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9127 回复:40 发表于 2005-6-23 17:47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7-4 18:25
  •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4-11 20:2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明怀古——细数薄情郎(了解内幕的同志一块进来说,俺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纵使相逢应不识,坐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干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头一个让我痛心疾首的是东坡居士,我让苏轼这斯骗了十几年,还一直认为他当是千古第一多情之人。其实在王弗死后没多久就冢土未干,新人在抱娶了她的妹妹,十年后才来一个两茫茫,才子最大的本事就是虚情假意。王弗你还是在短松岗下闭上眼吧!相见不如怀念。

        苏东坡一生姬妾众多,风流韵事层出不穷,而他对这些姬妾的态度,则基本无情无意,完全如宗法制度,仅仅是将她们视作私人物品而已。

      苏东坡贬官之时,将身边的姬妾一律送人,这其中据说有两妾已经身怀有孕,他也无暇过问(床头人送人已是不堪,更连腹中是否有儿女都不暇过问,是何态度?)北宋末年的宦官梁师成以及翰林学士孙觌,都自称是苏东坡送人之妾所生的苏轼之子,就连苏东坡认可的儿子苏过,都对这种情形不予否认,反而与梁、孙亲密无间。据说梁师成顾及兄弟情谊,甚至对家中帐房说:“凡小苏学士用钱,一万贯以下,不必告我,照付就是。”

      带着胎儿送人的妾还算好命的,更凄凉的是一位名叫春娘的妾。苏东坡的朋友蒋某来为他送行,偶然看见了春娘,大为钦慕,便对苏东坡说:“我有一匹白马,愿意与学士相换美妾。”苏东坡一想,以名驹换一妾,划得来呀划得来,立刻点头应允。但这消息被春娘听说之后,这个才貌双全的姬妾却不肯,指责苏东坡道:当年晏婴尚且知道不能因马罪人,你这个堂堂苏学士,美其名曰怜香惜玉,却要将人换马!激愤之下,春娘当场撞槐而死。——虽然是姬妾,却也是女人,女人而竟被自己所爱的男人视做马驴,既恨且辱,真是了无生趣。

      除了惨死的春娘,苏东坡的姬妾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宁为英雄妾,不为凡人妻”的王朝云。她是唯一一个没有被苏东坡送人、得以陪他流放岭南的姬妾了。然而当时的苏东坡虽然已经鳏居,尽管王朝云与他同甘共苦、尽管王朝云还为他生下了儿女,她仍然没有能够成为他的妻子,到她死后,苏东坡也仍然只是在她的墓碑上写着“姬人”二字。——因为她出身卑贱,因为以妾为妻乃是当时社会大忌。这个聪慧的女子便只能一生无闻。虽然她通晓经史、临终大悟,也无力改变人生。

           

    二、冒襄(公元1611-1693年) ,字辟疆,号巢民,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他出生在如皋城一个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随祖父在任所读书,14岁就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

        董小宛,因父母离异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她16岁时,已是芳名鹊起,与柳如是、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

        1639年乡试落第的冒襄与小宛偶尔在苏州半塘相遇。她对冒襄一见倾心,连称:“异人!异人!”虽然她多次向冒襄表示过倾慕,但均未得到他的首肯。因为冒襄早已属意吴门名妓陈圆圆,并于1641年“订嫁娶之约”。次年冒襄第六次乡试途经苏州,重重访陈圆圆时,已是人去楼空,加上科场失意,情绪沮丧到了极点。就在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钱谦益出面给小宛赎身,然后从半塘雇船送到如皋。次年春,冒董结成伉俪。自此后“却管弦,洗尽铅华,精学女红”,短暂的幸福很快过去,甲申之乱里,冒辟疆率全家逃难,他自言“一手扶老母,一手曳荆人”对董小宛做的只有大声呵斥,命她快点跟上,董小宛于是跌倒了又爬起来踉踉跄跄跟了一路,事后又对冒辟疆说,大难临头他先顾及别人是对的,自己就是死在竹林里,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途中冒辟疆患病,在小宛不眠不休的照顾之下渡过难关。“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旁。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摸,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身起伏,为之左右翼”。董小宛辛苦侍疾、无微不至,最后变得面色蜡黄,骨瘦如柴。病中人易狂燥,冒辟疆经常无故打骂小宛,小宛“惟跪立我前,温慰曲说,以求我之破颜”说“竭我心力、以殉夫子”。如此生活,真不知董小宛说自己得嫁冒辟疆是“骤出万顷火云,得憩清凉界”是从何而来。也许就是一个风尘女子对“救风尘”的男子的知恩图报? 
     
