举办论坛、展览、出版等一系列精彩活动。玛格南旗下三位世界顶级摄影师Chris Steele-Perkins,Patrick Zachmann和Ian Berry 将光临上海出席这一盛典,除了带来优秀的摄影作品之外,还将举行为期四天的大师论坛。活动期间还将同时举行:《玛格南》新书签发会、玛格南摄影师图片展、以及中外摄影师交流等大型活动。除此之外,台湾摄影家阮义忠先生也将亲临现场,共同见证这次摄影界的盛会。

  玛格南图片社成立于1947年,在世界摄影界,它已经成为“顶级”的代名词。玛格南代表着新闻摄影的无畏、献身、热情和强烈的投入,它的摄影师总是及时出现在世界各个重大事件发生地,作为目击者把自我的灵感注入到新闻摄影中,同时也兼备道义精神。玛格南的作品超越了单纯的新闻性,而集聚艺术性、人文性和历史性,在世界范围内受人景仰。

Patrick Zachmann (帕特里克·扎克曼)

  扎克曼1955年出生于巴黎近郊的一个城镇Choisy-le-Roi,但在他脑海里很少有出生的记忆。实际上,在他22岁成为摄影师之前,他的记忆仍停留在初始的空白阶段。对他来说,记忆起始于摄影生涯,自从手中的相机开始不断闪光,他的生命也从此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是镜头给了他生命的价值,从此以后,他的生命才拥有了可记忆的内容。
  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后不久,他就对书籍,展览等一些长期项目产生很大的兴趣,并与一些作家合作。对于类似电影方式的日记体创作的热爱,使他的作品充满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一样的表现主义风格——画面花哨,他也因这种风格为世人所熟悉。
那时的扎克曼为许多冲动所驱使,想去改变世界,或者有时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刚成为自由摄影师的扎克曼开始他的第一个故事摄影创作,他跑到葡萄牙寻找素材。那时候葡萄牙革命刚结束,扎克曼背着自己的背包和镜头跑遍了这片不安的国土,拍下所见所闻。在那之后,他为了谋生开始为杂志拍摄照片。他很喜欢这些工作,因为这驱使他关注现实世界,同时也训练他的工作速度。他曾经为《滚石》杂志拍过曼谷的爱滋病,花了两周;为《嘉人》杂志拍摄土耳其妇女,只用了一周。

  1982年至1984年间,扎克曼创作了一组关于那不勒斯黑手党的报道,由此他明白了摄影记者面对暴力应当如何工作,哪些内容可以报道,摄影师自我道德的底线又在哪里?同时,他开始协助法国文化部部长工作,发布了一组年轻法籍阿拉伯人生活在马赛,因文化冲击带来困惑的作品。

  在那之后,扎克曼始关注犹太人。从1979年到1986年,他花了7年时间试图弄清自己的犹太血统问题,也由此明白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摄影师,必须直面自己,直面家庭,直面自己的血统。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南非之父”曼德拉获释之际,扎克曼在南非拍摄了一组作品。
  他在1985年加入玛格南并在1990年成为玛格南的全职摄影师。由于对移民题材的兴趣,扎克曼创作了一些关于中国文化分裂和消失的长篇报道,也因此获得法国外交部嘉奖。而他的关于曼谷卖淫和爱滋病的影像作品使他荣膺著名的法国尼普士摄影奖(1989)。

  由于认为彩色照片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事件的细节,扎克曼更喜欢创作黑白照片。同时,他也喜欢用一组有联系的镜头来表达他想叙述的故事。对于单张照片,即使再出色,也难以获得他的欢心,他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故事摄影当中。他手中的镜头就是笔杆,从他的镜头中流出的是作家的文字难以企及的真实和震撼。

Chris Steele-Perkins (克里斯·斯蒂尔-帕金斯)

  帕金斯1947年出生,1949年随家人从仰光搬到伦敦。 1967至1970年就读于纽卡斯尔大学心理学专业。大学时代,他就担任了学生报纸的摄影师与图片编辑。

  1971年,他回到伦敦成为了一名自由摄影师,1973年开始了他第一次出国拍摄工作——跟随一个救济组织去孟加拉国。1975年,他与EXIT一起工作,那是英国一个处理社会问题的团体。随后,他又于1976年加入了巴黎Viva图片社。

  1978年,他以英国男流氓(teddy boys)为主题拍摄了一系列照片,期间最糟糕的境遇莫过于在酒吧被人痛打。1979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摄影集《The Teds》,并因此加入玛格南,开始了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摄影。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东非小国索马里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由于战火和天灾,加上社会经济已经崩溃,导致索马里出现大饥荒。帕金斯的镜头聚焦在了这近100万饱受饥饿煎熬、在生死线上残喘的普通人,他用自己引以为豪的标准照片故事模式拍摄,而后大量在杂志上出版发表。帕金斯说:“这是我所拍摄的故事框架最为紧凑的新闻性照片之一,当我身在其中时,我感到激动发热,因此它们也广泛受到杂志的欢迎。”

  1992年5月,当帕金斯得知索马里民兵从老百姓口中偷抢救援组织送去的食物时,他毅然决定到那里去。尽管他曾经在黎巴嫩、非洲和拉丁美洲看到过战争和饥荒,但是索马里所发生的一切无疑是最为令他发指的。帕金斯说:“拍摄时,我必须严格控制个人情绪,虽然我时常因眼前景象而泪流满面。摄影师必须对于所处的自然框架和情境保持敏感,并且与之同步。”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帕金斯向往去有战争的地方,玛格南给了他机会,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他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他为《Time》、《The Sunday Times》、《Observer》等杂志提供摄影作品。

