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302 回复:4 发表于 2005-2-26 13:30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3-15 15:1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2-17 16:5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天使”不在“天堂”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看电影《马路天使》——
    或许是因为题目的关系,我总觉得“马路天使”多少带有一些不和谐的感觉。“马路”所隐含的大众化的视觉空间,以及“天使”所带有的那种纯洁自由的灵氛,如何成其为结合的可能?我甚至这样窃窃地想:三十年代的电影都喜欢玩 “洋”化的花招吧!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一定会有着某种记忆上的偏向:仿佛这是一部幽默诙谐的喜剧作品,小红、小王之间带着童稚般的爱情故事,让“天使”下凡人间成为了可能。至于其他人,却仿佛化身为天使身边的“小丑”,世态炎凉也好,牺牲隐没也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他们依然能如“孩儿脸”一般,“赖哭赖笑”!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的“天使”的样子……

    “影片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刻画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妓女、歌女、吹鼓手、报贩、剃头匠、小报摊主等一群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真实地表现了他们生活的痛苦和悲惨的命运,具有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这些出身卑微的贫苦青年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极度匮乏,多年的动荡与战乱也使得他们孤苦伶仃、家破人亡,然而,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爱情和幸福的渴望,在艰难的岁月中互相扶持、苦中作乐,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片中运用活泼的喜剧手法传达了深沉的悲剧性内容,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含蓄而又辛辣的嘲讽,其中许多细节处理上的细微变化真切地点燃了人们的情绪,撩动着人们的神经。”