      逃难过程中,董小宛所有的衣服首饰都丢了,生活安定后,全家的花销都在她手上进出,而她不舍得给自己添置一件首饰,一年七夕的傍晚,小宛看见天上的流霞,忽然有了兴致,要摹霞光之色做一只金腕钏。并让辟疆题以“乞巧”和“复祥”的字样,镌摹在金钏上。一年后,这只的腕钏忽然从中断开,他们又重新做了一只,恰逢七月,辟疆改写了“比翼”、“连理”四个字。董小宛一直都珍爱这只金钏,临死的时候全身不穿戴一样值钱的东西,唯有金钏不肯摘下来,只因为上面有冒辟疆的题字,自从认识他起,她就舍命相随,经历了家变、兵乱、国变、疾病的种种磨难,她爱过了,不能两手空空的离开,到了冰冷的世界,她需要有这么一件东西见证他心里也爱过她。

        而冒辟疆到了暮年曾三度娶妾,证明他说自己“一生的清福在和董姬九年的生活里享尽、折尽”的话也说得太圆满了,以此看来,董小宛的早死倒未尝不是件幸事,省得看到自己晚景凄凉。


    此贴由 HOGWARTS的猫 在 2005-04-11 21:19:46 最后编辑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新寡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老爸心疼闺女,盛怒过后又给了大把的嫁妆。

        卓文君犯了个天大的错误,自古道‘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这个吃软饭的家伙吃她的,喝她的,心里吧,还未必瞧的起她。这个小气的家伙心里一直耿耿于怀:她是个二婚,还私奔。

        汉武帝时,司马相如在长安以一篇《上林赋》得宠,封郎官,一时春风得意,意欲纳茂陵女为妾,卓文君无法忍受,写下了这篇流传于世的《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并附书:
    春华竞争,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人之夸,沉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裂,朝露缺,芳时歇,白头吟,伤别离,
      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决!

    表示和他恩断义绝。还好有《西京杂记》传世,还这个始乱终弃的伪君子真流氓以本来面目。  




    此贴由 HOGWARTS的猫 在 2005-04-12 23:00:51 最后编辑

    既然是说薄情郎,又如何能忘记了陈世美陈大官人。

        《手机》里的费墨说得好“还是古时候好,上京赶考,一走几年,回来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大概是这个意思,记不详细了。)陈大官人更绝,干脆傍了皇帝的女儿这么趁款的姐姐就不回去了。可怜秦香莲是“妾在乡下哪得知”,还带着一双儿女,千里迢迢进京寻夫。王延龄老丞相好心让他们夫妻相认,教香莲假扮唱歌词的村妇,在酒席宴前借唱戏陈,陈大官人仍不相认,并将香莲母子赶出京城,暗中命家将韩琪前往杀害,以灭口。韩琪追至庙中,听香莲哭告实情,动了恻隐之心不忍杀害,毅然将香莲母子放走,自感难以复命,自刎而死,演了一出大宋版的《这个杀手不太冷》。

        香莲悲愤已极,前往包拯处控告,包公准状后,召陈世美来与香莲对质,陈世美自恃皇亲国戚,强词狡辩。前几天还看到有人说,其实陈大官人犯的不过是重婚罪,这条罪名搁哪个年代都罪不当株。包拯执法过严,完全是为了沽名钓誉才把顶着国太和公主的压力把陈世美给铡了。

        我说这么说话的同志显然是没有认真学习大宋律条,没有深刻理解文件精神,你也好意思瞎白活。人家秦香莲研究法律就比较深刻透彻,在状纸上先控诉的是“欺君王,藐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然后才说他“杀妻灭子良心丧,逼死韩琪在庙堂。”也就是说,包拯问他个死罪是因为陈世美欺君罔上。他也算是薄情的男人中比较罕见的不得善终的一个。


    此贴由 HOGWARTS的猫 在 2005-04-14 23:06:11 最后编辑

    说到善终呀,咱就来说说得了善终的薄情公子。
        少不更世的时候,曾经喜欢过一阵子凄风苦雨的东西,包括了陆游陆大公子的《钗头凤》。当时对他印象颇佳。觉得他跟唐婉还是情深意切的,奈何母命不可违,终究还是将爱妻一纸休书万事皆休。

