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5-2-27 14:24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长孙氏)
长孙家族是北魏拓拨氏的后裔. 拓拨氏属于鲜卑,历尽了南北朝时的民族大融合已经汉化.
长孙氏从小喜欢读古书,历史,能明事理.嫁给秦王李世民做妃子时就得秦王的喜爱.我们来说说她的几大优点.
1)帮助丈夫登上皇位.
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李渊是个固守教条和自私的人,长子李建成(当是是太子)想除掉战功比自己高的李世民,发动了暗杀的阴谋.李世民得知便与长孙氏(当时是王妃)商讨对策.长孙氏一面,奉事高祖,乘顺妃嫔,弥缝其阙.调和家庭关系,稳定王室内部.一面密谋,请其兄长(长孙无忌)以及尉迟敬德等鼎力相助.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长孙氏以秦王妃的身份亲临现场助阵,慰勉将士,杀了太子,两个月后李渊无奈传位于李世民,史称太宗皇帝,长孙氏为长孙皇后,改年号为{贞观}.{贞观之治}便由此开始.
太宗感到长孙皇后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是自己的内良佐,平时很注重她的话意见,而长孙皇后侧说;妾以妇人,(妾.贬低自己的意思),岂敢豫闻政事”所以她决不干预超政,; 造次必行礼侧’注重礼节规劝谏言
2)保护忠臣.
公元632年.长乐公主出嫁,太宗因她是长孙皇后的亲生女儿,特下令高出皇室一倍的嫁妆给于,大臣魏征上朝讽谏太宗,太宗尽管心里不高兴但还是接受了.(因为魏征是按法办事),回宫后就把不愉快的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不仅不为自己的亲生女儿挣嫁妆,反而赞叹说;我们结发夫妻,平日里都要看你脸色说话,唯恐犯了陛下的威严,而魏征只是下臣,与陛下在感情或礼仪上都不及我与陛下亲近.而他却不计个人得失直言谏仪.先贤韩非子,东方塑都说不容易,这是贤臣实在难得呀!借了这事又说了许多道理,太宗转怒为喜,心里豁然开朗重赏了魏征 ,长孙皇后传话给魏征,公主是我亲生女儿,你敢直犯言直谏,我以为你讲的有道理,皇上已改正,所以应该赏赐你,希望你一如既往,不改正真.魏征十分感动,对皇室十分敬佩.
3)适当出击,平息丈夫怒气
有一天太宗罢朝回来,口里愤愤道;迟早非杀了这个乡巴老不可,魏征这个老东西,总在朝廷上当众给我忤逆,弄得我没法下台”长孙皇后见太宗越骂越气便一言不发.悄悄地退入内室,谙悉太宗的行事,生恐太宗暴怒杀了魏征.她换上朝服来见太宗,(朝服是规定在参加受册,助祭或朝会等大事的隆重礼仪所穿)并向太宗祝贺,太宗忙问;贺从何来.”她道:古书云,君明臣直.你是贤明的皇上,才会有直言进谏的贤臣呀,我那能不祝贺呢”?(太宗是什么人啊)当然一听马上就明白了,长孙皇后又道.:夫以铜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的太宗连连点头,转怒为喜.加奖了魏征.
长孙皇后为了辅佐太宗,为了唐王朝的国家社稷,机智的救了魏征,弥补了太宗的厥缺失
4)防止外戚控劝.(外戚指.娘家人.)
某日太宗要封长孙无忌(皇后的哥哥,在玄武门之变中是太宗的功臣.又是开国功臣),为左武侯大将军.史部尚书.右仆射(宰相),长孙皇后坚决不同意,说道:汉朝就是皇后,嫔妃的亲戚都到了朝廷当官,结果,外戚专权.天下大乱,汉王朝就此灭了,这个教训铭心刻骨引以为戒.”又道:因为我是皇后,我的家人就得高官厚禄?分了他们太大的官和权利,贤臣就得不到官职,不能发挥应有地作用呀……….
最后长孙无忌只落个一品散文官.(荣誉虽高.没有实权)
5)下怀其人
有一天,后宫宫女不慎忤犯了太宗,太宗大怒,要逐她出后宫,宫女委屈而不敢辩解.长孙皇后一面顺从太宗的意思,还亲自绑了宫女,一面等太宗息怒在慢慢替她求情.等太宗息怒以后,感到为了这点小事,把宫女逐出宫外惩罚也过嫌过重,便受回呈命,宫女的委屈也消除了,
长孙皇后在太宗暴怒时总能委婉地去排解纠纷,
6)临终嘱托,弥补太宗厥失.死后无须厚葬.
唐太宗贞观十年,长孙皇后患咳喘病,在临终前对太宗说:房玄龄久事陛下,小心谨密,若非大故,不可轻易将其逐归”.(房玄龄因有点小错被太宗逐归)接着又喘着粗气说:我家是皇亲国戚,因而得到显要地位,无功受禄,最易取祸,千万不要再委之政权.,我生无益于时,死不可厚葬,愿依山为坟.毋用棺椁,器用瓦木.约费送终,请陛下勿忘”.说到此处便咳嗽起来,喘了好一会才又道.原陛下以后为政,能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省劳力,止游畋,我虽死也瞑目了,”太宗品味长孙皇后的肺腑之言,悲从心中来.不久把房玄龄召了回来.恢复了官职
没个几天长孙皇后病逝,太宗悲痛欲绝,对近臣们说:皇后能规劝我.弥补我的不少厥失.如今再也听不到她的谏言了.我的内廷失去了一位贤良的辅佐,这是我最痛心的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