    这是一段的对于该片的典型化评论。
    我对于整部影片的观感,却丝毫也嵌不到以上的正义之辞中去。最深的感觉就是笑得肚子发酸。
    也许我有些“口不择言”,但如果在“视觉文化”的欣赏规则之下,图象的冲击带给我的第一眼感受是如此的真实不羁,那么我也只能“放肆”一次了。当然,纯粹是以一种单独看电影本身的体悟出发的。
    这种不和谐之感是从两个版本的《天涯歌女》开始的:
    天涯呀 海角 觅呀 觅知音
    小妹妹唱歌郎奏琴
    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嗳呀嗳呀
    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
    家山呀
    北望 泪呀 泪沾襟
    小妹妹想郎直到今
    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嗳呀嗳呀
    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
    人生呀
    谁不 惜啊 惜青春
    小妹妹似线 郎似针
    郎呀穿在一起离不分嗳呀嗳呀
    郎呀穿在一起离不分
    撇开画面,从文字的理解或从音乐的感染力上入手,这是三十年代典型的”悲歌”。但在上海的十里洋场,似乎始终回荡着这咿咿呀呀的小曲,它甚至被人烂熟于心,而当做消遣时信口而来的音乐。
    加入了视觉表现之后,所产生的效果仍然一样:小红和小陈凭窗对望,小红哼唱时带着的娇嗔的口吻,小陈听着后如沐春风似的沉醉,这些都已经远远超离了文字的苦情色彩本身,而只有通过画面才能真正让人物发出内心的声音。我不知道是否能套用余华说的“用阴沉的天空来展示阳光”这个美学论断,反过来说自己从“阳光中”嗅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潮湿”而心里不是滋味。
    虽然不得不承认,天使的纯真是值得珍惜的,在那个并不如意的时代更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我不得不用尖刻一些的眼光去拨开这层始终笼罩在眼前的欢愉气氛,而开始扣问:在那个年代真有这样的“天使”在人间吗?
    天真烂漫,大胆可爱的小红(周旋扮演),似乎根本不知道烦恼和忧愁,始终象个孩子,而事实是她也的确是个孩子,孩子本来就少不更事,她面对生活似乎总有着一种“做游戏”式的心理,我想可能是一种性情和本能吧!就象她在小陈醋意大发时,一样地倔强,而再次唱起那首天涯歌女时,情绪所向也只是单方面指向自己的欢喜冤家,而绝非社会沧桑,辛酸满腹的“怨女”形象。所以说她是个天使无庸质疑,而一旦牵涉到生活的味道,与“马路”组合时却多少有了做作的痕迹。实际上,人物本身成就了其“天使”的身份,而要在那个“苦”的环境中,从人的真正快乐出发去营造一个“天堂”,那么反而显示出了天使的无力和悲哀来了。
    如果说天使以快乐为本,那么是不是不快乐的人永远没有资格成为“天使”呢?与小红形成鲜明对比的小云,究竟在不在编者所认为的“天使”之列?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观念出发,牺牲自我,无疑符合中国所谓的“义” ,那么她就是一个道德的天使。而放到“马路”的大背景中,她又受着世俗眼光的攻击,而绝对是个“堕落天使”。
    如果从民生和世态的苍凉中,我们靠着这一帮子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而窥见了最凡俗的人性,于是我们把这种真实的人生图景看作是“地狱”中的“光明”;那么小云也代表着那个地狱中的真实,为什么会被另一种真实所排斥?我们看到了一种“纯真”鄙视“下贱”的眼光(小陈拒绝接受小云的爱),也看到了一种“憨直”怜惜“沦落”的眼光(老王对小云的爱),在市井社会里,同样会有各各不同的价值观,再从这种价值观中,我们又能离析出一些隐藏在“天使”心中的污点,以及另一个“天使”所具有的博爱,那么究竟谁是天使的问题又变得纷繁复杂了。因为一切都由价值标准在左右:
    或许,小陈(赵丹扮演)的形象在今天看来无非就是一个“混”的角色,混职业,混生计,混学识,混男子汉的勇气……幽默、诙谐、机智、取巧又不乏鄙俗,可在那个缺乏乐观精神的年代,正需要这样的新鲜空气。所以,他成了马路天使中的核心人物,包括所有人在内:报贩老王、理发师、失业者、小贩,他们身上唯一能成为“天使”的条件,恐怕也只剩下那一点可贵而可怜的“乐观”了。“天使”的头衔放在他们头上,那么“天”字唯一正确的解释便是“天真”。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由黑色人物:琴师夫妇、古成龙、律师所组成的“魔鬼”的阵营可要厉害得多,以“天真”来展现“斗争”的手法就不堪一击了。所以,还是觉得“天使”落入凡间的寄寓意义仍然是薄弱的。
    反过来说,如果小云的奋力反抗成为了影片的压轴之物,即使这个道义上的天使仍然是势单力薄的,但她所呈现出来的视觉上的压抑感,明显更符合30年代的真实生活的图景。而最具对比性的一点是:小云与小红两姊妹所跃动在人们眼前的形象,亦都不乏“天使”的特质。而将之都放在一个变了形的社会中,那么彼此之间反而映现出了挥之不去的悲凉。再推及小陈的兄弟群体,那么就在他们彼此成全之中,我们还是看到了有一个价值取向在冥冥中左右着,“天使们”在“马路”上面挣扎时,仍然要以割舍为代价。
    因之说,“马路”与“天使”的结合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出无奈的悲喜剧。我们把它看成悲多一点或喜多一点,完全在于我们想获得来自“天堂”的安慰还是来自“地狱”的现实?
    当我用自己的眼睛看时,已经脱离了后期语言阐释的拐杖,多少还是走得有点决绝而产生痛苦。也许我只看到了黑白之中的现实,而对于真实本身还是要依靠记忆的,但记忆又是任何技术手段所承载不了的。所以,那年那月的事,可能今天被我说得支离破碎。惟有希望原创者原谅了……

           

    此贴由 allesgute 在 2005-02-17 16:58:19 最后编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5-2-20 18:26:04 | 只看该作者
    没看过《马路天使》但还是发表一下看法。
    感觉还不错,天使是美、马路是丑。
    丑与美结合才是真正的完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3-15 15:1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5-2-23 13:28:00 | 只看该作者
    或者你可以看看,看过之后也许你会把我狠批一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05-2-25 16:49:21 | 只看该作者
    即便是真真的天使,到了吗路上
    她也是一个凡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3-15 15:1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5
     楼主| 发表于 2005-2-26 13:30:46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觉得把一群凡人的生活本相都嵌套进一个"清纯"的世界,那样不是有点太可悲了么?
    众生皆平等,为什么要拿人最起码的"苟活"的勇气当作天使的快乐来歌颂,岂不令人辛酸么?
    希望各位仔细看我的文字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