  2001年,他又以阿富汗为主题拍摄了一系列作品《Afghanistan》,不同于多数摄影师,只关注阿富汗的战争;帕金斯的视野很广阔,他更多了关注了乡村,因为阿富汗是一个田园国家,很多人生活在乡村,并没有受到战争影响。接着,他来到日本东京,拍摄的更多是自己在当地的生活,而非东京本身。2004年,他出版新书《Echoes》,帕金斯认为物随人动,人生关注的事物不同,那么看到的景象也就不同,这本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拍摄的,记录了他在千禧年2001年的生活。帕金斯的摄影报道得到了公众很高的赞许,并赢得了许多大奖,包括大不列颠汤姆.霍普金森新闻摄影奖(1988),徕卡公司奥斯卡.巴纳克奖(1988),罗伯特.卡帕金奖(1989)。帕金斯始终认为,新闻摄影是一种工具,它能让人到一个地方,在一个地方,经历一个地方。

Ian Berry (伊安·贝瑞)

  贝瑞1934年出生在英国普雷斯顿。1952年,贝瑞为《每日邮报》和Drum杂志工作,并且来到南非,作为一名摄影记者的他从此一举成名。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报道南非沙佩维尔大屠杀的摄影师,并且他的作品最终成为了证明大屠杀中幸存者无罪的审判证据。
1962年,贝瑞受法国写实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邀请,加入玛格南图片社。1964年,他来到伦敦,成为英国Observer杂志的第一位签约摄影师。

  贝瑞曾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苏联派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色列、爱尔兰、越南、刚果的战争,埃塞俄比亚的饥荒和南非的种族隔离。贝瑞除了用纪实的手法记录这些历史事件外,他还以此出版了两本摄影集,《Black and Whites L’ Afrique du Sud》和《Living Apart》,前者由法国总统密特朗写序,后者由Phaidon出版社出版。

  贝瑞曾在许多知名的国际杂志中担任重要的编辑工作,例如《国家地理》杂志,《财富》杂志,Stern杂志和GEO杂志等。他还曾报道过前苏联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贝瑞的两大最新力作一是为权威旅游杂志《Condo Nast Traveller》拍摄丝绸之路,他从土耳其出发,途经伊朗、亚洲中南部,到达中国北部;二是为德国Stern杂志拍摄的柏林专题。

  贝瑞的杰出表现和优秀作品得到过无数嘉奖,他曾被评为首届尼康年度摄影师,荣获美国全国摄影记者年度大奖,英国新闻杂志摄影师年度大奖。并且,他的摄影集《The English》(1978)获得首届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的奖学金。

  贝瑞曾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包括日本东京、法国佩平尼昂、巴黎、德国汉堡、英国伦敦,比利时等。

阮义忠

  阮义忠1950年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的木匠人家。高中时开始阅读文学、哲学书籍,也开始画钢笔画,许多作品后来都用作书籍封面设计和杂志插图。

  大学联考落榜后,未再接受学校教育,先于幼狮文艺任编辑,之后服兵役三年,在军中开始写诗及小说,并做了一系列海外中国画家通讯访问。退役后,任职汉声杂志,开始拍照。

1975年至1981年担任“家庭月刊”摄影,撰写摄影报道文章。1981年至1987年制作电视节目,发表《映像之旅》、《户外札记》、《大地之颂》、《灵巧的手》等两百多部纪录片。1988年开始于台北艺术大学任教,1992年创立“摄影家”杂志。自1999年起,与妻子袁瑶瑶携手为佛教慈济基金会制作慈济志公列传“看见菩萨身影”及电视节目“阮义忠镜头下的菩萨身影”。

  个人创作包括论著“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摄影美学七问》、《面对摄影大师》、《摄影家西游记》,个展及摄影集包括《北埔》、《八尺门》、《人与土地》、《台北谣言》、《四季》、《手的秘密》、《有名人物无名氏》、《正方形的乡愁》、《失落的优雅》,摄影图文故事包括《寻找希望的种子》、《期待希望的新芽》等。作品为法国巴黎现代美术馆、水之堡摄影美术馆、尼普斯摄影美术馆,英国维多利亚及亚伯特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台湾省立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曾多次应邀于国内外举办摄影展,最近一次的个展为2005年初的《恒持刹那:随证严法师行脚五年》。

玛格南摄影图片展(上海、北京)地址

上海:6月5日至18日
地点:南京西路1168号中信泰富广场B1时尚沙龙
北京:6月7日至21日
地点: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社区4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5-5-26 17:23:57 | 只看该作者
要去看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05-5-26 20:28:55 | 只看该作者
多谢hotcy小炎,值得观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10-12 08:59
  • 签到天数: 6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地板
    发表于 2005-5-26 21:10:17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hotcy小炎 在 2005-05-25 20:28:57  发表

        2005年6月2日至6月12日,玛格南图片社首次登陆中国,届时IC传媒将隆重举办论坛、展览、出版等一系列...


    应该去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5-5-26 21:19:18 | 只看该作者
    请问要门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05-5-26 22:13:0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中,狄克等你好久。今天没来呀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