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023 回复:6
发表于 2005-4-21 21:46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9-10-9 16:39 |
---|
签到天数: 7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他们面对的困难,也是我们亲人面对的困难。”在中央电视台7楼一间不大的办公室,也是《焦点访谈》的“总指挥部”,说起“为群众解决问题”,《焦点访谈》总制片人梁建增用“责任”二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到4月1日,《焦点访谈》已开播10周年。3月24日,《焦点访谈》办公室里依然是忙碌景象。两天前,《焦点访谈》记者乘坐的采访车在河北被砸;一周前,采访报道非法采血的《焦点访谈》记者在广东被关了几个小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为此,《焦点访谈》领导提醒记者们“随时报告行踪,注意安全”。
与此同时,《焦点访谈》播出广东省德庆县非法采血的报道,引起卫生部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连夜进行处理。而在准备播出的沙尘暴系列报道中,他们意外发现,3年前因水源使用不合理已经干涸的湖泊,如今又有了水,这一切,缘于《焦点访谈》报道后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和整改。
事实上,因其特殊影响,《焦点访谈》一直被视为舆论监督的“晴雨表”。在其走过10年之际,他们将自己制作的特别节目命名为“责任”。数据显示,1998年,《焦点访谈》舆论监督内容占到47%,200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17%。在《焦点访谈》从“高峰”走过“低谷”之后,今年,他们宣称,将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力争创下“新高”。这意味着什么?
很多当事人用“超出想像”来描述其所带来的影响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孙玉胜回忆,1993年,有关人士酝酿搞一个舆论监督节目。“起初,我们决定把这个新栏目命名为‘记者视点’”,后来,接到通知,决定“不叫‘记者视点’,而叫‘焦点访谈’。”“这个动议来自有关领导”,孙玉胜说。今天,《焦点访谈》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很多当事人用“超出想像”来描述这一栏目所带来的影响。《焦点访谈》于1994年4月1日开播,10年来,播出几乎“雷打不动”,每天19时38分播出,时长11分50秒。首播节目《’94国债发行第一天》,两天后,《焦点访谈》播出第一个舆论监督节目《北京郊区:耕地上修建起一座坟茔》。此后,又播出了《关于杭州弃婴的报道》、《游戏机游戏了什么》、《乱摊派何时了》等等,乱收费、乱摊派、占地、造假、欺诈等社会转型时期的问题报道,不断出现在公众面前,“即使是1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关注着这些问题。”《焦点访谈》有关人士说。
当时,《焦点访谈》以4句话表达自身的追求:“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6年后,浓缩为一句话:“用事实说话”。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中国最有影响的舆论监督品牌,其报道的80%的舆论监督节目都使问题获得了解决。“以前,报纸、通讯社也反映一些问题,但从没有像电视这样直观、生动地把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出来。”《焦点访谈》记者曲长缨说。
此后,共和国3任总理先后亲临《焦点访谈》演播室。1997年,李 鹏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1998年,朱镕 基赠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2003年,温家 宝在《焦点访谈》演播室赠言:“与人民同行,与祖国同在,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3任总理赠言、题词,在新闻界并不多见。”《焦点访谈》总制片人梁建增说。
同时,《焦点访谈》每天能接听观众热线电话200个左右,群众来信300封左右。一位每天拆阅来信的记者说:“每天都有一麻袋信件。电话就更多了,我们查询了电信部门,发现每月观众打来39万个电话,能打进来的,只有不到一万个。”
“我们的社会不能麻木到连痛感都没有了”
随着《焦点访谈》一起家喻户晓的主持人敬一丹认为:“《焦点访谈》是让社会保持痛感,我们的社会不能麻木到连痛感都没有了。”
由于报道选题80%来自观众来信、来电,直接倾听百姓呼声,《焦点访谈》在“下情上达”上起到了特殊作用。总制片人梁建增一看到反映问题的人“衣着朴素,一脸沧桑,就觉得心里很不好受”,特别想“做些什么”。“痛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1995年底,《焦点访谈》播出了《盗伐危及大动脉》,反映三北防护林被滥砍滥伐。一个画面是60年代郁郁葱葱的森林,另一个画面是30年后同一地点,风沙满天,残根断桩。国务院领导公开表扬《焦点访谈》“这个问题反映得好”,随后,国家出台了天然林保护政策。
此贴由 ast0741 在 2005-04-19 17:16:57 最后编辑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7-9-14 14:12 |
---|
签到天数: 37 天 [LV.5]常住居民I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9-10-9 16:39 |
---|
签到天数: 7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5-4-19 23:01:51
|
只看该作者
开放舆论的话 完全可以解决了 而且竞争会更激烈,不像现在弄的忙不过来 |
|
|
|
|
|
|
|
靠舆论改造社会早晚进死胡同,舆论这东西经常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是无法被控制的不稳定因素。
现在经常某事一被最大范围的煤体报道就倍受关注,就改变态度,就改变事情本身。我欣赏美国在植物人特里那事上的做法,舆论闹的再凶,依然拔掉进食管,一切按照法律办事,即使总统给予了特权,也仅仅是一个“上诉”权,其中之严谨让人折服。
只有法制化才是改造社会的根本。
此贴由 黑蔷薇 在 2005-04-20 09:33:32 最后编辑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9-10-9 16:39 |
---|
签到天数: 7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5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5-4-20 10:54:3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缺的是法治
此贴由 ast0741 在 2005-04-20 10:58:59 最后编辑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13-6-24 09:45 |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
社会监督任务繁重... 说明什么...
说明法律监督还远没达到效果.... 唉
中国法治之路漫长着呢。..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9-10-9 16:39 |
---|
签到天数: 7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7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5-4-21 21:46:18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要民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