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5835 回复:11 发表于 2013-3-9 21:1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1:13: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浦文化之旅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3-9 22:15 编辑

    虽然今日只是农历正月二十八,可天气预报说今天的最高温度是28°,仿佛已经进入初夏。这不我一大早出门就感觉有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自从2月26日,沪青平公路一些线路开放站点并统一票价,使市区到青浦城区的0元跳提供了便捷。从吴家巷到中泽路,不用花钱,一路0元。本来好好想参观一下崧泽文化遗址,但到那里,发现正在建造崧泽文化博物馆,无奈只好放弃,等以后建造好后再来参观。

    那么第一站就是青浦博物馆了。青浦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10月,原址在青浦城隍庙内。藏品近万件。2004年12月在上海市历史文化名城命名十八周年之际,青浦区博物馆新馆于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新馆坐落在青浦区崧泽广场,建筑面积约8800平方米,其外形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整座大楼因五个椭圆而分为五个主要区域。中间部分为大堂,以8米高的大型石材浅浮雕《青龙赋》为主题背景,庄重而典雅。

    博物馆的东、南两翼是陈列区域,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陈列展出千余件文物精品。新馆打破了传统的文物陈列模式,以现代博物馆传播学的新理念为宗旨,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将文物陈列与场景复原、精美资料图片、多媒体辅助等手段相结合,使观众能够轻松明了、愉快的认知青浦历史,解读古代上海。  “上海古文明之源”是南翼展示主题。这里从上海成陆开始,通过介绍青浦崧泽和福泉山等古文化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讲述了古代上海从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文化到春秋两汉那悠远而多彩的历史,告诉观众 青浦是上海古文明的发源地。  “申城水文化之魅”为东翼的展示主题。观众通过“沧海桑田”来了解历史上青浦的水系变迁、建置沿革。青龙镇港湾实景复原区气势恢弘,再现了宋代海外贸易港口青龙镇的市井风情和繁华景象。“桥文化”、“水乡风情”等板块则通过介绍明清时期青浦的民风、民俗,展示了水乡动人的风情、旖旎的风光。“人杰地灵”让观众领略到青浦自古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西北两翼共 3600 平方米,分别为办公、接待及临时展览区域。

    走进博物馆,发现展厅光线暗淡,保安虽然不能说“三步一岗,五步一亭”,但数量确实很多。估计展品价值很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1:1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3-9 22:17 编辑

    青浦城区还保留着零星的古迹——小西门街一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1:17: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3-9 22:18 编辑

    吃罢午饭,来到另一个遗址所在集镇——重固。这是重固赵重公路与北青公路的交汇口的两个楼盘——夏阳金城和现代华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1:37: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3-9 22:19 编辑

    重固老街上的南塘桥,位于重固镇南市,跨通波塘;志载此桥“相传初建于明代”,但无物证,唯有桥上“清道光十三年重建”字。2004年整理桥侧,在桥身上发现“建于明崇祯二年”字,自始有了实证。单石拱桥,长26宽2.3米。重建此桥时,重固镇河东街下塘还未成街,故此桥东堍桥坡一直延伸到河东街上塘的桥弄堂口。南塘桥重新修建后,桥畔砌石驳岸建房开店铺,东街在光绪初年形成上、下塘均有店铺的两面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1:45: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3-9 22:20 编辑

    福泉山,曾名覆船山,又名薛道山,位于重固镇中心地段。

    福泉山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考古发现证明,它是古代太湖地区在沼泽地带中的一种典型的高台墓地,完整地保留了6000年以来的各个时期文化叠压遗存,内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与战国时代的遗存,考古界一致誉其为“东方的土筑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上海的发祥地”等。

    福泉山于1979年,1982——1988-2011年进行多次发掘,共发现崧泽文化的居址1处,墓葬20余座,良渚文化墓葬30余座,以及战国墓4座,西汉墓96座,唐墓1座,宋墓1座,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其中有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玉琮。现发掘资料和出土文物陈列于上海博物馆、青浦博物馆,其中有些珍品还远赴美国最闻名的大都会博物馆和德国汉堡展出。

