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5951 回复:5
发表于 2013-2-4 21:57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7 11:47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走了又来的少女
从季风书店那个出口,走出地铁1号线陕西南路站,茂名路口有一个打电话少女的塑像。少女穿着露脐装,裙摆飘飘。她勾脚反手叉着小蛮腰,站在公用电话旁。这样的景象,在1990年代中期,是上海街头寻常见,又极具风情的一幕。也许,曾在那个时代等电话的你我,都曾经排在这样一位少女的身后,甚至感到发丝的清香,于是特别希望前边的少女多煲一会儿电话粥,特别期冀今天就此流连不去……
在呼机盛行而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淮海路上,127路公交车甚至挂上了某同号寻呼台的前缀。如果有这么一位少女,能将她新买的数字拷机号码给你,你就能通过传呼号传信息。比如520,就是“我爱你”的意思。而如果那女孩恰巧给你回电,说不定一如那打电话少女的模样,站在街头,成为别人眼里的一道风景。
1996年,青年艺术家何勇创作了他的代表作《都市中人》,又名《电话亭》。那件仿铜的玻璃钢制品,作为当年上海十大城市雕塑之一,安放在通车不久的地铁1号线陕西南路站茂名路出口。上海人习惯称之为“打电话少女”。
这位“少女”自留驻于此,就有点儿命运多舛的意思。1998年,“少女”被盗贼放倒地上。不久,雕塑换成铜像重新站起来。2000年3月,“少女”索性被窃贼当废铜盗走。2004年8月,铜像失踪案告破,那些盗窃者和销赃者都受到了应有的法律惩处。当时,有人建议此地只留下空荡荡的一双脚印,不再恢复少女原形。
2006年5月24日,由何勇重新制作的“少女”铜像又竖立在原地。2008年1月,作为铜像组合部件的“电话机”又不翼而飞。2010年1月27日,“少女”再次被拦腰截断。2010年2月1日,“少女”再次得到“治愈”,青春靓丽的身影重返街头。上海人舍不得这样一位纯美“少女”啊!总是在她走了以后,又让她回来。
新旧风尚交相辉映
“少女”往东,马路对面是国泰电影院,1930年代的上海,国泰电影院就是好莱坞大片集中上映之地。1989年春夏之交,我上小学五年级。邻居送了一张国泰电影院的电影票,我于是从长宁路江苏路口的家中出发,一个人找寻国泰电影院。当我找到影院,电影却早已经散场,颇有些曲终人散的味道。
如今,当然有地铁的便利,即使我住在外环线附近,都能准点到达国泰。从国泰电影院往北走,经过锦江饭店,即兰心大戏院。这座犹太风格的戏院,如今上演最多的是话剧和昆曲。我在兰心听过几十场戏,包括2006年陪祖母,来此看了吴君玉说的大书《武松打虎》。2007年祖母过世。后来,说书先生吴君玉老人也过世了。我于是再也不能陪老人家看另一个老人家的戏了。属于那个年代的风华,正在消逝。
时空的辗转挪移,不知道到底受什么支配。2007年,在茂名路,我还采访过红帮裁缝的传人,从香港回到上海的陈家宁先生。陈先生早年从上海到香港。如今,年过六旬的陈先生,回沪定居,并依然出现在他位于茂名路的西服定制店里。就在2013年元旦前夕,我曾路过他的店,见到西装笔挺头势清爽的他,头颈上挂着皮尺,正在忙碌。也许,对于漂泊一生都想回归的上海人来说,年少时见过一位上海小姑娘,未必一定有“小妹妹唱歌郎奏琴”的浪漫,却总萦怀于心的思念,也必受引领般回到上海。
对大多数中等以上收入的都市人来说,百盛和二百永新,才是他们当年最闹忙的消费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二百永新已经关门歇业。至于百盛的年末打折促销,盛况也依稀不如十多年前。反倒是陕西南路上,那一家家时尚精品小店还在,那些小小的鞋店还在。如果逛街累了,往北走,来到朱姐开的那爿福记茶餐厅,点一客煲仔饭,点一杯奶茶,足以消磨一个下午的光阴。如果运气好,还能听一听朱姐向你白话她们福建老家,村头海边的趣事。
当然,对于有老上海情结的人来说,从陕西南路站出来,沿着淮海路一路往东走,找到红房子西菜馆如今的位置,才是餐饮第一要义。
书店里的自恋梦
谈吃肯定不能免俗。在不俗的文艺青年们心目中,陕西南路站之所以是个“圣地”,自然是因了季风书店。
作为码字师傅,著书全为稻粱谋。但凡路过陕西南路地铁站,我的心里也总会痒痒的,总禁不住去往季风,找寻到自己的书可能安放的书架,就像农民去往自己那块麦田。记得2009年,曾经看到一本自己的小书,一架罗列了十来本,气势如虹地在书架第二格站队。那是与人的目光基本平行的位置!心底那个兴奋啊!
