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585 回复:1
发表于 2004-11-25 13:31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1-26 12:58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大家有何想法啊?
我们访谈过的成功者——货场主,几乎无一例外都蹬过车,即他们的起点和不及他们的从业者,同样是“一贫如洗”。那么他们又是怎样富起来的呢?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两种个人素质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改变地位的冲动。冲动的大小决定着再向上流动还是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特别是在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后,这一因素尤为重要。如一位从雇工做到拥有二三百万资产的货场主的目标和追求就经历了从一心要当上“破烂王”到决意改行不再收破烂,而是去“包饭店,开工厂”;从一心挣钱到不仅仅是挣钱,还要挣出身份、地位,让“两个孩子必须上大学,做城里人,再不去干收破烂”的变化;从“卖苦力吃饭、生存”到“挣钱不再当穷人”,再到“不让后代再当乡下人”的递进目标和强烈冲动,既是这些腰缠万贯的“老板”们努力的强大动力,也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时,这种冲动如能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就有可能使“老板”层中有人做的更大,在市场垄断和分割中占据更好的位置,从而拥有更多的个人资产。当然,这种冲动的背后,还有着个人文化、追求、经历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而是肯于支付心理道德成本。“胆大”、“脑子活”,这是农民的用语。在我们的理解既是敢于冒各种风险,甚至铤而走险,会钻空子并能把握各种机会。有了上述两种观念心理上的特质,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牟利行为。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些行为带有很大程度的非制度性,这种非制度行为给他们带来了利益,也有着丰富的社会内涵。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