    福泉山遗址是上海早期历史的缩影,是上海进入早期文明社会的代表,进一步论证了四千年前的上海中心,正是在青浦的福泉山一带。它对研究长江流域的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福泉山古文化将向社会展示重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悠久的历史,同时也让世界再次了解上海,了解上海的古代文明,丰富着上海的文化、历史内涵。

    遗址经过改造现有陈列馆、复原的139号墓葬、远古人生活场景、朝真道院和福泉禅寺遗迹、重固抗战时期殉难同胞纪念碑、任仁发、陆机、薛道人塑像、福泉古井、碑廊、画廊等景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1:48: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3-9 22:21 编辑

    林则徐题匾的"七榆草堂",是清代名医何其伟(1774-1873)故居。何其伟,字韦人,又字书田,晚号北干山人,其子长浩,字鸿舫。父子皆清代名医,住赵巷北干山麓。何氏为累世名医,上世居青龙,后迁奉贤,晚年移居福泉山麓。曾祖何王模再徙青浦,还居北干山。父世仁医术高明,远近就医者极多,所居干山草堂,门前舟车恒塞,衢巷不通。其伟幼解四声,长通六义,以娄县庄师洛和本邑王昶为师,诗效陆游。以诗文与当世名流交,医能世其传。林则徐巡抚江苏,患软脚病,曾延何其伟诊治,不数日霍然而愈。何之居室以“七榆草堂”名(古人常以“五桂”“三槐”为堂名,以志隐德),  但何其伟不落俗套,不以德自许——以榆适当门数七而名之。林则徐严禁鸦片,其伟为其研订十八味戒烟方,救人无数。林为此赠对联:“橘井活人真寿客,干山编集老诗豪”。晚年移居重固镇。清道光十七年十二月病殁,终年64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1:5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3-9 22:23 编辑

    通波塘东岸的法会庵,相传是青龙寺下院,现为青东地区主要寺庙。原房廊十间,占地十余亩,尼众十人,香火较盛。清咸丰战乱时被毁。光绪十一年(1909年),里人朱丁氏建茅屋三楹复之,挽“了深”来茅庵住持,讲经传教,苦行佛事,博得善男信女崇敬,香火日盛。宣传元年(1909年)重固镇陆周氏等发起墓捐,遂将草庵改建为瓦房十间,增添佛象,遂重具规模。解放初期,佛事渐减,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法庵寺受到冲击,佛象被毁、经书被焚、法器被砸、  法会庵房廊先后被农业中学、镇办厂所占用,尼姑出庵做镇办厂职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政府发还了原有房产、主持尼(了悟)等还庵,在县宗教事务所和上海市佛教协会扶助和善男信女们的支持下。重装佛象,汇集经典,增添法器,佛事活动,恢复正常,香火日盛。法会庵有殿二进、房廊十余间。已成为青东地区一大佛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1:53: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3-9 22:24 编辑

    法会庵大雄宝殿,今日香客寥寥无几。有几个老尼姑坐在门口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2:02: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3-9 22:25 编辑

    出了寺庙,走到重固车站,这好一辆重固1路发车,我一个箭步等上车,约15分钟后在白鹤新丰村下车,步行10余分钟至青龙寺、青龙塔。
    青龙寺位于白鹤青龙村。寺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经青龙,亲书“精严寿相”额,并赐寺名“吉云禅寺”。又赐水晶观音像一尊、荷花溅金扇一把、杏黄袈裟一袭,时称“三宝”。寺内有青龙塔,是上海最老的古塔。
    青龙寺位于白鹤青龙村。寺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经青龙,亲书“精严寿相”额,并赐寺名“吉云禅寺”。又赐水晶观音像一尊、荷花溅金扇一把、杏黄袈裟一袭,时称“三宝”。寺内有青龙塔,长庆元年(821年)改名隆福寺时在内建塔,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塔重建。清康熙帝南巡,赐名吉云禅寺,故又名“吉云禅寺塔”。青龙塔系砖木结构,七级八角,南宋后期,青龙江湮塞,镇亦衰落,留此一塔,今仅存砖身,堪作见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2:06: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3-3-9 22:26 编辑

    参观完青龙寺、塔后,停在门口的白鹤3路正要启动,我立马就奔了过去。我叫司机在纪鹤公路和青龙公路口停一下,司机同意,便在此处下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