2012年我又出了一本书,网上卖得挺火,可路过季风,却怎么都没找到,实在有些失望。
无论是寻找那打电话的少女,还是找寻书架上自己的书,都犹如自恋一般,向往那清纯如只有拷机年代的一场爱恋。你是否还能偶遇那么一位标准的上海小姑娘呢?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7 11:47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2-4 21:58:02
|
只看该作者
作为市中心最闹猛的地段之一,陕西南路区域堪称吃货们的天堂,不管是淮海中路的老字号餐饮,还是附近每条小马路和犄角旮旯之处那几家人气十足的小店,其经典美食和独门秘笈总能让吃货们流连忘返。
★红房子西菜馆
地址:淮海中路845号
上海最老牌的西餐厅之一。店内装修得很有怀旧情调,让人在用餐的同时可以吃到老上海的回忆,因此很受本地中老年食客欢迎。他家的罗宋汤、法式蜗牛、黑椒牛排、意大利冰糕不可不试。
★福记港式茶餐厅
地址:陕西南路11号(近巨鹿路)
这家店虽然招牌上有“港式”两字,最擅长的菜式反而是闽菜和南洋菜。老板娘高薪聘请名厨加上极为用心的料理过程,价格上也不是特别的贵,因此深得食客欢迎,据说已有数位专家级老饕推荐。
★金刚餐厅
地址:长乐路601号(近东湖路)
一家本帮的特色面馆,店面超级小,也没豪华的装修,不过面做得却相当不错,他家的小黄鱼面和老鸭面广受食客的好评。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7 11:47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3-2-4 21:58:25
|
只看该作者
陕西南路的开辟始于1911年,曾是法租界公董局的越界筑路,同济大学的前身德文医学堂设于此处,路名也以该校的创办人德国医生宝隆命名为宝隆路。1914年法租界扩展后该路被划入法租界。该路为纵贯法租界的南北干道之一。1915年,该路以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重新命名为亚尔培路。1943年改名咸阳路,1946年改名为陕西南路。
★上海音乐学院
地址:汾阳路20号
其前身为蔡元培先生和萧友梅博士于1927年创办的国立音乐院,1929年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56年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培养的音乐人才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
★兰心大戏院
地址:茂名南路57号
是中国最早建造的欧洲式剧场。1866年建于上海,具有典雅欧式建筑风格。最早供居于上海的英国侨民剧团使用,后向国人开放。1871年毁于火灾,1874年重建。20世纪20年代进行改建,1949年后改名上海艺术剧场,1991年恢复原名。
★圣母大堂
地址:新乐路55号
1936年建成,被称为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最为突出的是教堂穹顶,由一大五小葱头形圆穹顶组成,外壳为涂有孔雀蓝的铜皮,是一座具有俄罗斯东正教风格的建筑,曾因其拥有丰富的壁画而被称作国内俄罗斯宗教绘画艺术的“博物馆”。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7 11:47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3-2-4 21:59:08
|
只看该作者
@红色雄狮:在这段淮海中路上,有社会名流喜欢居住的东湖宾馆,从上海音乐学院校园里时而会传出悠扬动听的琴声和歌声,说不定就是哪位知名的音乐大师在为您演奏和歌唱呢。在这一段路上,即使是白天也总是非常的安静。
@mooncake1980225:陕西南路站,总是给人一种海派文化的气息,走出车站,迎面而来的是许多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是繁华上海市的一座美丽的地标。当早晨到来和夜色降临,从陕西南路进进出出的乘客们会不经意地稍作停留,感受一番那座时尚文明的车站每天都在更改的气息。
@贝贝哥哥:曾经,一条陕西南路成为徐汇和老卢湾的分界线,我住徐汇这边,同学大多居住老卢湾那边。淮海中路与陕西南路交界的四个拐角,正好雄踞四大吃食店:公泰水果店、万兴食品店(后来称食品二店)、江汉点心店(以湖北点心著称)及野味香点心店,可惜时过境迁,这四家店都已消失了。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7 11:47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5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3-2-4 21:59:31
|
只看该作者
位于淮海中路、陕西南路,是上海轨交1号线和轨交10号线的地下岛式车站及准换乘站。规划中的轨交12号线也会经过此站,使该站成为1号线、10号线与12号线的换乘站,三个站台将呈“工”字型布置。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怒 2013-4-7 16:40 |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
本帖最后由 飞越巅峰 于 2015-5-1 12:03 编辑 <br /><br />回忆过去,憧憬未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