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865 回复:4
发表于 2005-7-8 07:39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古街小镇,徜徉的是那些脚步缓慢的流光,掩映着水村山郭亭榭廊桥的平静。倏忽自某一窗格里传来“袅晴丝吹老闲庭院,摇泳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心头遂萌生些些湿漉的雾气,好比一场未了爱情的余味从一丝一竹里漶漫开去。杜丽娘、柳梦梅恰当地出现在内心最婉约的缝隙,未曾谋面却在白日梦中一惊一乍。而某个红腮小旦从容地抛出水袖,浮想便顺着柔软的缎子溯回到几百年前……
一部《红楼梦》像是从那戏曲盛世里挑出来的,而戏曲又断断续续地贯穿于曹氏的前半部书。那时雅部昆腔令举国沸腾,差不多普及到凡井水处皆能听到段子的境况,旗人受南风熏陶,一时宫廷官宦文人士子皆加入欣赏、筵席、创作的行列。如徐青藤不仅有《四声猿》剧本,《南词录续》的集博赏誉实在让人遐想当时梨园盛景。曹氏的祖父曹寅据说也有戏曲本子问世,可想在这般背景之下的《红楼梦》是融在深深曲艺里的,绮糜也好,风化也罢,可《红楼梦》最后终究还是在传统戏曲的审美里脱俗了。
红楼里逢着热闹便开戏,省亲啊生日啊还席啊都要请戏班子来鼓唱一番,后来爽性自家养了优伶自家听。那时行的是昆曲,宁府家宴的《双官诰》,元妃省亲时点的《仙圆》《离魂》,凤姐生日的《荆钗》《南柯》都是整段昆曲剧目或者折子戏,昆腔重姿重态,眼腰眉那得齐刷刷的灵秀,后来渐读着十二优伶才慢慢体味出。当然戏班也时常给人别样的趣味,譬如那些唱弋高腔的,大锣大鼓虽然嘈杂,戏文内容又十分可笑荒诞,却正迎合了贾珍等人的意思,于是《丁郎认父》《孙行者大闹天宫》等戏就在家宴里上演了,反正只图热闹,戏班则领了银子去别家折腾了。
所谓见多识广,《红楼梦》里的爷儿娘们都是老听戏。时下京人说听戏而非看戏算是奔着门头去的。看者凝神,听者会意,一样是闲来把盏打发时间,经验老的就讲究实惠的。一如那位资历海深的贾母对赏戏常别出心裁,譬如让葵官不抹脸,让芳官清唱等等,种种清淡的效果都足见其欣赏的别具一格,都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原滋原味的那才叫好。资历浅的则讲究戏文的意思,诸如黛玉、宝钗,湘云啊,拿着戏里的段子相互玩笑,痴的似宝玉为了一段《寄生草》闹了一回心。感性虽然稚嫩,却是那般美好。
演的多了看的多了就讲究趣味相投。薛霸王是怎么都没明白为什么宝玉琪官一见面就互赠信物,私下忿忿,只好去徒具美貌的娈童那里寻些安慰。那些优童所赋予的不过是经济上自我营生,对于曲艺本身却是负面和消极的。教坊里教他们见了有钱的就亲近,社会风气的恶俗终于让高雅艺术举步维艰,昆曲的落寞自可理解了。
都说那柳湘莲年纪又轻,生得又美,偏此人又喜欢串小生,所谓标致人儿必招蜂引蝶,不仅尤三姐看中他了,薛蟠也要来凑份热闹。很多无必的事与其说他自找,还不如说男人长得好看是个错误。串戏者一如当下票友,闭着眼都能活脱脱地唱出来演出来,当时旗人囊中多金,便时不时地上台表演。清诗词中有“始拍子母调,继学优孟冠”,“生旦净丑兼末外,曼生阔口随分派”,“堂中夫婿舞腰柔,帘底佳人笑脸喜”说的都是串戏的荒唐事儿,当然也有水平高的,可毕竟是沧海一粟,少之又少。
“戏子如萍”大约如是。旧时戏子是吃青春饭,社会地位卑微的群体。一纸卖身后便不再是“清白人家”的弟子,所背负的生活大于戏剧本身。不足弱冠就成为捧笑营生的添头,所经营的曲艺可想都是逢迎求屈的。几百年来所谓戏台上的才子佳人都像风中簌簌的花朵,他们终究没有根,只一场轻微的潮汐,那些萍儿都将四散而去,不留痕迹。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3-6-2 11:38 |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4-11-3 15:44 |
---|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
梳子沉寂很久了,估计快不认得嘉网了吧。物是人非,梳香依旧,蜇伏良久,笔力不减。戏说红楼事,小酌“品筑”中。于这仲夏炎炎,三两盏淡酒,四五行佳句,低叹:“戏子如萍”。人生许多无奈,肃杀若临寒秋。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7-5-6 22:24 |
---|
签到天数: 372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有时候我们把虚情假意说成“象演戏”
现实中我们又多么卖力的投入的去演这出戏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5-7-4 18:25 |
---|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还记得否,当年我说过你戏子无情,你还抵赖……
唱戏的就是唱戏的,憋不了多久又咿咿呀呀开了 
|
|
|
|
|
|
|