        后来他仕途失利,自个心情不好,形单影只的去沈园赏花排遣愁绪。却不料想不期遇上已经改嫁的前妻唐婉,人家夫妻俩还好心好意的送了他一壶酒,他竟见不得“唐婉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提笔在墙上写了那首著名的“红酥手”。

        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未几郁郁而终。

        而一词逼死红颜的陆大公子却心情舒畅豁然开朗的活到了八十多岁,可见在词里所说都是假的,不然怎会看的人都郁闷死了,写的人竟健康长寿。



    此贴由 HOGWARTS的猫 在 2005-04-18 22:11:28 最后编辑
           
       说到一死一存的,就想到了唐明皇和他的前儿媳太真娘子的那段故事了。

        老头子和玉环这段爱情,除去开篇不大光彩外,可算是笃情笃性,虽然中间闹过梅妃那么一段插曲,可老头子对玉环那真叫是挖心掏肺,背负着“扒灰”的骂名,费心费力把小妮子弄进宫来,儿子老子的脸面全都不管不顾。虽然期间小妮子仗着老头子的宠爱惹恼了他,老头子盛怒之下送回娘家去,终究还是落不下,把她接回宫来。结果还不是落个“花钿满地无人收”,原来天长地久这类话,合该只在夜半无人之时私语,人一多,就全不作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还是女人。

        想想天下的男人真是可笑,安禄山造反,自己打不过人家,就拿女人撒气,还觉得挺理直气壮。



        整天介思忖这些有点郁闷,咱找个正面的教材来收尾。

        那天戏剧频道播《玉堂春》的段子,说的是三郎偷偷的到监狱里探望苏三,苏三恼他在公堂之上不肯相认,他给苏三赔罪。他言到:“方才在公堂之上,不与你相认,是我的不好,我这厢与三姐赔礼了。”

        苏三不受他之礼,转过身去。走到苏三面前继续作揖:“方才在公堂之上,实实地不便与你相认,是我地不好,我这厢与你赔礼了。”

        苏三别过脸去,不理睬他,他又走到苏三面前:“三姐不要生气,是我不好,我这厢与你跪下了。”

        言罢真的跪将下去,终换的苏三起身相扶。

         想那苏三,原本是一风尘女子,与他王生乃是患难,事隔多年,如今他是八府巡按,她不过是一阶下囚,他不忘旧情,为她平反冤案,并又重修旧好,实在是笃情之人,只是故事到这里就没有了下文,罢了罢了,我只当他们是从此以后就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心如磐石长相思不相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唱着上邪执子之手与之携老适我愿兮与子偕臧地过下去了罢。




    此贴由 HOGWARTS的猫 在 2005-04-22 12:24:53 最后编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5-4-11 20:46:14 | 只看该作者
    在那种男尊女卑的时代中,有这么一号人物出现也没啥大惊小怪的
    再者,苏老同志把本该花在女人身上的心思都花在诗歌上了,所以世人才能记住这位大诗人,反之,中华历史上就会少了以为流芳百世的名人了,多可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7-4 18:25
  •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5-4-11 20:47:56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多姬妾他还能说他把心思都花在诗歌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05-4-11 20:49:09 | 只看该作者
    百花从中,作怀不乱,可见一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5-4-11 20:53:45 | 只看该作者
    封建社会是这样的~~在那样的环境下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事~又何其之多呢!更何况人已逝,到如今灰也没了!~~~还要这样的斤斤计较呢?  但楼主发贴用意~又单单的如此呢?~~

    一笑而过


    留个爪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7-4 18:25
  •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6
     楼主| 发表于 2005-4-11 20:54:16 | 只看该作者
    乱成这样还叫不乱。姊终妹及的,还弄一堆姬妾,还上青楼狎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05-4-11 20:57:21 | 只看该作者
    所以叫古代  
    因为社会总是在进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05-4-11 20:58:13 | 只看该作者
    着是一个时代的风气,那时候的青楼赌坊都是正当营生,哪像现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7-4 18:25
  •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9
     楼主| 发表于 2005-4-11 21:04:59 | 只看该作者
    社会好象又倒退了我觉得,人都特虚伪,还不如古人那样坦荡荡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05-4-11 21:09:26 | 只看该作者
    你有选择的权利

    这是当今社会给予你的

    选个好男人难  但并不是说没有好男人

    因为受了挫折 受了打击 遇到了错误的人  而做出错误的评价是不
    理智的


    楼主大猫同志活了那么大~应该成熟有余了  所以以后发个正面点的故事哦~






    其实我挺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